单纯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比较

2014-12-01 06:36杨蕾公安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北公安4343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产儿胆汁酸淤积

杨蕾(公安县中医医院妇产科,湖北 公安 4343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 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与妊娠相关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伴有胆汁酸、肝酶等生化指标异常,主要危及围产儿。可引起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自发性早产、孕期羊水胎粪污染甚至发生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1-2]。本病临床上亦无一致公认的特效药物。近20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ICP的发病机制研究[3-4]。目前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是根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及实验室工作研究,提示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是诱发ICP的原因[5]。因其对围产儿的危害很大,现已广泛地引起妇产科临床重视。公安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是此病的高发地区。我们于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开展了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逐月选取在公安县中医院住院部妇产科住院且符合条件的ICP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病人孕28周后,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进入研究前未行任何治疗,入选后不用其他影响肝功能和瘙痒症状药物。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2例)和单纯西药组(63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①单纯西药组63例患者采用氧气吸入2次/d,地塞米松每天12mg口服,连用7d,后3d逐渐减量而停药。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每天500~1000mg,静脉滴注,共两周。②中西医结合组62例患者除采用以上治疗外,加用本院协定ICP中药方“清肝利胆退黄饮”,1剂/d,两周为1个疗程。

1.2.2 观察指标 ①临床瘙痒症状:采用Ribalta制订的标准进行瘙痒评分。无瘙痒为0分;偶发瘙痒为1分;间断性瘙痒无症状波动为2分;间断性瘙痒有症状波动为3分;持续性瘙痒4分。②胆汁酸及转氨酶指标,采用岛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③住院分娩后观察两组的分娩孕周、剖宫产、羊水污染、围产儿死亡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中西医结合组62例,单纯西药组63例。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年龄21~26岁,平均年龄(24.11±0.45)岁。单纯西药组患者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4.06±0.41)岁。两组患者既往均无手术史和心血管、肝胆疾患。两组患者在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孕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住院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显效49例,好转10例,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95.16%;单纯西药组显效9例,好转18例,总有效27例,总有效率42.85%。统计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无论是显效、好转、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从两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P<0.05)、谷丙转氨酶(P<0.05)、谷草转氨酶(P<0.01)、血总胆汁酸(P<0.01)4项观察指标来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皮肤瘙痒减轻快,其他3项生化指标下降快,两组之间4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妊娠预后变化

从两组患者妊娠预后变化情况来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基本都在孕38周后分娩,剖宫产率仅为29.03%,羊水污染率也仅为12.90%,围产儿无死亡病例。而单纯西药组的分娩孕周平均为36周,剖宫产率达61.90%,羊水污染率也达50.79%,且发生1例围产儿死亡。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药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妊娠预后比较

3 讨论

ICP是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特发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妇产科临床上,对本病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现多以对症与保肝治疗为主。由于该病显著地增加了剖宫产机会,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居高不下[6]。我院将孕妇收住院治疗ICP的目的,就是缓解因胆盐潴留于皮肤深层而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的全身瘙痒症状,恢复正常的肝功能,降低血中胆酸的浓度,从而降低因高胆酸血症所致的胎儿宫内窘迫及死胎发生率、改善妊娠的结局。

文献报道[7-8],治疗ICP的常用药物主要有:地塞米松、S-腺苷基 L-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即商品名思美泰、熊去氧胆酸(简称UDCA)、考来烯胺(消胆胺)。还有2种正在试用的药物:Epomeidol和瓜耳豆胶。EPomeidol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可通过恢复肝细胞质膜的流动性,逆转雌激素诱导的胆汁淤积,可以明显改善瘙痒,未发现明确的毒副作用,但生化指标改善不明显。瓜耳豆胶是一种凝胶形成的纤维,可促进肠道排泄,减轻瘙痒症状,阻止胆汁酸水平的升高,但无法改善胆汁淤积。

本研究中两组病例西药均选用地塞米松+思美泰。地塞米松口服,12mg/d,连用7d,后3d逐渐减量而停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500~1000mg/d,静脉滴注,共两周。多数患者的症状及肝功能均可以明显好转,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9]。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以上药物对孕妇及胎儿产生副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ICP属湿热内蕴、营卫不和、气滞血行不畅[10]。在我国古代医籍中无此病的专论,散见于“妊娠身痒”、“妊娠黄疸”,且多属阳黄。《妇科秘方》认为:“妇人胎产遍身生疮,此症乃因内受风热之故”。本研究中两组病例经本院中医专家会诊,据病症的临床表现,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认为ICP的发病可能与湿邪、七情内伤、饮食、劳逸、体质等因素有关。主要病机为气血失调、湿邪蕴脾,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治疗易从湿入手,从肝、胆、脾深入来辨证论治ICP,参考有关文献[11-12]并制定了协议中药处方清肝利胆退黄饮。中西医结合组除使用上述西药外,使用清肝利胆退黄饮,每日1剂,两周为1个疗程。

中西医结合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CP,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单纯西药组比较,皮肤瘙痒减轻快,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总胆汁酸3项生化指标下降快,两组之间4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两组患者妊娠预后变化情况来看,中西医结合组与单纯西药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ICP,可以显著改善母儿预后,剖宫产率的明显下降,亦可大大减少围产儿患病率。

[1]徐玮玮,杨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4,11(16):137-140.

[2]毛小英,何晓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18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445-446.

[3]雷玲,李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35(5):23.

[4]杜巧玲,段涛.胆汁酸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2):14.

[5]李亚男.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脂质过氧化物及雌激素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14.

[6]邓文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妊娠结局及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3,34(2):330-331.

[7]刘佳,侯莉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63.

[8]袁海英,王建霞,姜静霞,等.中医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9):41.

[9]金方,李艳芳,金克勤.思美泰结合中药茵白汤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9.

[10]安利红,张霞晖.中医体质分型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3):143-145.

[11]刘小莉.ICP中药颗粒剂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120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1(5):5-6.

[12]杨艳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其药物治疗[J].医学信息,2012(2):664-665.

猜你喜欢
产儿胆汁酸淤积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正规治疗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分析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