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

2014-12-02 04:45王吉平
上海护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情况血糖糖尿病

彭 娟,王吉平,沈 英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 201508)

糖尿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疾病,我国已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1]。据推算,中国现有9 240万成年人罹患糖尿病,还有1.482亿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控制不良可导致多种急慢性并发症,而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及认识对糖尿病的控制有很大影响[2]。越来越多研究证明,糖尿病教育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代谢水平,延缓并发症,减少治疗的直接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知信行理论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有学者将此模式运用到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发现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4]。为探寻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我院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知信行理论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行为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8月收治于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以2010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为观察组,以2011年3—8月收治的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53例,女47 例,平均年龄(42.8 ±11.3)岁,平均病程(4.24 ±1.40)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6例,中学59例,大专及以上15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2 ±11.6)岁,平均病程(4.10 ±1.20)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例,中学58例,大专及以上1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有关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65岁;②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不伴心肝肾衰竭,无其他合并症;③具有良好的视力、听力及沟通能力;④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评估患者情况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病情和职业等进行评估,深入了解患者日常行为及产生不健康行为的原因。

1.2.2 行为干预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性教育方式,观察组进行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主要分为3个阶段:①知识:患者在院时教育:主管护师给予每周2次糖尿病知识小讲课,主要围绕“5驾马车”的内容进行,如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知识、药物知识、运动知识、血糖的自我监测知识、并发症预防和胰岛素注射等,采用多媒体授课,每次课程予以相同的内容,同时结合随机提问和面对面指导形式进行。患者出院后教育:每月邮寄卡片1次,内容为小讲课的知识结合每例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个性化指导,如护士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和体力活动情况给予具体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是注射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给予具体的药物指导。②信念:对出院患者每月进行电话咨询1次,不断地评估其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日常的行为状况,找出阻碍患者行为改变的关键因素,于下个月邮寄卡片时附上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再讲解身边类似的危重案例来强化患者产生行为改变的信念。③行为:每个月电话咨询1次,每3个月随访1次,确立患者以正确饮食、适当锻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和体检、预防足部并发症为健康行为目标。

1.2.3 效果评价 ①糖代谢指标:分别监测干预前、干预6个月、干预后12个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内容包括是否定量饮食,食物替代正确、是否锻炼每周3~5次、是否坚持遵医嘱服药、是否定期监测血糖是否定期体检、足部护理是否正确,对问卷内容给予肯定答案的为遵医,反之不遵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失访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城市郊区及郊区周边地区的患者,其经济条件差,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因此观察组6例失访,对照组10例失访。

2.2 两组患者6个月后血糖指标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6个月后血糖指标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6个月后血糖指标情况(±s)

内容 n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P 值05观察组 100 11.20 ±3.15 16.00 ±4.34 9.10 ±2.08对照组 100 10.80 ±3.23 15.40 ±4.22 8.90 ±3.12 6个月<0.05观察组 94 7.50 ±2.03 9.60 ±2.02 7.80 ±1.06对照组 90 9.00 ±2.01 11.10 ±3.12 8.50 ±1.13入组时>0.

2.3 两组患者12个月后血糖指标情况 见表2。

2.4 两组患者前后遵医行为情况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12个月后血糖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12个月后血糖指标情况(±s)

内容 n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 P值05观察组 100 11.20 ±3.15 16.00 ±4.34 9.10 ±2.08对照组 100 10.80 ±3.23 15.40 ±4.22 8.90 ±3.12 12个月<0.05观察组 94 6.90 ±2.12 8.90 ±2.50 7.00 ±1.15对照组 90 8.10 ±3.05 10.30 ±3.45 7.90 ±1.27入组时>0.

表3 两组患者前后遵医行为情况 (%)

3 讨论

3.1 知信行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糖代谢指标的控制和遵医行为的提高 本次研究对象集中于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文化程度及捕捉信息的能力较低,且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在缺少督促的环境下造成知行不合一,或者难以长期坚持。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掌握的糖尿病营养治疗相关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其糖尿病的防治[4]。对照组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中只注重健康信息的传递,未持续评价患者的知识掌握与行为改变。观察组应用知信行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个性化的教育方法。重视教育后的效果反馈,通过持续强化如电话咨询的建立,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交流中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取得信任,运用贴近生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教育内容更具可操作性,使患者的知、信、行三者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健康的行为。表1和表2显示,观察组对患者改善糖代谢的作用要优于对照组,表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血糖控制的稳定。表3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要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以往研究发现,接受强化教育的患者在饮食、运动、自我管理和并发症等方面的改变与未接受教育的患者相比有显著提高[5]。

3.2 健康教育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注重个性化护理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由于不科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如明显的误区(糖尿病必死无疑)或知识的片面性(只有药物才能控制血糖)等愚昧思想,就需要教育者多一些的亲切、友善、关爱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境,调动其积极性,充分评估患者健康知识需求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因人施教,有所侧重[6]。

4 小结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因本次研究以知信行理论对患者行为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显著,并且研究过程无法做到双盲,况且要改变患者的行为并能持之以恒是一项十分艰巨的过程,希望能有更创新性及突破性的健康教育形式,需要专业人员更多的探讨摸索。

[1]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金美华,蒋惠芳,陈丽萍.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必要性和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0):335-337.

[3]孔梅枝.“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病人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43-44.

[4]葛声,姜素英,曹芸,等.上海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膳食及糖尿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3):320-322.

[5]Chapman-Novakofski K,Karduck J.Improvement in knowledge,social cognitive theory variables,and movement through stages of change after a community-based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J].J Am Diet Assoc,2005,105(10):1613-1616.

[6]谢翠华,李亚洁,张立颖,等.180名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7):17-21.

猜你喜欢
情况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