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世界经济体系“再平衡”

2014-12-09 00:51张运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现代国际关系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济体体系世界

张运成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世界经济格局正处在不断变化、消长过程中,牵动着国际经济规则以及大国经济战略的酝酿、调整、转型和重塑,但远未导致世界经济体系和秩序的根本性改变。美国全球战略正从两方面加紧补弱固强,即加紧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兜售全球经济“再平衡”主张。可以预见,在美与西方放弃现存体系或让其崩塌之前,世界经济体系实际面临着发达国家试图主导的“再平衡”进程。

“再平衡”本身暗示着一种主导力量或发展态势的“失衡”,西方眼见绝对优势日益削弱,将所谓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指向中国。2014年4月,世界银行旗下“国际比较计划”发布报告称,按“购买力平价法”(PPP)测算,2005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43%,2011年为87%。由于中国近3年GDP增幅为24%,而美仅增7.6%,故最快2014年中国将超美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即使按“汇率法”计算,2013年中国GDP(9.2万亿美元)相对于美国(16.8万亿美元)的比重也已过半,为54.7%,而2000年仅为11.6%。中国经济在2005-2007年完成三级跳,分别超过英、法、德,跃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总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在国际贸易领域,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美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2万亿美元,超美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西方舆论认为中国巨大贸易规模和盈余导致世界经济秩序失衡,进而指责中国直接或间接导致他国民众失业。在国际投资方面,2013年,美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世界首位,达3380亿美元;中国则为1010亿美元,名列第三。

“失衡”原因也找到了其他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头上。国际金融危机六年来,金砖国家经济平均增速比全球高2-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高4-8个百分点,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持续上升,从15.1%升至21.3%,同期西方七国集团(G7)占比从52.8%降至46.6%,美国则从23.8%降至22.7%。2013年,新兴和发展中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达14.9万亿美元,全球占比升至39.4%。新兴经济体所持财富和金融资产继续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底金砖国家外汇储备达5.07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43.4%。新兴经济体树未大,已招风。发达国家既唱衰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又不断制造议题、设置障碍牵制其增速及其国际权势的增长。美迄今未批准IMF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拖延中国、巴西、印度等国提高投票权就是明证。

“再平衡”是西方提出的概念,深具美国特色。该概念也暗示了某种曾经存在的平衡,但现在因受到挑战而致原有的平衡不明显或已丧失,因此需要对不复存在的平衡状态进行再次平衡。“再平衡”同时具有排他性,因为美国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并非均势,就其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而言,其经济金融霸权地位不容挑战就是“再平衡”。因此,当下“再平衡”这个概念本质上应为美国所独有,新兴经济体发展道路不同,宜慎用或不用这样的表述。

回顾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七十年,美国塑造和“再平衡”这一体系的做法从未间断,并由此成就其全球经济金融的绝对优势地位。在国际贸易领域,美首先打破英联邦贸易体系,确立非歧视原则;之后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制定有利于美的反补贴、反倾销等原则;在农产品、纺织品、钢铁、汽车等美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领域,则制定相关保护条款。在国际金融与货币领域,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初创时否定英国“凯恩斯方案”,推行有利于己的“怀特方案”;1970年代,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及稳定汇率承诺,打破并改变国际货币规则体系;1980年代,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欧、日等国货币升值。美国还不断利用经济与货币权力,实现其外交战略目标。据统计,二战结束以来,全世界近70%的经济制裁行动由美独立或联手他国发起。可以想见,当前美国热衷于推动由TPP、TTIP引领的全球经济“再平衡”也一定是这个路子:美国必须是世界经济体系及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的主导力量;美必须确保其拓展、实现全球经济利益的能力;必须保持并能运用其经济金融霸权获取对他国的战略优势,包括以经济手段影响他国行为,左右国际经贸金融体系,制定国际规则、制裁或封锁他国经济,等等。

美国在冷战后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并在尝尽甜头二十年后,似乎越来越感到其主导世界的地位正受到挑战和威胁。大国兴衰史表明,力量的失衡必然继之以心态失衡。美国须全面、审慎思考“再平衡”的意图与目标,并更多关注自身战略失衡和政策失衡的负面影响。“再平衡”并不意味着美可以肆无忌惮地推进一己之利,一味强调、追求本国国家利益。如若不然,就会严重危及现存国际经济秩序及美在该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同时招致来自不同阵营的反制。比如,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提出要对美元地位进行“再平衡”的同时,因巴黎银行被美国重罚90亿美元,法国财长萨潘最近质问为什么欧洲国家间的飞机买卖只能用美元而不能用欧元结算?公开对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提出质疑,呼吁全球支付货币实现“再平衡”。不仅是欧元,新兴经济体的主要货币也是如此。

与美追求的“再平衡”不同,中国俨然是美国要压制的潜在世界经济新霸主,中国呼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本质是要“平衡”。一字之差,但意涵明显不同。中、美之间的较量因此可以定义为“平衡”与“再平衡”的较量。目前,中国还处在自己的发展阶段和正常节奏上,虽然不满美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包括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美竭力推动的地区及全球自由贸易议程等,但中国是在这个体系内发展起来的最大受益者,目前尚难看出需要去打破这个体系的迫切性。

世界发展潮流显示,中美作为数一数二的世界经济大国还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中美经济合作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双方都在推动自身经济结构转型。美国为促进经济复苏在国内也提出了“再平衡”,旨在实现非单纯依靠消费拉动的再平衡;中国意识到需要实现经济增长的“再平衡”,通过扩大内需摆脱经济对投资的依赖,这一过程可能仍需要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下,中美彼此向对方的道路和经验靠拢意义重大。中国正在现有秩序中推动新秩序的建立,同时也要做好“另起炉灶”的准备,毕竟历史发展“奖励”改革、创新甚至适度冒险,会给走在前面的国家巨大回报。这个规律至今未变,对中国也同样有效。

猜你喜欢
经济体体系世界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