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有术——江西省南城县产业扶贫纪实

2014-12-07 01:55全荠怀彭国正
老区建设 2014年21期
关键词:板栗蛋鸡生猪

□全荠怀 彭国正

实施产业扶贫、实现扶贫从“漫灌”向“精准”转变是提升扶贫成效的难点。近年来,江西省南城县大胆探索,针对出现的扶贫对象不准确、贫困原因分类不科学、扶贫路子不对头、扶贫只栽“路边花”的实际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通过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以政策为依靠,实行重点扶贫与全面扶贫相结合,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相结合,把准脉、开好方让产业扶贫结出“幸福果”。

种什么养什么群众说

这段时间,鸡蛋价格一路看涨,南城县万坊镇黎家边村的蛋鸡养殖户陈春财赚了个盆满钵满,瞅着这么好的收益,他又四处张罗准备再扩大产能。而在几年前,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产业,他的致富之路一直走得坎坎坷坷。

黎家边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因为人多田少,很多人日子都过得比较紧巴。在脱贫奔小康路上,村里想了很多办法,种过槟榔芋养过猪,砍过树办过板材厂,几经摸索,最后都没有形成产业。后来经过村民代表讨论,该村在选择脱贫产业时,把目光瞄准在蓬勃兴起的蛋鸡养殖上,村委会为此引导养殖户成立了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扶贫移民局还专门派技术员到村里蹲点指导,并帮忙联系订单,经过大家齐心协力,黎家边村已经发展成为全县重要的蛋鸡养殖基地,全村蛋鸡存笼数量达10万多羽,产品销售波及浙江、福建等近10 个省市,年产值超过200万元。“过去上面说搞什么就搞什么,农民积极性上不来。现在听农民意见,让农民做主,政府只给政策,效果大不相同。”村干部对此深有感触。据了解,在南城县与黎家边村一样发展起来的产业扶贫村还有40 多个,已经形成了以蛋鸡、板栗、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等为主导其他产业并存的产业扶贫发展新格局。

南城桔子大丰收

南城龙湖镇王坪村板栗种植大丰收

帮什么怎么帮到“点”上

日前笔者从新丰街镇政府前往田东村采访,沿着平坦的水泥路,一支烟时间就到了,而在两年前,村里还没通公路,农户家生猪出栏时每斤价格比其它村所饲养的生猪低两、三毛钱,村民对此很是头疼,了解这一情况后,挂点帮扶该村的南城县交通运输局及时与乡村干部根据村民困难制定了村内道路修建方案,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长5公里的砂石路铺设,惠及沿线5 个村小组,共计1000 多名群众。路修通了,村民生猪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如今全村60 多户养殖户通过发展生猪养殖鼓起了“钱袋子”。

帮什么、怎么帮?必须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近年来,南城县改变过去单一的给钱给物“输血”式扶贫做法,着力提高农民、农村“造血”功能,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在具体操作中,该县按照城乡共建的方法,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梳理,通过“结对子、送点子、扇炉子”的办法,确定项目攻坚重点,在资金、技术、设施上进行“帮扶”,围绕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上半年,该县就完成示范村建设项目36 个,新建及维修水渠17.34 千米,新建及维修水陂7 座、山塘水库5座、堤磅9处;修公路56条公里,其中水泥路30.36 公里、村级砂石路6.5 公里、机耕路13.6 公里;新建桥涵5座,内部路面硬化1.5千米;村庄环境整治5 处、休闲2 处;新建提灌站4 座、自来水4 座、机井2 口。里塔镇厚源村过去信息闭塞,蜜橘等农产品销售难,为了帮助该村早日摆脱这种局面,挂点帮扶的县文广局投入资金2万多元为村民接上了网线,解决信息不畅难点问题,让村里的农产品飞出到山外。

“路边花”“野百合”并蒂开

金秋时节,走进素有南城板栗种植第一村的龙湖镇王坪村,苍翠的山坡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排列整齐的板栗林,成熟饱满的板栗像一个个灯笼缀满了枝头,当地果农正趁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摘、剥壳、打包,将它们运往全国各大市场。目前全村发展板栗面积1200 余亩,户均收入2.4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村一品”专业村。

近年来,由于考虑到示范带动效果,而扶贫资源又很有限,有时难免就出现种好“路边花”却忽视山旮旯里“野百合”点面不平衡现象。位于大山深处的王坪村由于距离县城六、七十公里,地处偏远,一些扶贫项目难以落到头上,村民贫困问题难以解决,实施产业扶贫攻坚战后,该县把加快像王坪村一样的边、穷地方脱贫作为成败关键,精心制定预案,重点在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壮大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促进农民长效增收。截至目前,该县已在边远山区的梅溪村、沙坪村、王坪村等建立制种、西瓜、板栗生产基地20 多个,为边远地区种养农户解决场地问题12 件,协调贷款300多万元,提供购销信息100 余条,产业覆盖边区近半农户。

猜你喜欢
板栗蛋鸡生猪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捡板栗
炒板栗
吃个板栗不容易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兴隆早熟板栗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