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4-12-01 02:37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后遗夹脊火针

林 芳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中医分院,重庆 404000)

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或疱疹发生后局部皮肤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疼痛持续时间数月至数年,甚至长达10年以上[2]。我们用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8例,均为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符合《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诊断标准[3],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42~79岁,平均(59±13.6)岁;病程2~36个月,平均(18±5.6)个月;发生部位为胸肋部21例,腰腹部15例,颈部3例,头面部3例,上肢1例,下肢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41~80岁,平均(61±12.9)岁;病程3~36个月,平均(19±4.8)个月;发生部位为胸肋部22例,腰腹部14例,颈部2例,头面部3例,上肢2例,下肢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生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火针治疗。根据病变部位,嘱患者取卧位(仰卧、侧卧、俯卧),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后根据病情、体质及病变部位选用合适的贺氏火针。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针,在病变部位上方约15cm处用火焰的外焰部将针尖及前部针身烧灼呈白亮时迅速垂直进针,并立刻出针,用干棉签按压片刻[4]。点刺针数和深度根据病程长短和疼痛程度选择(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选用中粗针密点针刺,病程较短、病情较轻者选用细中针散点针刺)。针刺部位勿沾水,忌生冷、辛辣、烟酒。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②穴位注射。用氯化钠5mL,腺苷钴胺1.5mg。取患侧夹脊穴,胸背部神经痛取T1~T8夹脊穴,腰腹部神经痛取T6~L5夹脊穴,骶部神经痛取L1~L5夹脊穴,上肢神经痛取T1~T3夹脊穴。用5mL注射器抽取药物充分混匀,充分暴露进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刺入1.5~2.5cm,得气后回抽无血后将药物缓慢注于穴位中,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签压迫针孔。每2日注射1次,5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口服洛芬待因(每片含布洛芬200mg、磷酸可待因12.5mg)1片,日2次;甲钴胺0.5 mg,日3次;维生素B120mg,日2次。5日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5](VAS)。疼痛情况依据患者的主观感受,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9分表示重度疼痛,10分表示难忍受。

疗效指数(n)=[(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痊愈为100%,显效为60%~99%。有效为30%~59%%。无效为小于30%。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4 8.01±0.98 0.88±0.32*△对照组 44 7.99±1.11 1.68±0.41*

5 讨 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余邪未尽,蕴滞肌肤,气血运行受阻,脉络阻塞[6]。疾病后期湿热火毒已去,而余邪恋于局部经络,以致气机阻滞,经络阻塞,“不通则痛”;瘀血阻络,血行不畅,且余毒伤阴导致气血亏虚,“不荣则痛”。

火针疗法善“开门祛邪”、“以热引热”,具有行气、发散、祛邪功效,其借助火力强开腠理引邪外出,调理气血、畅通血脉、缓解疼痛,从而达到通则不痛之效[7-9]。同时,配合夹脊穴穴位注射,既可以起到针灸穴位的作用,同时可直接将药物注射到受损的神经周围,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到达营养神经,促进神经髓鞘的形成,改善神经的传导延迟和神经传达物质减少的效果,从而达到荣则不痛之效[10]。因此,火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较好。

[1]李泽林.火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6):63-64.

[2]丁晓颖,沈红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现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77-79.

[3]钱彦方,李普教. 火针治疗带状疱疹60 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3,5(7):48-49.

[4]贺君.火针配合芦荟汁外涂治疗带状疱疹40例[J].广西中医药,2011,34(2):36-37.

[5]陈强,陈芸玲.火针高密度点刺法治疗带状疱疹313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9):100-101.

[6]杨淑贤,李娜,陈琳.火针罐TDP合用治疗带状疱疹58例[J].陕西中医,2012,33(6):724-725.

[7]王枫,钱雪梅,赵玉武.神经肌电图检查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临床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40-42.

[8]丁晓颖,沈红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现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77-79.

[9]孙滨,陈可,黄国付.火针配合辨证施护对带状疱疹的疗效[J].中国康复,2012,27(2):142-143.

[10]张春驰,贺昕,董艳娟,等.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19(4):31-33,45.

猜你喜欢
后遗夹脊火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