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校德育与体育教学

2014-12-05 22:28许作平
少年体育训练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育

许作平

(安吉县高级中学,浙江 湖州 313300)

简析学校德育与体育教学

许作平

(安吉县高级中学,浙江 湖州 313300)

1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学校教育也只重视高分,重点上线率,忽视了育人。

1.2 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的环境、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家长的不良因素有:(1)有些家长本身品行不端、身教言教差;(2)只养不教,重养轻教;(3)两种极端,宽严失度;(4)要求不一,互相抵消。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良好品德的行程和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形成虚伪、自私、霸道和懒散等不良品德,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潜在动因。

1.3 社会的不良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与人交往和社会接触也越来越广泛。而社会上存在剥削思想和腐败的生活方式;低级庸俗的书以及毒品等严重的腐蚀着部分青少年的身心。

2 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特点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学生之间合作、帮助、评价等生生交往的交往多样性的课。课堂人际关系被称作为“社会的微缩体”。它的特殊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机体活动、增进健康、提高身体活动能力等。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学与辅导和学生之间合作、帮助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体育课就更需要也更有可能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意识品质。

3 体育教学渗透到德育中的策略

3.1 备课阶段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本节课所上的主教材要培养学生的那部分品质,要用何种手段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为更好地灌输品质教育做准备。

3.2 课程的开始部分

从准备集合开始,就强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循课堂常规要求。每节课开始要检查学生服装是否合体,是否适合于运动,清理可能让学生产生运动伤害的利器硬物及挂件等;要求学生听从口令、服从安排。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地使绝大多数同学能较自觉地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从而对学生进行严明组织纪律的渗透教育,树立学生健康阳光的形象。

3.3 课程的准备部分

课的准备部分主要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大多数采用的是针对本节课的主教材进行热身及引申的过程,多数采用各式各样的慢跑或游戏。各式各样的慢跑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及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游戏有竞赛型、合作型、集体型等多样性。它主要强调了参与意识,充分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坚韧不拔、勇于超越的精神。要求体育活动注重学生的整体参与性、集体合作性、动作协调性和默契配合性,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结合作的意识,为集体争光的意识,诸多优良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为诸多学生所吸纳生成。

3.4 课程的基本部分

课的基本部分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基本技术后,以练习为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体育课的内容很丰富,如田径、体操、舞蹈、球类等,从挖掘教材内涵、结合教学活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应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打球、拔河、接力等项目,则教育学生明确在运动中团结的重要性,明白合力的巨大功能,让学生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畏难的情绪,如在跳高、跳箱、双杠、单杠、跨栏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都随之而出现。出现这种情况之后,要针对学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减小畏难情绪。通过不断反复地练习,学生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拨、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由于学生在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认识水平、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使学生能在互相关心、互相爱护氛围中形成优秀品质,并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巩固。体育学科中的竞赛比较多,身体接触也多,加上环境、器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课中,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如意外受伤、学生之间的小摩擦等,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些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他们在碰到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的态度和应对方法,以逐步培养学生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能力。

3.5 课程的结束部分

一节体育课下来,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强度。学生在生理、心理上也都有了一定量负荷,但是在做放松运动时,同样还是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培养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做到敬学敬业的精神,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的养成。在最后解散时,要养成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归还器材,恢复场地的清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等优良品质。

4 结 语

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德育资源,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处处留心时时感受,让学生在生活中体悟,在体悟中生活。体育课就是将智慧、体质、意志和道德品质溶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应该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同学们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锻炼。

G807.0

A

1674-151X(2014)01-085-2

2013-11-12

许作平,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体育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的“体育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