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融合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2014-12-02 04:15李志勇
关键词:欠发达旅游业融合

李志勇,于 萌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064)

欠发达地区究竟要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课题。依据林毅夫先生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笔者认为,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存在转型升级的问题,而是要在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探索一条相对适合自身要素禀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近年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不难看出,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事业接待型转向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复合型。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到26.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93万亿元,同比增长21%。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十二五”规划也将旅游业纳入国家战略体系。而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多自然资源开发程度低,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上,用旅游业统领其他领域,增强产业间的关联度,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着力点。

一、相关理论述评

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最早研究是从技术与其他产业交叉现象开始的。1963年,美国学者罗森伯格 (Rosenberg)在对美国机械工具产业发展的研究中提出,当相似的技术应用于不同的产业时,一个独立的新产业出现了,并将这种同一技术向不同产业扩散的现象定义为技术融合。①N.Rosenberg,“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Vol.23,No.1,pp.414-446.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实业界提出产业融合的概念,日本NEC公司提出了“电脑与通信”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的口号,认为随着计算机功能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二者将不可避免地趋于技术融合,并预测产业融合的时代即将到来。林德 (Lind)认为产业融合是分离的市场合并以及产业边界进入壁垒的消除。②J.Lind,“Convergence:History of Term Usage and Lessons for Firm Strategies,” http:∥ www.doc88.com/p-9542931879895.html.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技术的视角研究产业融合,也有少数学者从产品整合创新的角度展开研究,美国学者Yoffie将产业融合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产品的整合。③D.B.Yoffie,“Introduction:Chess and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In Yoffie,ed.,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Boston:Perseus Distribution Services,1997,pp.1-35.另外,从产业融合过程的角度,1997年欧洲委员会 (European Commission)发表的绿皮书 (Green Paper)提出,产业融合是指产业联盟与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①European Commission,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elecommunications,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这一定义拓展了产业融合的内涵。还有学者从产业边界变化的视角分析,指出产业融合现象出现后,原本界限分明、基本固定的产业边界开始变化,Greenstein认为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的现象。②S.Greenstein and T.Khanna,“What does Industry Convergence Mean?”In Yoffie,ed.,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pp.201-226.上述定义局限于以技术为标志的计算机、通信等产业的融合。事实上,除了信息技术之外,产业融合还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中,如旅游与农业、工业及其他服务业之间的相互融合。

当前,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系统,旅游产业融合虽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但通过文献检索并未发现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融合做出明确界定。国内学者们在研究中强调的多是融合的意义、运用方式等,而没有率先构建整合的理论体系。比如,杨颖分析了旅游业跨界融合的类型,认为旅游产业融合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旅游业。③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旅游科学》2008年第4期。徐虹等人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融合提升竞争力的问题。④徐虹、范清:《我国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因素及其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旅游科学》2008年第4期。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方式等方面,刘志勇等人分析了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并提出在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旅游营销方面找到融合的切入点。⑤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企业经济》2009年第8期。陈琳提出了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⑥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黑河学刊》2006年第2期。麻学锋等人探讨了各个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种方式。⑦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经济地理》2010年第4期。显然,上述研究大部分站在微观角度,集中于旅游产业与某个产业的融合研究,且方法基本为定性研究。

与之对应,也有少数学者采用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比如,关于旅游产业融合效应方面,刘婕等人研究了旅游与房地产的融合发展促成的新业态,实证研究了旅游和房地产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及其促成的旅游复合地产开发和发展的主要模式。⑧刘婕、谭华芳:《旅游与房地产的关联融合度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期。李锋运用协同动力模型,以技术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产值结构和规模结构等为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度量指标,对西安旅游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演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创新是影响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别重要因素。⑨李锋:《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旅游学刊》2013年第1期。笔者认为在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中,应更多考虑结合实际案例,考虑不同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多样性,并总结其中规律。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没有解析产业为什么要与旅游业相融合,以及融合后旅游产业的地位问题。本文正是站在上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既考虑旅游的中观背景,又结合旅游企业的微观案例,探索如何发掘旅游产业融合的潜力,提高融合的主动性,以带动相关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融合下欠发达地区经济成长分析

在研究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时,要先探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困境是什么。首先,欠发达地区地理条件较差,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处于中西部,地势复杂,山地面积广大,而此地区的贫困人口为了生存,加大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对环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这进一步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其次,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质量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总量小,农业比重较高,而工业发展依靠初级资源型产业,技术附加值低,产品加工的深度浅,同时产业间联系不紧密。第三,欠发达地区存在居民就业问题,在农业表现为“隐蔽性失业”等特征,即劳动力名义就业而实际就业不足,农民存在着劳动时间和劳动技能上的闲置,而在农业领域以外缺乏就业机会,造成了农业上大量劳动力剩余和不得其用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第四,二元性经济结构显著,①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7-14页即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和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并存,落后的传统部门比重庞大而现代的先进部门比重弱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需要转型升级,缺少经济“起飞”的转折点。

在这种情况下,走传统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只能进一步激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旅游业作为绿色、环境友好型能够接纳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首先,欠发达地区往往旅游资源很丰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如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黄土地貌自然景观,西南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风景较好,民族风情浓郁。这些欠发达地区通常由于地势和气候不适于农耕,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工业基础薄弱,除旅游业外找不到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同时,与发达地区相比,很多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更高,对旅游发展的依赖性也较高。其次,旅游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够有效解决欠发达地区劳动就业问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工农业均不发达,吸纳劳动力十分有限,大量劳动力剩余也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个至7个间接就业机会。②《发展旅游业将为中国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7/02/content_1566516.html,2013-10-06。最后,旅游收入所带来的乘数效应以及旅游产业的高关联性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面对欠发达地区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以旅游开发为杠杆,重新优化地区经济、社会、生态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建设与基础设施完善,这些是实现地区发展转型与脱贫的有效途径。

(一)一个模型的引入

为了进一步研究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本文引入地域经济成长空间构造模型,其模型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数量转化力”、“质量转化力”、“结构转化力”及“协同力”四种力构造了地域经济成长的空间,用以研究地域经济成长状况。③武友徳:《不发达地域经济成长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27-28页。在此基础上分析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融合所产生的“质量转化力”、“结构转化力”及“协同力”,解释旅游产业融合所引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成长要素的改变。

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的成长类型可以划分为量态增长型、结构转换型及质态增长型。量态增长型是指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地区资源和能源,产业特征为劳动密集型并且依靠传统技术,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以追求产值与财富为目标,但出现环境问题。结构转换型是指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技术转型为高新技术,对资源的依赖性下降,产业结构转化发展。质量增长型是指后工业化阶段,人力、知识、服务要素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经济发展强调可持续性,发展趋向综合化。

欠发达地区在上述的区域经济成长类型中属于量态增长型,是追求经济快速增长而忽略经济质量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模式。区域经济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过程中,结构转化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结构转换力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笔者认为在欠发达区域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是结构转化力、质量转化力及协同力的重要部分,即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由“量态”到“质态”的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由量态增长型到结构转换型的转变。

(二)旅游产业融合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改善

第一,旅游产业融合产生的结构转换力分析。旅游产业融合会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质态转化,表现为旅游业对区域传统产业结构的软化。④“软化”一词源于计算机的软件,1981年日本田地龙一郎教授等在一份专题报告中正式将“软化”一词应用于经济领域,并建议创立与之相适应的“软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服务、技术等软性生产要素的投入逐渐增加,资源、有形产品等硬性生产要素的投入逐渐减少。产业结构软化意味着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 (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经济服务化”的趋势。旅游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软化是一种外延式的软化,是使传统产业内部通过调整生产方向,使生产的产品向新型产业转移。这种外延式的软化并不是重组传统产业内部固有的产业链结构,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延伸融合,这种融合并不影响原来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与销售,原有的产业结构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风险性更小,可行性更高。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传统产业的软化过程首先以产品的软化为基础,进而发展到产业的软化,产业软化演进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传统产业结构软化。

第二,旅游产业融合对质量转化力的改变。欠发达地区面临着来自环境、资源、成本及市场的各方面压力,如何结合自身的要素禀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地区经济质量发展的关键。欠发达地区传统产业主要依靠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进行初级的生产加工,其发展模式是以资源为导向。产业的发展先是发现资源,而后进行生产加工,最后运送销售市场,这种面对资源而不是市场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对市场导向的反应迟钝,处于被动销售,因而产业经济质量低下。旅游产业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特征显著,这种发展模式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由资源导向到需求导向的转变。同时,旅游产业具有高融合性的特点,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在延长其产业链的基础上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传统产业企业不是单纯地对资源进行开采和初加工,而结合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融入企业技术及文化,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树立自己企业的品牌。

第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协同力分析。通过对传统产业的软化而形成新形态的产业产品,比如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形成农业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形成工业旅游,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融合形成医疗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等新的产业。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旅游产业对农业的软化过程中融入了知识、服务、技术及旅游功能等要素,利用农业景观、农村空间吸引消费者,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旅游产业与农业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进而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的产品形式丰富了农业的业态,也为农业的经济收益拓宽了渠道。工业旅游则是指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①参见《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155.htm,2002-12-8。工业旅游的形成将转变企业的知识和专长,增加了与旅游相关的产品与服务性业务,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空间。同时,旅游产业的融入拉近了工业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利于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发展,利于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软化传统产业,促进第一、二产业与服务业的交融,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平衡协调区域经济的量态与质态增长。

(三)旅游产业融合实证检验

本文以四川省为案例实证分析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效应,选取《四川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四川2007年投入产出表》作为数据来源研究产业特征及产业关联。其中在研究产业特征时,出于研究需要,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产业划分对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了归类,将第一产业合并为农业,第二产业合并为工业,并保留了第三产业中的运输业、信息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事业、文化产业等旅游融合的主要对象。

首先,转换力检验。

表1 四川旅游业对其他行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表示该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或称为直接依赖关系,直接消耗系数能够反映旅游相关产业的结构情况,也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数据依据。直接消耗系数越高,说明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直接消耗越多,其直接带动作用越强。从表1来看,与旅游业有直接后向关联的产业较多,其中直接关联度较高的产业有餐饮业、住宿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环境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说明旅游业对这些产业的产品或服务消耗多,依赖程度高,其中运输业对旅游业发展的直接供给最大。2002年的数据显示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排名前十位均超过了0.01,相比之下2007年的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有所提升,说明旅游业对欠发达地区的行业拉动及区域结构转型具有一定贡献,并且这种推动力呈现上升趋势。

其次,质量转化检验。

笔者选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和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分析产业的特征,其分别表示产业的劳动密集程度和产业对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变动可以反映行业对劳动力及资产需求要素的变化,从而分析旅游对于欠发达地区产业质量的提升。从表2的比较数据发现只有旅游业、房地产业、教育业的直接劳动系数上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信息、住宿、金融、文化等行业的直接劳动系数都在下降,说明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也说明随着科技和工艺的进步,很多产业已经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而向技术密集型转换。旅游业的直接劳动系数上升说明了劳动投入在旅游业总投入的增加,表明了旅游业能够改善欠发达地区就业状况,从而促进欠发地区劳动力市场转型,进一步提升地区的产业质量。从表2的数据发现,除了农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系数上升,其他行业,如工业、信息业、旅游业等的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均下降,说明知识对资源要素的软化作用越来越明显,资产的专用性作用越来越弱,这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说明了欠发达地区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向。

表2 四川旅游业及其他行业的劳动及固定资产特征测算

第三,协同力检验。

表3 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直接分配系数

直接分配系数是从产出的角度分析产业间的直接关联度,反映该产业或部门对其他产业或部门的推进作用。利用直接分配系数可以分析旅游产品的流向及占比,通过分析直接分配系数的变化可以推测产业融合趋势及旅游所带来的协同效应。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表明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支撑作用越强,从表3中2002年及2007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旅游业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娱乐业、信息业的直接分配系数均稳定在前十名,说明旅游业对这些行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且稳定。同时,旅游业对住宿和餐饮业的直接分配系数下降,而旅游业对电信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软件业、医药制造业的直接分配系数上升,说明旅游业不仅仅对“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行业有主要拉动作用,也开始拉动新兴市场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表明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及新形态的产业产品的出现,由此反映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协同作用较为明显。

(四)基本结论

第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环境改善。其一,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旅游的发展会促进该地区发展,有利于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其二,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如农业旅游中的休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对休闲旅游环境的打造,促进了地区环境及卫生条件的改善,同时个性化、特色化的旅游需求能够促进旅游村庄的特色化建设。

第二,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提升和就业方式的改变。旅游发展中从外带来的知识、文化、技术影响着欠发达地区居民,拓展了当地居民的视野,促进居民自觉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文化素质及社会交际能力等。此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市场转型。农业旅游发展中,当地居民由原来单一的农耕劳作转型到更多的服务型劳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工业旅游中,企业的从业人员提高了业务素质、服务意识等综合素质。

第三,实现欠发达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了地区的经济效益,对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多,居民生活、出行更加方便。其次,旅游的发展会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活环境及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最后,旅游的发展还能够保护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的社会交往,提高其生活质量。①吴其付:《文化有用性:文化认同的价值判断——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四、旅游产业融合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路径

第一,以旅游产业带动资源融合。旅游资源本身具有的广泛性是资源融合的基础。在休闲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需求导向也发生着转变,从以传统旅游资源为依托的观光旅游到更多个性化、体验式的旅游模式,这种需求的转变促使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的重新审视。资源融合主要是指整合原有的产业资源,将其他产业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产业,将旅游资源与其他产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其他产业进行重新的开发与策划组织,以创新的包装及运作模式整合产业资源,通过产业间的融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

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融合的关键是资源要素的吸引物化,要发掘其他产业资源要素的旅游价值,通过融合提高新业态的吸引力。如我国广西柳州较早地发展了农业旅游,柳州南部的园艺场原本只是生产传统农产品,经济亏损严重,然而将园艺场的农业资源、乡村风貌、原生态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如西部影视城的旅游发展是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典范,其在银川市荒凉废墟之处发展而成,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开发主线,将传统文化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5A级旅游胜地。

第二,以旅游产业带动市场融合。市场融入是相关产业融入旅游产业的有效路径,也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最早表现。旅游需求的广泛性、多样性及复杂性等特点促进了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市场融合。传统产业可以借助旅游产业市场重新调整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策划及销售方向,从而形成高附加值、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市场融合是一个共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为传统产业拓宽市场空间,提高其增长速度,对旅游产业本身而言也是一个不断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机会。

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很好地利用了市场融合的路径。“印象·刘三姐”是一场实景演出,而与旅游结合后,将演出置于旅游空间,既丰富了旅游消费者体验内容,又借助旅游市场再造了演艺,彼此相互促进发展。同时,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市场的融合促进彼此发展,并产生新型旅游业态,如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教育旅游、医疗旅游。欠发达地区对于这种新业态产生的市场融合模式还有待探索,这种新型旅游业态往往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快速的经济发展、较高的居民素质为基础,是欠发达地区转型后的发展方向。欠发达地区应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产业,探索如何与旅游产业的市场融合,进行市场创新与市场扩散。

第三,以旅游产业带动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指旅游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具体指高新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或方式向旅游产业渗透,促成两个产业融合或形成新的产业。技术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划、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信息化发展。如携程网、去哪儿网等新组织形式的出现就是对旅游营销系统的创新与提升。二是旅游开发中的技术融合,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开发出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目前一些旅游企业仍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层次较低,而市场的需求又在不断更新和多元化的发展中,因此旅游产业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加快与新兴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如旅游产业与动漫、媒体、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高新技术会促进产业更多元化、深层次化的融合,从而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结构。

猜你喜欢
欠发达旅游业融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融合》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