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邮政事业燃烧激情——记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林亚业

2014-12-02 01:08孙勇王倩雯
今日海南 2014年1期
关键词:邮政班组邮件

□孙勇 王倩雯

肩扛邮包辗转于转运车间、车站和码头,一身被汗水打湿的淡绿色工作服,整天埋头苦干于邮包之间……他就是海南省邮政运输局邮件运转中心接发班班长林亚业,一年365天,无论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都抵挡不住他勇往直前的脚步……

从1981年走上邮件转运工作岗位以来,林亚业用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坦荡胸襟,彰显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假如任何人都是一本书的话,翻开林亚业热情、善良和执著的内心所昭示的扉页,就可以读到他对邮政事业的一片挚爱真情。接;每天处理生产系统上的互联互通信息100多条,接发各类邮件总包1万多袋,散件30多万件。还负责部分物流邮件、中邮物流快货邮件的接发和邮件仓库的安全保卫等工作。

海南省邮政运输局接发班全天候连续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大是众所周知的。有些职工长期夜班作业,时有怒气和消极怠工、野蛮装卸、漏接错发等现象时有发生。面对此情况,林亚业坚持以“邮件质量无小事”的理念,对职工思想动态进行深入细致的

以身作则,扛起邮政人的担当

“车厢已经装满,出发吧!”上午九时,望着一辆又一辆装满邮件的车厢缓慢地驶向码头,林亚业长舒了一口气,“忙活了一个晚上,将近500箱的邮件总算装完。”由于常年从事邮运工作,厚厚的茧已经布满双手,就算如此,林亚业依旧认为这就是他的选择,他的事业。

林亚业所负责的接发班共有50名职工,是海南省邮政运输局最大的班组,24小时连续作业,担负着接发省际、省内干线邮路和市内转趟邮路的各类邮件总包的进口、出口任务。每天接发各级邮路,往返的邮车60个频次,与10多个班组或单位办理邮件交调查摸底,理顺协调班组职工的人际关系,用实际行动消解了一个又一个消极怠工的职工,使整个班组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接发班劳务工多、一些职工爱人无业在家,家中父母年老多病,有时某些职工因急事一时筹不到钱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等问题,林亚业提议成立了班组互助会,用以解决职工平常的实际困难。每当困难职工生病住院或职工家里有燃眉之急时,林亚业总是第一个捐钱或出力帮助。有一年一位职工生病住院,他发动职工共捐款3850元,帮助了这名职工健康出院。在林亚业的带动下,职工们先后300多次参与各类爱心捐助活动,班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职工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家的和睦,亲人的关爱。

凡是熟悉林亚业的同事都知道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就算超时超量地在岗工作也很少出现纰漏,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染着其他同事。2013年5月,有辆邮车加班去装邮件,押运员发现其中200多袋邮件的条码袋牌不合格,准备按规定拒收。林亚业得知后,马上想到经营单位发展业务的不容易,如果拒收既影响邮件的时限也浪费车辆空间,于是他提出将这批邮件运回局里来处理。邮件运回局后,林亚业加班3个多小时补打和拴挂200多个袋牌,确保了邮件按时发运。多年来,他在工作中挽救各类差错邮件数以万计,确保了邮件的接发时限、质量和安全。

在林亚业的带领下,他们的班组进步迅速,野蛮装卸、漏接错发等现象不复存在。林亚业带领的班组20次被单位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班组”“先进工会小组”,他本人于2004至2010年连续7年获得“全国邮政网运创优争先先进个人”称号,并先后2次被海南省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乐于奉献,真抓实干当表率

林亚业时刻牢记在党旗下的誓言,在困难时刻总是站在最前面。为支撑邮政实物网的改革创新发展,他竭尽全力服务企业、服务生产、服务用户,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共产党人真抓实干的良好形象。

每年夏天,海口烈日当空、热浪袭人。邮车车厢内的温度更是高达50度,蒸笼一样的工作环境,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这时林亚业总是带头装卸邮件,从这头搬到那头,不管额头上直冒出的汗珠以及浅绿色工作服因汗水而粘附在腰背,甚至每次超负荷搬运,使他的腰椎病复发,他都坚持咬牙忍痛带领大家完成工作任务。

别以为邮件转运工作岗位只是简单地搬运邮件,有时很多突发事件会使转运工作组措手不及。

台风过后,是接发邮件最忙的时候,往往一天运转来几天的邮件量堆积如山等待处理。每到那个时候,林亚业都会吃住在班组,邮车一回来就马上处理,第一时间确保各类邮件的处理时限。2010年10月初,海南省受到60年一遇连续强暴雨的影响,道路中断、停水停电、通信不畅。在那些日日夜夜里,林亚业充分发挥了邮政人“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工作作风,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面对接发频次超过正常15倍以上的邮件总包量,早早等候在仓库的林亚业,带着员工,顾不上疲惫,爬上邮车,把沉重的邮件搬运到站台,又从站台把一袋袋邮件搬运上推车,不停地扫描、核对袋牌、核对数量。此时的他满脸通红,浑身灰尘,大汗淋漓,但依旧在忘我工作。他在工作现场连续48小时坚守,饿了,啃几块饼干、吃包方便面;困了,就蜷缩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微休息。睡醒了,不顾身体的酸痛,爬起来继续投身前线工作。

邮局接车使用拖车送邮件或接邮件绝对是一项技术活,接发员都要站在拖车装载邮件上,堆得过高或是接发员站的姿势不对都有掉下车的危险。有一次由于接来的邮件过多,拖车难以平衡,导致林亚业从拖车上滚下来,大腿摔裂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瞬间染红了裤子,疼痛难忍。“吃得消吗?吃不消就回去休息。”领导关心地问他。林亚业笑了笑说,“没事,不过就是累一点,脏一点,干转运总不会有生命危险嘛!”他简单包扎好伤口,又投入紧张的接车工作中。

林亚业为了“大家”有时不得不舍弃“小家”。参加工作32年来,不论是周末、晚上,还是风雨天,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只要他的手机一响,林亚业立马赶到工作岗位,投入到工作之中,直到完成任务为止。

2008年9月27日上午,“黑格比”台风过后琼州海峡通航,好几辆邮车满载邮件回到局里。为及时卸车,林亚业在局里长时间加班,只好把女儿托付在亲戚家。就在他加班忙着处理邮件时,接到了妻子急忙打给他的电话说,女儿不小心碰伤了额头,血流不止。在继续工作和回去看女儿之间,林亚业选择了工作。他安慰妻子道:“我这边暂时走不开,你先回去带女儿上医院,我忙完再回去。”等林亚业忙完工作赶到医院已是凌晨,看着额头缝了6针、正在熟睡的女儿脸上还挂着泪花,他心里内疚不安。但值得欣慰的是,妻子还用微笑安慰他,表示对他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说起亲人,林亚业总是有说不完、述不尽的抱歉,特别是对于奶奶的离世,更是愧疚于心。2011年9月6日中午,年过九旬、瘫痪在床的奶奶突发重病,待家人心急火燎送她到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叔叔把电话打到了局里,哭着告诉他奶奶的病情,要他马上赶到医院。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林亚业说:“这真是一个工作和家事同样让人揪心的日子啊。”当时正赶上要处理10多辆邮车的关键期,他只好委托叔叔照看奶奶,抹掉眼泪,挺起胸膛,继续和大家一道工作。晚上21时50分,邮件卸车一结束,林亚业驱车直奔海口市人民医院。当他火急火燎地回到奶奶病床边时,奶奶早已撒手人寰。刹那间,悲痛万分的他跪在奶奶床前,捶胸顿足、嚎啕大哭。

奶奶在弥留之际未见他最后一眼,至今提及此事,他依然深感愧疚、自责之情油然而生。

一流素质,在改革创新中铸就

作为一名班长,一名共产党员,林亚业坚持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目标,注重带头学习,提高业务岗位技能水平,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在生产作业中,林亚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邮件加班车、邮政物流车到达局里的时间都相对集中,按照一般的生产作业流程无法确保邮件限时装卸。经过总结,他摸索出一套接收邮件扫描、验收、分堆一步到位工作法。即在扫描勾核邮件的同时验视邮件规格,并把邮件及时归到指定的堆位拖车,最后按进口堆位单逐堆碰数。这样既确保了邮件质量又提高了处理速度,从而确保了邮件及时经转。此外,转运员常遇到绳扣有接头、袋身破损、油污、铅志未夹、绳扣松动、袋牌字迹模糊等邮件不合格现象,他还总结出一套验视法,即一看袋牌和铅志、二翻邮袋正反面、三捏袋绳松与紧、四摸袋绳接头和单股,提高了工作效率。

林亚业不仅自己刻苦学习业务,还带领全班职工钻研业务。在信息化、智能化处理的邮政网运改革创新的形势下,邮件转运网运信息生产作业系统上线,总包信息需要从网上发送处理,新的处理技能要求转运员熟练使用信息系统上63个功能进行作业,对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接发班职工来说,让他们操作电脑,难度实在太大了。林亚业带头学习,要求自己要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同时还要耐心对职工进行传教培训,手把手地教会接发班所有职工上岗熟练操作电脑,确保邮件总包处理的条码化和干线邮路信息的互联互通。

从业32年来,林亚业接发的邮件总包可以堆成大山,他每年带领职工装卸邮车2万多车次,接发邮件500多万袋,处理加班车900多车次,无一差错。

猜你喜欢
邮政班组邮件
推进邮政快递行业全面数字化的技术构想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邮政农品
来自朋友的邮件
蒋玉美 海岛邮政的24年坚守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一封邮件引发的梅赛德斯反弹
邮政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