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观点:迈向法治中国新征程

2014-12-09 14:46钟欣杉
当代陕西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报全会依法治国

文∕钟欣杉

外媒观点:迈向法治中国新征程

文∕钟欣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3日闭幕,并发表公报。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海外媒体解读为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

“依法治国”方针升级2.0版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公报提及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16字方针,可视为现任中共领导层按照“依法治国”施政理念提出的2.0版,涵盖了执政党进一步加强司法独立的逻辑思路。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说,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

美国《纽约时报》分析称,尽管公报没有涉及过多细节,但是中国执政党努力以更为公正和法治的方式解决法律纷争和案件的姿态,可能会带来广泛的影响力,让中国的法律体系更为有序。

路透社则刊文认为,“法治中国”迎来顶层设计,以法制替代人治,重塑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从“摸石头过河”转向基于法制和规则行事将有助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法国《欧洲时报》社论表示,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做出的“顶层设计”,既是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执政承诺的一次落实, 对执政能力的一次加强,也是引领中国向着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一次跨越。文章称,会议强调了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强调“党治”与“法治”双管齐下。依宪治国在此次全会公报中载明,凸显执政党尊重宪法权威作用的坚定意愿。

用法律制约公权力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推进的政经改革及反腐已进入攻坚阶段,四中全会剑指“权大于法”这一公权力痼疾,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踢开绊脚石。路透社称,正如中国总理李克强所言: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私权利,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自由的;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而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美国《华尔街日报》注意到,公报称将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分析师认为,这反映出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有必要建立现代化法律体系,来公平、权威地解决争端。

日本《外交家》杂志的报道说,外界从此次全会的公报中可以了解到,中央将采取行动降低地方官员对法律体系的控制;其次,中共承诺将提高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加大对官员的问责力度。增加施政透明度和官员问责度都符合习近平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努力。四中全会公报特别呼吁在确保中国的宪法得到遵守方面,要让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发挥更大作用。

《联合早报》指出,按照四中全会公报提出的相关意见,中国的法治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未来难点可能还是在于怎么落实。比如,官员多年养成“老爷作风”,不受法律管束;既得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对法治的破坏等,都是司法改革施政实际过程中将面对的问题。

崇扬法治 废除人治

香港《大公报》评论称,如何解决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实际是能否真正落实依法治国的关键,亦是难点。四中全会总体贯彻了尊崇法治、弘扬法治、敬畏法治的总基调。“法治”是未来奠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

香港《新报》文章称,此次全会公报主要谈依法治国,并致力完善法律职业制度,正是当局努力促进司法公正、推进依法治国的体现。

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称,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香港《文汇报》文章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和路线图,公报诸多新表述凸显执政党法治新思维。“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以防止权力干预司法,确保司法独立公正。而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旨在推动司法“去地方化”。

香港《亚洲周刊》文章表示,中国官吏在经济事务上有极大的裁量权,层层行政审批,遂使官吏有极大的寻租空间。因此,“依法治国”或彻底改变行政管理权,寻找并重建新的行政合理性和对行政权的有效监督,这也意味着官本位得到大改变。

“依法治国”有利于赢得更多支持

《纽约时报》报道称,透过公报,可以感受到中共领导人希望通过司法改革,让中国的司法系统更加透明。虽然公报没有列举出太多具体举措,但可以肯定,全会通过的《决定》将产生深远影响,它意味着中国将建立一个更加公正、以法律为基础的法治体系。报道还表示,通过此次全会可以预测,中国将“重塑”司法系统,特别要杜绝领导干部干预司法等行为,限制省一级政府对司法系统的介入,把法官的权力重新转移回法官手中。

《华盛顿邮报》称,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同,中共在会议公报中已明确表明中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改革着眼于提高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内容。

福克斯新闻网称,这是中共第一次如此重视“依法治国”,这将给中共赢得更多的支持。

路透社报道称,全会提出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这些内容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道认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并且向腐败宣战,这让他赢得了许多普通中国人的支持。

猜你喜欢
公报全会依法治国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全会表情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一图读懂2016年度党内统计公报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图说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