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4-12-02 04:34韩百智王宇彬周爱华李敬田
山东医药 2014年45期
关键词:比索氨氯地平洛尔

韩百智,王宇彬,周爱华,李敬田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潍坊 26103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测量血压主要测量肱动脉血压,但肱动脉血压为外周动脉压,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心动脉压(CAP)的实际情况。有研究表明,CAP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更高[1,2]。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许多靶器官损害,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是高血压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表现之一[3]。氨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高血压和心绞痛,尤其自发性心绞痛;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临床研究发现,氨氯地平和比索洛尔在降低外周动脉压程度方面相似,但关于二者对降低CAP、IMT方面相关报道较少。2013年2月~2014年1月,我们比较了氨氯地平、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CAP、IM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高血压的诊断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1版)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心绞痛的诊断符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5]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氨氯地平组、比索洛尔组,每组25例。氨氯地平组男13、女12 例,年龄(56.7 ±6.7)岁;比索洛尔组男14、女11 例,年龄(57.5 ±7.5)岁。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氨氯地平组在检查时随机口服氨氯地平5 mg,之后嘱患者每天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d,并坚持服用1年。比索洛尔组在检查时随机口服比索洛尔2.5 mg,之后嘱患者每天口服比索洛尔2.5 mg、1次/d,并坚持服用1年。

1.2.2 血压测量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行桡动脉穿刺,并植入6F动脉鞘管,插入Judkins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导管,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肱动脉压力作为外周动脉压、升主动脉压力作为CAP,记录压力曲线。压力曲线峰值为收缩压、谷值为舒张压。

1.2.3 IMT测量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后检测患者IMT。采用德国HP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7.5~10 MHz。嘱患者仰卧位,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近端1、2、3 cm前后壁IMT,取其平均值作为IMT值。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IMT比较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因动脉壁承受较高的压力,内皮细胞容易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易于进入动脉壁,从而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故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上测量血压常用的方法是袖带加压法测量肱动脉血压。Stolt等[6]研究发现,临床袖带加压法测得的仅是肱动脉血压,不能准确反映升主动脉压。因此,正常生理状态下肱动脉压不等于CAP。中心动脉收缩压的升高,可使左心室后负荷加重,导致心、脑、肾等各器官并发症;而中心动脉舒张压下降,可引起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灌注减少,有可能导致心脏事件的发生[7,8]。高血压能引起全身血管阻力的持续升高,从而导致动脉管壁的僵硬。IMT是反映全身动脉硬化的早期指标。IMT增加可导致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9],已成为评价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标志[1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IMT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IMT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比索洛尔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中心动脉压(mmHg)外周动脉压(mmHg)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IMT(mm)氨氯地平组25治疗前 142.56 ±4.24 81.24 ±5.52 154.00 ±4.58 89.24 ±5.38 1.03 ±0.11治疗后 130.54 ±5.12*# 73.40 ±5.83*# 127.92 ±6.86*# 79.64 ±5.71*# 0.90 ±0.09*#比索洛尔组 25治疗前 145.88 ±6.41 85.84 ±5.94 155.00 ±5.58 93.04 ±5.13 1.02 ±0.09治疗后 145.43 ±6.61 85.08 ±6.25 137.32 ±5.97* 84.88 ±5.82*1.00 ±0.13

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通过阻断心脏的β1受体起到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从而使心肌耗氧量降低;比索洛尔还可以抑制肾素的释放,从而使肾素浓度降低。氨氯地平是钙离子拮抗药,不仅可以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而且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Morgan等[11]在观察了不同降压药物对CAP的影响,发现钙离子拮抗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CAP水平,而β1受体阻滞药的降低作用并不显著。

本研究结果发现,氨氯地平和比索洛尔都能明显降低外周动脉压,但氨氯地平能显著降低CAP、IMT,而比索洛尔在降低CAP、IMT方面效果不明显。两种不同降压药对CAP的影响不同,可能与降压药物对压力反射波产生的差异有关。比索洛尔因外周血管扩张程度不足或相对处于收缩状态,压力波反射点相对向近心端移位,使反射波更多叠加在收缩后期[12]。氨氯地平能明显增加动脉内径,使压力波反射点相对向远心端移位[13],从而减少收缩期反射波。因此,氨氯地平对CAP的降低幅度大于比索洛尔。比索洛尔在改善IMT方面不如氨氯地平,即比索洛尔在预防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方面效果不如氨氯地平,与陈群等[14]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氨氯地平在降低CAP、IMT方面均优于比索洛尔。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且没有观察脉搏波传导速度、反射波增强指数、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综合考评比索洛尔降压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1]Pini R,Cavallini MC,Palmieri V,et al.Central but not brachial blood pressure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n unselected geriatric population:the ICARe Dicomano 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8,51(25):2432-2439.

[2]Roman MJ,Devereux RB,Kizer JR,et al.Central pressure more strongly relates to vascular disease and outcome than does brachial pressure:the Strong Heart Study[J].Hypertension,2007,50(1):197-203.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9-1430.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

[6]Stolt M,Sjonell G,Astrom H,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standard blood Pressure cuff[J].Clin Physiol,1993,13(6):611-620.

[7]Morgan T,Lauri J,Bertram D,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antihypertensive drug classes on central aortic Pressure[J].Am J Hypertens,2004,17(2):118-123.

[8]Chirinos JA,Zambrano JP,Chakko S,et al.Aortic pressure augmentation predicts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Hypertension,2005,45(5):980-985.

[9]曹斌,王震.雅施达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27):157-158.

[10]鲁广肃,张婷,金玉玲,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功能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80-82.

[11]Morgan T,Lauri J,Bertram D,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antihypertensive drug classes on central aortic pressure[J].Am J Hypertens,2004,17(2):118-123.

[12]Ting CT,Cho CY,Chang MS,et al.Arterial hemodynamics in human hypertension.effects of adrenergic blockade[J].Circulation,1991,84(3):1049-1057.

[13]Schiffrin EL,Deng LY.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esistance arteries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a beta-blocker or a calcium channel antagonist[J].J Hypertens,1996,14(10):1247-1255.

[14]陈群,陈莲妹,王健康,等.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58-4360.

猜你喜欢
比索氨氯地平洛尔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谁为啤酒买单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对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
探讨氨氯地平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4年4月墨西哥米却肯州油梨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