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探析*

2014-12-07 05:16刘茂昌香成福
体育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裕固族舞蹈民族

刘茂昌 香成福 杨 松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北方民族,也是一个农牧兼备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东经 97.20°~102.13°,北纬 73.28°~39.49°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之南,丝绸之路之腹,东西长650km,南北宽120~200km的狭长地带,平均海拔约3200m。气候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变化大,全年平均气温3.6℃。境内草原广袤、沟壑纵横、峡谷幽深、沙漠浩瀚、冰川晶莹,这种复杂多样的自然生存环境特点,对裕固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人口约有1.3万人,主要聚居于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及黄泥堡裕固族乡等地,没有本民族文字,用本族语言自称的读音为“尧乎尔”和“西拉玉固尔”。 当地石窟中的壁画就证实裕固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随着东西方现代文明的强势入侵,很多原生态的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濒临灭绝。因此很有必要对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的深入挖掘、梳理和研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利用其社会和现实的价值,同时为保护、传承与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提供参考。

1 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的文化基础

裕固族源于先秦时期游牧于北方草原的丁零人及隋唐时期的回纥(鹘)人,是以古代回鹘和蒙古人后裔为主体,融合部分藏、汉族的成分而逐渐形成的民族,是个两源多流的人们共同体[1]。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裕固族先祖历经无数次战争的洗礼,从遥远的西域迁徙到古丝绸之路的河西走廊,在迁徙中吸收了汉、藏、蒙、回、哈萨克等民族文化精华,致其本民族传统文化发生演变。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使裕固族生活方式发生衍变,逐渐形成了厚重而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裕固族先民居无定所,白雪映照的草原、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野兽出没的祁连峡谷、浩瀚戈壁的沙漠,人烟稀少,生活单调又无聊,生存环境改迫使裕固族先民认识自然和适应与改造自然。在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宗教祭祀时聚集一起,伴随着鼓乐和歌声,男女老幼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置以篝火或猎物,形式多种多样,或快或慢,或轻或重,节奏强劲有力,基本上保留了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2],逐渐演绎成为传统文化的次生文化——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依附于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统体育舞蹈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元文化色彩复合的传统文化活动事象,这种传统文化活动事象虽然披着浓厚的原始宗教和艺术的外衣,然而就其本质而言,乃是一种健身娱乐活动和心理的安慰。久而久之,体育舞蹈文化成为裕固族情感交流和心理压力释放的介质,维系裕固族群众生活的纽带,也成为传统体育舞蹈文化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原动力。

2 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主要表现形式

2.1 英那刀古拉

英那刀古拉也称为劳动舞蹈。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大多数源于日常生产生活之中,常年生活在祁连山草原和峡谷原始森林,居住的环境人烟稀少,猛兽时常袭击人畜,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基于生存的需要,必须进行大范围放牧和狩猎等最原始生产劳动,以获取生存空间及所需的食物。在游牧过程中,产生了“英那刀古拉”,舞蹈雏形源于模仿牧区生产劳动场景及很多劳作时的动作,如织口袋、织羯子、打马缰绳、跑跳、剪羊毛、捻毛线、赶毡及割草等,此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动作特征,体现了裕固族勤劳、朴实的民族性格。长此以往,传统体育舞蹈成为裕固族生活中缓解劳累,愉悦身心的主要活动方式。男女双人舞就主要表现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某些场面,如打猎、挤奶等内容,跳至欢处,加以飞快的旋转;舞到慢处,则伴以优美动听的歌声[3]。充分说明了裕固族体育舞蹈文化在生活、生产中自然萌发的,也是体育舞蹈文化产生的内在根源。

2.2 查玛舞

查玛舞源于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巫术、占卜、祈禳、祭祀、禁忌等民族习俗,在宗教信仰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始终贯穿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查玛”俗称“跳神”或“打鬼”,以演绎宗教经传故事为内容的面具舞,实质上是一种体育舞蹈活动。表演时人物众多,姿态万千、神态迥异。“查玛”分“大查玛”(主要神祗)和“小查玛”(泛指鸟兽及侍从)两大部分,有殿堂舞、米扩佛传舞、寺院舞、大场舞四种表演形式。表演过程中男女独舞、双人舞、多人舞、大群舞一应俱全,阵势浩大,亦可穿插即兴表演。一般“大查玛”动作肃穆庄严、沉毅坚定,节奏徐缓;“小查玛”动作灵巧多变,活泛敏捷。表演时二者关联互补,各具特色,舞者身体的起伏、头部的昂垂、手臂的绕动、舞步的踏跳等都配合融洽,韵味十足[3]。动态造型性强,气氛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从而体现出查玛舞依附于原始崇拜和宗教信仰文化,从最原始的敬神、驱鬼及庇佑家族平安发展成为现在娱人的媒介,也是西夏文化、中原古文化、古羌族及吐蕃文化、波斯文化、古蒙古和西域文化等长期交融形成裕固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

2.3 护法舞

护法舞属于寺庙中祭祀的舞蹈仪式,是藏传佛教乐舞“羌姆”演变而来[4]。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六月初六,裕固族寺院里都要跳护法舞,舞者20余人,头戴牛、马、鹿、乌鸦、喜鹊、鹰、骷髅等12种神灵面具,伴着鼓、钹、海螺、唢呐声,手持法器而庄重舞之,牛、马的动作稳健庄重,鹿、鹰的动作激烈,骷髅动作技巧难度大,动作灵巧,跳跃较多。护法舞主要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祛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答谢神灵的恩赐。护法舞通常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向程式化的方向发展[5],在祭祀活动中达到以舞传教、以舞施教的目的,真正成为一种祭祀形式的体育舞蹈文化。其动作创作和内容编排浸透着浓郁的宗教色彩,训练模式严格规范,动作传授有严格的程序。表演时,随着乐器节奏的抑扬顿挫而进退有序,经常能够把祭祀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吸引大批的民众争相观看,从而达到最广泛的传播效果.因此,护法舞已成为影响裕固族群众生活的重要文化内容,成为人民群众交流、娱乐的文化平台。

2.4 娱乐舞

娱乐舞是人们以娱乐为目的,用舞蹈来抒发和释放内在的情感,从而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和共同分享快乐的舞蹈文化活动。每逢欢庆丰收、狩猎、战争及朋友相聚时,族人聚集一起,伴歌载舞。历经沧桑岁月的冲刷,积淀了部分文化精华,经过传承和发展,逐步演绎为体育舞蹈文化。譬如,集体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其中多人演艺的集体舞,贵在参与,参与者不分男女老少、舞技水平高低,表演形式一般多为参与者排队或绕大圈而跳,中间置以篝火和猎物,在歌声的伴奏中翩翩起舞。其节奏分明,或快或慢,或轻或重,佐以“啦、喽、依吆”的集体呼号声,气氛热烈,更加丰富和烘托了舞蹈的气氛和表现力。娱乐舞蹈是裕固族在物质生活满足后精神享受的食粮,真正呈现出裕固族民众的聪明智慧的民族创新精神以及豪放粗犷、豁达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人性化一面。

2.5 习俗舞

习俗舞亦称节庆舞或仪式舞。它是裕固族在婚配、丧葬及其他一些传统节日所举行的各种舞蹈活动。这些舞蹈活动表现了裕固族的民族风俗、历史文化传统和本民族性格特征。其中裕固族婚礼中送亲、迎亲仪式,奇妙的利用“打尖”时所用的毡毯,展开了一段欢快的男女集体舞和新郎、新娘互换信物的双人舞。在富有独特习俗的裕固族婚礼上,新娘头顶帐篷,手提帐篷四周边碎步上场,随着少女们舞动变化,帐篷不断被上扬抛起在空中形成穹庐,在象征新娘巨大的盖头中完成了“带头面”仪式;“马踏帐篷”中裕固族男子群舞刚劲有力的跳端腿马步动作,围着帐篷通过改变动作的强弱,形成了“马踏帐篷”大有踏平之势,也将舞蹈推向了第一个高潮。“箭射新娘”是新郎向新娘射无镞箭,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这些节庆、仪式类舞蹈文化看似简单,但对一个民族的沿承有重要的作用,人们不仅会参加其他人婚丧嫁娶,自身也必须经历这类舞蹈文化的洗礼,根植于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有别于其他民族,凝聚着本民族之魂,决定了裕固族文化赖以延续的最基本的条件。

3 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的特性

3.1 表演节日性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也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民间民俗事象。在裕固族传统节日(如:正月十五、六月初六等),必定举行各种原始崇拜性的祭神活动,体育舞蹈表演成为祭祀活动必不可缺少的内容,表演者扮演不同角色,演绎着不同的体育舞蹈文化。随着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入侵,裕固族体育舞蹈文化在80、90后一代逐渐失忆。只有在传统节日,裕固族民众才会领略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民族凝聚力。

3.2 全民参与性

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往往借助于宗教仪式等文化娱乐活动而进行。宗教文化活动为传统体育舞蹈搭建平台,传统体育舞蹈为宗教仪式增添了纷繁多姿的色彩,二者相得益彰、相互生辉。在表演活动过程中愉悦民众身心,加强民众之间的相互交往,极大地赋予了民间体育舞蹈集健身、娱乐、社交等文化内涵,参与人数众多,不分男女老幼,全体民众都会参与其中。很显然,浓厚的宗教崇拜情节和文化娱乐性以致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参与民众十分广泛。

3.3 娱乐健身性

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具有一定模式的民族文化事象,集祭神、娱人于一体。当裕固族民众具备起码的物质生存条件,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借托形式多样的娱神媒介,逐渐从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的神秘气氛中解脱出来,向礼仪性、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演变成为真正的娱人过程。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人们平时锻炼身体、改变单调生活、缓解生活压力的主要活动方式。

3.4 传承稳定性

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源于生活实践和宗教祭祀活动,具有相对稳定的历史传承性。利用本民族节日空闲时间,以裕固族传统祭祀和节庆活动为载体,无文字记载,代代相习,绵延传承下来。虽经外来文化入侵而难免变异,依仗于宗教祭祀和生活娱乐需要,以裕固族传统文化为内核和固定仪式,汲取其它民族优秀文化,仅对体育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适当的补充,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的原始、质朴以及固守习俗的传承特点,表现出裕固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的民族性格。

3.5 交际媒介性

生活在人烟稀少、祁连山脉纵横的裕固族,在本民族传统祭祀、婚丧嫁娶、丰收喜庆节日集会时进行各种体育舞蹈活动,是一种增强本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社会交往方式。依托于节日聚集一起,谈古论今,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大家载歌载舞,纵情欢娱,久而久之,相沿成俗。体育舞蹈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成为人们之间相互交流媒介,真正凸显出体育舞蹈文化魅力。

3.6 表演随意性

恶劣的生存地域环境,造就了裕固族民众对体育舞蹈情有独中。不论是在草原的帐篷、高山的腹地、沙漠绿洲,还是广场、公园、寺庙都可以翩翩起舞。表演者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跳舞,而不是按照教科书跳舞,动作具有粗犷、豪迈、典雅的特点,男性刚健有力,女子动作柔软灵活,也擅长用腕、肩、臂做动作,表现出裕固族民众道法自然、自由奔放、和谐的民族情怀。

3.7 场地简单性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裕固族体育舞蹈集娱乐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性强,健身价值高。不需要特殊的场地,针对不同场合就可以表演。在婚嫁、节庆和丰收喜庆时刻,在自家庭院、乡间小路、农家乐园,旅游景点、蒙古包进行表演,彰显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文化本质。

4 结语

进入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巨大变革。裕固族冲出闭塞的环境,加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接受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从而导致民俗体育舞蹈文化赖以滋生的传统沃土和人文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变。以致每年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在减少,参与民众日益衰减,如今只能在民俗节庆活动中窥探其部分精华。代表裕固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体育舞蹈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集裕固族民众智慧和文明的聚合体于一身,维系着整个民族群体精神的灵魂。裕固族传统体育舞蹈体现出本民族对“美”与“健康”的追求, 显示了一种强大而自然的民族精神,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传递正能量。

[1]李天雪.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7.

[2]刘茂昌等.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2):33-35.

[3]翁彬彬.裕固族民间文化对其民间舞蹈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11:183

[4]刘晓磊.裕固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J].群文天地.2012, 8.

[5]钟全宏,王辉.安多藏区传统体育舞蹈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2):116.

[6]邓小娟,周青.裕固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与当代发展[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80.

[7]甄勇宏.浅谈裕固族舞蹈特色[J].甘肃高师学报,2002,3:125.

[8]刘茂昌.大地湾传统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38-39.

猜你喜欢
裕固族舞蹈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茶内无盐水一般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快乐民族行
《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创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