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及混淆品的生药学研究

2014-12-01 06:36鞠康刘耀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五加生药学粉末

鞠康,刘耀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五加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2]。作者对五加皮和亳州中药材市场上五加皮类商品作了生药学比较研究,从性状、显微两个方面比较了五加皮及混淆品的区别,为正确安全使用五加皮提供生药学上的依据。

五加皮实验材料为自采,并经安徽中医药高专生药教研室刘学医老师鉴定为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药材样品购自亳州药材市场,均以五加皮之名购入,经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刘耀武老师鉴定,见表1。

表1 五加皮药材样品

1 细柱五加的生药学特征

1.1 五加根皮(五加皮)

五加皮为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的干燥根皮[2],依据五加皮样品1、6描述和实验观察。

1.1.1 性状特征 五加皮商品为根皮,并含有少量未抽木心的根及部分地上茎。未抽木心者多为较细小的根,直径4~6mm,外皮黄棕色至灰褐色,质坚,折断可见木心,断面不齐整;茎为圆柱形,直径3~4mm,外皮灰褐色,有细纵纹理,质脆易折断;根皮大多数呈不规则的卷筒状,少数呈片状,长5~15cm,直径0.3~2cm,厚约0.2cm。根皮外表面呈浅灰褐色,内表面呈淡黄色至灰黄色;外表面有纵皱纹以及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有细纵纹。中药材五加皮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微香,味微辣而苦[3]。

1.1.2 显微特征 ①方法。取细柱五加的根皮,作石蜡切片对其组织特征进行观察、拍照;取细柱五加根皮,干燥后打粉,过60目筛备用(下同),取少许粉末,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做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②结果。五加皮横切面:五加皮从外到内由木栓层、皮层和韧皮部构成。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皮层较窄,可见裂隙和树脂道分布于皮层中,韧皮部较厚,可见射线及众多草酸钙簇晶[4];五加皮粉末:五加皮粉末草酸钙簇晶明显可见,直径10~50μm,偶见含晶细胞,簇晶排列成行。木栓细胞特别多,类长方形或多角形,壁特别厚,分泌道里面含有棕黄色的分泌物。淀粉粒较多,纤维多见,长约500μm,直径约15μm。此外,还可见到少量导管,系未抽木心所残留,导管为网纹或孔纹。

1.2 五加茎皮

本品为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的干燥茎皮,根据样品4描述性状特征并进行显微观察。

1.2.1 性状特征 本品为不规则扁片状,长1~4cm,宽约1cm,厚约0.5mm。外表面棕黄色或棕黑色,有纵向不规则纵纹。内表面淡黄色,较光滑,有纵裂纹,不易折断,易纵向撕裂,纤维性强,断面不齐整。气味,味微苦。

1.2.2 显微特征 本品粉末特征和细柱五加根皮极相似,粉末中可见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10~50μm,纤维众多,直径10~20μm,散在或聚集成束。木栓细胞淡棕色,类方形,细胞壁较薄。

1.3 五加叶

1.3.1 材料 本校植物园栽培的细柱五加新鲜叶片洗净备用。

1.3.2 方法 取细柱五加叶片,从下表皮撕取透明的表皮作水装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3.3 结果 细柱五加叶表皮有众多非腺毛,呈角状,长60~80μm。气孔较少,只在下表皮存在。气孔长约10μm,宽约5μm,保卫细胞肾形,长220μm,宽约170μm。副卫细胞3~4个,为不等式气孔。副卫细胞(表皮细胞)为不规则方形或多角形,无细胞间隙。测定了气孔指数,为14.29。

2 香加皮(北五加皮、杠柳皮)的生药学特征

根据样品2、3、5描述其性状特征并进行显微观察。

2.1 性状特征

商品多为根皮,少数为未抽取木心的根,根呈圆柱形,外皮黄棕色,质坚,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折断时有粉尘落下;根皮大多数情况下呈卷筒状或槽状,很少有呈不规则片状的,长3~10cm,直径1~2cm,厚2~4mm。外表面灰黄棕色,内表面少黄白色,有的呈淡红棕色,外表皮栓皮易脱落,内表皮有细纵纹。质地比较疏松且很脆,特别容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不整齐,气香浓郁,味苦,微有麻舌感。

2.2 显微特征

2.2.1 方法 取样品粉末,采用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做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2.2.2 结果 粉末中可见草酸钙方晶散在或排列于薄壁细胞中,直径约40μm,石细胞类圆形,常聚集成群,细胞壁厚,直径100~250μm。木栓细胞棕黄色,淀粉粒众多。

3 细柱五加皮和香加皮的比较研究

细柱五加皮和香加皮外观相似,市场上常混为一谈。我们采购的五加皮样品中,有一半都是香加皮。香加皮在历史上又被人们称“北五加皮”,它来源于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和五加皮颇为相似,但香加皮具有一定毒性。因此,正确鉴定五加皮品种对于安全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验研究,从性状和显微两个方面对五加皮种类进行鉴定,方法简单可行,易于使用,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具有现实意义。第一,性状外观上比较,五加皮和香加皮均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片状。但是五加皮外表颜色较深,香加皮颜色较浅。五加皮气味较淡,而香加皮香气浓郁,可以区别;第二,显微鉴别上比较,五加皮和香加皮粉末透化片中均可见草酸钙晶体,五加皮中具有较多的簇晶,极易识别,而香加皮中有少量的方晶。同时,香加皮中还有类方形的石细胞,这些特征都能很好将二者区别。

4 结论

香加皮和五加皮易于混淆,而香加皮误用时常造成中毒。因此,使用二者不可不留神。由于民间对五加皮的迷信,以五加皮自制药酒的不在少数,药材来源则主要购自药店。五加皮和香加皮在药店常都被称为五加皮,因而极易被混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五加皮来自五加科植物的根皮,称为五加皮较为合适。而香加皮来自萝藦科植物的根皮,称五加皮或北五加皮是其造成混淆的原因之一,因此,宜改名杠柳皮。

杠柳皮和五加皮外形虽然相似,但是二者气味不同,杠柳皮具有浓郁的香气,基层单位在进药和使用过程中如果稍加留意,便可避免混用。二者饮片都较为破碎,有时气味散失或串味则不易区别,这时可以借助显微特征的区别给以区分。显微鉴别五加皮和杠柳皮,所需器材简单,只需普通光学显微镜和一些试剂,基层单位易于实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110.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1.

[3]王苏丽.生药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56.

[4]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66.

猜你喜欢
五加生药学粉末
ZrC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剌五加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新资源食品短梗五加开发应用初报
白及粉末入药历史沿革概述
不同培育模式对短梗五加的影响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K+掺杂对YBO3∶Eu3+粉末发光性能的影响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
长花忍冬生药学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