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村环境管理问题探析

2014-12-02 08:28文/曾
环境与生活 2014年20期
关键词:湖南省乡镇环境保护

文/曾 靓 张 红

本文结合湖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湖南省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在2013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影响了农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提高湖南农村环境管理水平是十分迫切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湖南省农村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业污染

湖南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2012年湖南农业总产值2651.7亿元,同比增长1.2%,占湖南地区生产总值的12%。随着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由于土地资源开发已接近极限,湖南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也呈现迅猛增长趋势。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农用化肥使用量达到249.11万吨(折纯),农药使用量12.298万吨,农用地膜使用量7.95万吨,分别较2011年增加2.73%、2.13%和4.75%,其中化肥施用强度65.16吨/km2,已超过我国化肥使用量40吨/km2和发达国家22.5吨/km2的安全上限。为而主要作物对氮磷钾等化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只有30%、25.9%和36.7%,农药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地膜回收率不足85%,大部分有毒化学物质进入水体、土壤和农产品中,直接威胁到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们健康。

工业污染

随着环保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湖南省尤其是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对造纸、水泥、炼焦、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强制关停,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工程项目纷纷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受乡镇环保检查力度低的影响,企业配备环保治理设施的不多或未按要求运行。据统计,湖南现有乡镇企业2万余家,有污染的乡镇企业约占1/3。在农村众多工业污染中又以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湖南是全球极具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采矿业、冶炼业均较发达,采冶行业粗放发展是造成湖南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尾矿和矿渣的无序堆放,采矿、冶炼产生重金属粉尘沉降,采选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水未经处理,都会对土壤及河流造成重金属污染。据调查,湖南全省受Pb、Cd、As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达2.8×10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3%。

生活污染

新农村建设的加速促使湖南省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农村生活废弃物产生量也大幅增加,可是农村人口密度低居住相对分散,缺乏合理的规划,配套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还不健全,目前湖南省大多数乡镇缺乏系统的垃圾处理设施,96%的村庄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32.31%。

据统计,2012年湖南省农村产生生活垃圾约1551.3万吨,生活污水约11.1亿吨,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环境中,致使蚊蝇滋生、臭气弥漫,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农村环境管理问题

缺乏合理环保规划

湖南省相当一部分新农村规划没有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其中,农村建设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农村布局零乱。工业企业未与农业区、居住区进行分离;大部分乡镇尚未建立完善的市政排污管,垃圾收集系统仍不完善;垃圾堆放场位于农村的上风向,或位于农村饮用水源旁;村办企业无条件入驻,工艺陈旧、设备简陋、能耗高、污染重;在编制环境保护规划时,没有调研确定环境容量以界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大多尚未制定发布;推动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发缺乏激励政策等,以上各种现象都不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

缺少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

目前湖南省环境管理机构仅铺设到区县一级,大多乡镇暂未专设环保机构,且没有专职从事环境保护的工作人员。市县级环境监管部门难以兼顾点多、面广、量大的农村环境问题,致使环境污染信息反馈慢,处理效率低下。虽然目前某些乡镇例如衡阳的松柏镇也设置了环保机构,但工作内容只涉及了衔接联系,并不具备实际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业务能力。村一级根本没有专职的机构,更谈不上人员和相应的业务能力。

另外,本就为数不多的乡镇环保机构也没有配备环保专职人员,而在各区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中,大多数没有或只有很少的环保及相关专业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

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根据《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环保部从2008年开始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治理农村环境,各级财政在2010-2012年共投入15个亿支持湖南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施了示范项目106个,涉及1148个行政村,可相对湖南省4多万个村庄也只是杯水车薪。从实际治理的情况来看,如果把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户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户畜禽养殖要进行全面治理的话,每一个村约要200-300万元资金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理,全省4万个村,共需要800-1200个亿,而目前湖南省共到位资金15个亿,约占总需求的2%。资金的不足同时导致了环保硬件设施配置落后,环保监测仪器设备配置不足,应急处置能力较低,无法有效的对排污总量和违法超标排污进行检测,导致执法难度增加。

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劳动者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淡薄是湖南农村居民的普遍现象。2012年湖南省农村人口为3830.4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53.35%,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还比较低,80%左右的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具有高等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不足10%。由于农村人口的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严重,大部分村民只关心眼前的经济利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的知识认知能力,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很难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工作难以执行或进度非常缓慢。

农村环境管理对策和建议

合理调整农村环保产业规划

按照《湖南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完成4000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优化乡镇工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实行环保法律法规,按照“上大、压下、提标、进园”的思路,鼓励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进入专业园区,让同行企业集中生产,一方面方便技术资金引进、人员培训、资讯交流,另一方面方便污染的监管、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慎重使用菊酷类农药、长残效农药,提倡多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垃圾分类,有机物为主的垃圾就近堆肥,建筑垃圾用于铺路或填坑,有毒有害物质和金属类物质单独回收,县、市处理;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的特点,以村落为单位将各户生活污水与畜禽养殖废水集中处理,发展农村沼气,“减量化、资源化”的生态农村建设思路贯穿在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乡镇,要从政策、人员、资金等角度落实环境管理机构的建设。

首先,要将环保工作纳入地方主要领导的业绩考核,实行环保问责制、奖惩制,让各级政府充分重视农村环保工作;其次,选派市县高水平、懂技术的环保专员下乡,同时在乡镇吸纳会管理、有环保责任心的人员,共同组建乡镇一级的环保监管机构,负责日常环保监管调查、环保规划和具体措施的落实等,让城乡信息得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第三,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依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学院定期举办的环保培训班,制定周密的培训体系,将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和环境监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统筹安排到培训方案中,不断提高农村环保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

按照《中央农村环境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加大国家各级政府针对农村环保财政扶持力度,拓展农民自筹、社会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严格执行排污收费环保制度,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弥补村级环境管理资金的不足。环保资金要专项专用,明确资金来源渠道、用途、款项和部门责任,专门用于农村连片整治、农村环保重点工程等示范项目的建设补助,重视生活垃圾、废水收集处理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补贴资金以鼓励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提高县镇环保监测水平,及时补充和维护监测设备仪器,让资金向农村环保监管治理等薄弱环节转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普及农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全民参与,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针对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问题,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网络、文艺下乡、技术人员入户讲解与指导等多种渠道,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观;通过影像播放等手段将身边的反面案例如湖南镉大米、浏阳河死鱼等事件警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受到震撼和教育;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编写至小学初中课本教材内,让环保理念的传递从娃娃抓起。

实现环境信息公开化,对于村中各种工程项目的新建、改建和搬迁等关系到农村环境的事项及时通报,并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要求;建立和逐步完善公众监督机制,设置24小时环境服务热线,实行有奖举报措施;加强规范和引导,使农村居民了解和掌握科学和环保的化学肥料农药应用方法和规范;对村民的教育要尽量贴近实际生产生活,并应长期有计划地教育,循序渐进的提高村民环境意识。

猜你喜欢
湖南省乡镇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