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胎早产与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分析

2014-12-01 07:55郑翔程丽华谢晶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27期
关键词:产儿生儿双胎

郑翔,程丽华,谢晶丽

(抚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西 抚州344000)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我国早产发生率为5%~15%,早产分为干预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导致的早产(PPROM)、自发性早产。干预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不存在PPROM和自发性临产,主要原因是孕妇患有严重高血压、产前出血、胎儿宫内窘迫等,适时选择干预性早产对提高围产儿存活率改善妊娠结局有益处。自发性早产是妊娠满28周至满37周间自发出现的临产,继而分娩。PPROM表现为先出现胎膜早破,继而出现早产分娩,早产在双胎妊娠中发生率明显上升[1],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呼吸窘迫征、脑室内出血、支气管肺不张、败血症、动脉导管未闭等,且早产儿死亡率达15%。因此,为了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临床应做好必要的预后措施。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双胎孕妇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从2011年6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66例双胎妊娠早产围生儿,男72例,女60例,年龄为4min~3d。孕周28~31+6周14例,32~33+6周64例,34~36+6周54例。根据早产原因分为:PPROM 31例,干预性早产27例,自发性早产8例。PPRMO为(32±1.4)周,平均体质量(2155±398)g;干预性早产平均孕周(33±1.1)周,平均体质量(1999±431)g;自发早产平均孕周(32±1.5)周,平均体质量(2031±306)g。

1.2 方法

根据孕周将66例双胎妊娠早产孕妇划分为3组,孕周28~31+6周7例,32~33+6周32例,34~36+6周27例。统计分析双胎早产发生原因及双胎早产不同孕周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2 结果

2.1 双胎早产发生因素及构成

双胎早产发生因素及构成见表1。

表1 双胎早产发生因素及构成 例

2.2 不同孕周双胎早产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132例双胎早产儿,痊愈104例,痊愈率为78.8%,改善后家属同意出院放弃治疗16例,死亡12例,死亡率9.1%。新生儿死亡原因为:感染3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其他原因1例。不同孕周双胎早产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孕周双胎早产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3 讨论

胎龄低于37周出生的早产儿,其体质量低于2500g,适应能力以及器官功能与足月儿相差较大,尤其是双胎早产儿身体承受力更差,危及新生儿生命健康。因此,有必要给予早产儿实施特殊性护理,在给予患者及时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应明确具体病因。导致早产主要原因为:羊膜腔内压力过高,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意外受伤或手术,情绪波动或激烈,慢性或急性感染,子宫颈口松弛、子宫肿瘤,急性传染性疾病合并高热,贫血以及严重的溶血疾病。其中孕妇自身合并的疾病,包括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贫血、妊高征以及糖尿病等均可能导致早产发生,双胎也是诱发早产的一个主要原因[2]。本次研究中,分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小于32周早产儿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为了有效减少双胎早产的发病率,有必要做好孕期保健,并做好胎儿宫内的监测。若存在早产征象,可在预计产期3d前给予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有利于胎儿肺成熟,且相关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产前给予患者激素治疗,可减少双胎早产率[3]。应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早产发生,并叮嘱孕妇做好必要的孕期卫生保健,注意休息,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要注意保护腹部免受撞击。妊娠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禁止性生活,若为宫颈松弛者,可在孕13~20周实施宫颈缝扎术。一旦出现早产,要卧床休息,并做好外阴的清洁工作,于破膜6h后采用不会影响母婴生命健康的广谱抗生素,并采取措施防止胎儿宫内发生感染以及羊膜炎的出现。28~34周胎膜发生早破可实施期待疗法,采取措施延长胎龄,早产发生可能会导致子宫发生收缩,约80%左右的早产会在24h内出现自然宫缩,可考虑给予患者采用宫缩抑制剂治疗,有利于延长胎龄。同时给予新生儿采用地塞米松治疗,有利于产生一种肺表面活性物质,促使胎儿肺成熟,减少胎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另外,胎膜早破本身具有促肺成熟效果,在其激惹作用下,增加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有利于胎肺产生活性物质。孕34周后,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一般情况下,在孕周达到36周以上情况,可采取措施终止妊娠[4]。

随着当前人工授精技术以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早产儿以及双胎儿发生率不断增加,做好必要的产前保健以及产前检查,可有效防止早产儿发生,并根据产妇的具体身体情况,择期分娩,做好及时的窒息复苏抢救准备工作,防止分娩过程中意外发生。当前儿科以及产科分娩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产前监测意识增强,纠正双胎儿的不足孕周,大大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应用效果显著。同时做好围产儿的预后,针对不同孕周的早产发生,应采取对应的治疗改善措施,提高围产儿生命健康[5]。

[1]陈永平.早产儿不同病因与预后关系临床研究 [J].医学创新研究,2008,5(26):82-83.

[2]粱文英.住院单、双胎早产儿出生情况及疾病构成的比较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2(2):145-147.

[3]高岚,胡誉,王利民.超声检测宫颈长度预测双胎早产的价值 [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8):74-75.

[4]苗春菊,沈霞明.宫内及产后干预对胎儿窘迫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68-170.

[5]林果,范美兰.双胎早产儿合并吸入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J].吉林医学,2010,31(16):2506-2507.

猜你喜欢
产儿生儿双胎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龙凤双胎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带你认识双胎输血综合征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正规治疗对孕妇及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对围产儿的影响分析
某市74例围生儿死亡原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