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训练与创造力的培养

2014-12-02 08:39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小学
天津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艺术写字

■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小学 王 艳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老的艺术瑰宝,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史中的一颗明珠,而且在世界艺苑中也占有很高的地位。我校的校歌《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歌词中写道:“……书法艺术几呀几千年,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它是民族的智慧,民族的灵魂,民族的瑰宝,民族的精神……”

多年来,我校领导和教师们树立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与潮流的教育观——既要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又要实施特长教育;既要实施现代文化教育,又要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把学校办成书法艺术的殿堂,其首要的目标是写好字,这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每一个学子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我们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积极探究了书法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关系,写字教育与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写字教育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爱美、表现美)、养心(心理教育)”等多方位的育人功能。

当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书法教育有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功能?如果有的话,是如何在写字教育中孕育着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的?一些理念和认识的新问题摆在我们实践者面前需要研究、探索。

一、在写字教学的写练过程中蕴含着有效的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书法课,经常是采用四部练习法进行教学的。

一是观察:明确笔画的位置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描写:描摹范字,加深印象;

三是临写:边看边写,追求形似;

四是默写:回想记忆,再现范字,独立书写。

书法属于视觉艺术,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在“观察”阶段,当学生的眼睛接触到书法作品(或范字)时,便自然地产生了对作品的感觉——对作品形式和外在的图像情状的反应。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对感觉的材料进一步加工,便形成对作品较为完整的知觉形象。由于知觉的刺激产生联想和想象。领略书法作品(或范字)笔画及间架结构(布白)章法的特点并经过较长时间的静观默察、反复地揣摩体味,领略作品中深藏的意蕴。完成上述“观察”阶段,将进入“描写”和“临写”的阶段。

当写字教学进入第四阶段“默写”时,则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阶段。“默写”是在充分体味了书法作品显现的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精神、气质和书写特点的基础上,又经过了“描写”和“临写”两个环节训练之后而进入独立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书法作品对学生的感知和想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约束力,但是少年儿童更具有自我表现力,当独立书写时,他们会浮想联翩、情趣盎然,尽心竭力地写出自己的个性,不雷同于他人的作品而充分表现自我价值;他们会不拘一格地发挥个人的创造潜能,以把自己的学识修养、精神气质、思想感情、书法风格淋漓尽致地表达于作品之中。因此,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即蕴含于“独立书写”的过程中了,这是毋庸置疑的。

二、写字训练具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潜在功能

书法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造型基础。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中国文字独具的特点和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为书写者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创造书法艺术的主要原因是造型与表现的有机结合。而毛笔笔毫体圆锋尖,刚柔相济,富有弹性;在书写者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八面出锋,写出来的点画,或粗或细,或枯或润,有点有面,有藏有露,可以变化无穷,这就对练习书法的学生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灵活创新的思维力、敏锐的观察力提供了优越条件。如若把字写好,需要勤学苦练,多思善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练、思中弘扬创新精神,磨炼书写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才能写出富于时代精神和时代气息的佳作。

另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人说:“书写汉字,何疑之有?”学生若能在看了无疑的自然之处生出疑问来,那么就开启了学生敏锐观察事物的明眸,燃起了学习热情,鼓起了敢问、会想的质疑勇气,激活了寻求真知的创新意识。写到此,不禁使我想起这样一件往事:一天,一位叫张逸人的调皮学生问我:“老师,‘四’字里‘儿’字的第二笔‘乚’的钩跑到哪儿去了呢?”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真会发现。”随后问全班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其中一位学生说:“有一天,这个顽皮的儿童在外面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脚受伤了,医生把他的脚包扎了起来,爸爸妈妈很生气,不让他出门了。”虽然这答案很不科学,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关键笔画的书写。这确实很可贵。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鼓励,要引导,一个好的问题,哪怕是一个细小或者不成熟的问题,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创新意识。

三、激励学生书法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动力

字是写给人看的,人们则要求书者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字写得美观就具有供人欣赏的艺术性。而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墨守成规,仿陈依旧,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创造,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时代在发展,民族在进步。作为高品位艺术表现形式的书法作品,也应当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创造出具有传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优秀作品,创造出超越前人的好作品。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应当两手抓:既抓普及——人人练就写字的基本功,认真写好字;又抓提高——大力培养写字特长生,下力气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格和创造性表现能力。在指导学生的书法创作过程中,既要敢于打破前人的框框,敢于标新立异;同时又要启迪学生善于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继承借鉴前人的精粹和潜心创作自己的优秀作品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缺一不可。继承借鉴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新又正是对优秀遗产最好的继承。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书写汉字时的奇思妙想,事先对这些学生给予引导,和他们一同研究汉字的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写到此,我不禁想起曾上过的一节识字课:课上,我大胆地聘请学生当“教师”给同学进行讲解,首先在初读课文时,要学生留意本课生字需要注意的读音及字形,一会儿汇报时看谁讲的方法最有效。汇报时有一个学生的讲解受到大家的好评,她讲的是“游”字,只见她先请一个同学来写这个字,结果写错了:把右边的“卧人和子”写成了“反文”。我心里不由得为她捏了一把汗。但只见她慢条斯理地向大家解释说:“右边写成‘放’,你把水放掉了,小孩子可怎么游泳呀!快来,把它改对。”同学改好后,她又高兴地指着“卧人和子”说:“你们看一个小孩子,躺在水上游得多快乐,他还邀请你也去呢!”大家都笑了。而且这节课我们还评选“书法教师”指导书写。这时的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

总之,在书法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特点,就能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良好习惯。在书写汉字时敢于质疑,敢于异想天开,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创新实践,那么学生就能获得创新的成功喜悦,他们的创新意识也就被大大激发了。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书法教育,在传授学生书法知识和培养训练写字能力的同时,切实能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发挥其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功能。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艺术写字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我学写字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所谓书法艺术
我学写字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