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趣味课堂观长三角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有感

2014-12-05 03:56曹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140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浙江省体育教师

曹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14000)

基—于学生发展的趣味课堂观长三角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有感

曹强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314000)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它是渴望获得知识而参与的意向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很多,通过观摩本次长三角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研讨活动后,笔者对课堂教学中的“趣”又有了不同的理解。

一、教学理念的趣

教学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法、技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理念问题,教学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教学自然也会有新意,也会有趣味。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的重点已经从“对身体的教育”转移到了“通过锻炼身体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它的核心已经从锻炼身体转移到了提高对完整的人的培养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在核心是培养完整的人,在锻炼身体,提高体能、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社会情感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注重智力、社交、情感方面的能力发展。

教学理念转变,价值取向就会发生改变,思维方式也就会发生变化,很多教学中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就会引起关注,很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就会涌现。在上海孙华老师的课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心中有学生,整堂课中孙老师有40多人次的与学生进行语言与肢体的交流与沟通,有时是赞扬,有时是肯定,有时是指正,有时是提醒,有时是激励,基本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如,当有的学生在跳的练习中有困难时,孙教师就牵着他(她)的手完成练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不同难度的跳跃练习,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宽容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不纠结于跳跃动作的细节,而是通过“小圆垫”、“海棉垫”等富有童趣的练习器材,构建了各种路线的跳跃及挑战的练习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跳跃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心肺功能的发展。充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与个性发展。通过韵律舞蹈“舞向未来”,结合摆“POSS”和节奏的变化,使学生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在舞蹈中充分展示了自我,体现出了学生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动力与潜能,使学生身体、心理、情感各方面得到了整体的提升。

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中不会再紧紧关注动作技术一定要掌握如何,不会再紧紧盯注学生跑得多少快、跳得多少远,而是更会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中,人的整体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发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而是激发学习情感与潜能,培养一种可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能力,形成一种受益终身的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材运用的趣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技能化、体能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化、发展化。要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就不能教材是什么就教什么。尤其是体育课所涉及到的内容,大多是竞技体育的项目,如跳高、跳远、单杠、双杠、篮球、足球等等,这些内容只能是教学的一些素材,因为这些动作技术的要求是针对运动员的,而体育教学的对象却是常态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素材甚至是教材的简化复制,而是要对素材进行转化,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是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在使用、开发教材时,必须以现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教材,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以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仅从动作技术的角度来思考教学。

在上海孙华老师的课中,一改以往跳得高、跳得远的呈现方式,而是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单、双脚在直线连续跳的基础上,设计了在水平方向上直线与非直线的单、双脚连续跳跃,学生可以任意放置“小脚丫圆盘垫”(垫上有方向标记),不同的方向就生成出不同的组合,使学生在学习跳跃的同时,发挥想象,自主创意,把不同方向的跳跃内容变得丰富、童趣、从而唤起了学生的练习渴望。

在浙江黄美勤老师的篮球投准课中,根据学生肌肉力量差、控制球能力薄弱、竞争意识强的特点,把投准的目标从篮框扩大到投过1.8米左右高度的标志线,落在1.5米——到2米的区域,使投准的练习从技术化转化为趣味化,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现到了达成目标获得成功的乐趣。并且逐步由近到远调整投准的距离,并要求学生在球落地反弹一次后接住球,使学生根据目标的变化参与到投准的练习之中,一节课中一个学生总共投了120次之多(随堂统计)。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不但提高了控制球的能力,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力量、移动、判断等能力,为今后参与其他体育活动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评价反馈的趣

“表扬容易让人变得脆弱。鼓励使人培养进取精神。表扬是夸奖其天分。鼓励是夸奖其行为。”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十年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鼓励,即夸奖学生努力用功会给学生一个可以自己掌握的感觉,学生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自己手中。经常得到鼓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选择难度较大的任务,他们喜欢直面困难,面对挑战。在上海孙华教师的课中,我们经常听到、看到这样的鼓励:

语言上的鼓励,如,“孙老师要把掌声送给C组(难度最低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动作还有待提高,但是他们练得最认真,最努力,他们诚实、守信,值得大家学习。”、“跳得真好,注意再跳得稳一点好吗!”、“双脚跳能行了,单脚跳可以吗!”、“连续跳跳得很好了,交替跳行吗!”等。行动上的鼓励,如“在韵律舞蹈‘舞向未来’的练习中,通过分组表现的形式,每一位学生都到展示舞台中展示了自我,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励。”、“与学生双手击掌,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等。在整个充满鼓励声的课堂中,学生得到了肯定,得到了认可,获得了信心,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力得到了激发。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新力,也是最持久、最本真的竞争力。在孙老师的课中,不仅看到了对学习能力的关注,更让我们看到的是对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的重视,学习动力的激发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能主动去学习;学习毅力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坚持学习。教师要努力将学习力的三个要素即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唤醒,使三者合而为一集于一身,使学生拥有学习力,实现乐学、趣学。评价反馈,一方面是做出价值判断,另一方面是要有激励、引导作用。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学生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鼓励,才能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教育的本质并非传递知识,而是传递生命的意义,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体育教育也是如此,要发展健康、培养技能、掌握知识、培养社会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曹强,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讲师团成员。先后荣获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方法》国家级先进工作者,全国最受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嘉兴市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参与了《浙江省学科教学规范》、《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科书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投影片》的编制工作。

猜你喜欢
浙江省体育教师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最美教师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我们的“体育梦”
圆我教师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