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

2014-12-09 05:42涂颉洪戴月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31期
关键词: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涂颉洪+++戴月

[摘要] 目的 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方法 将212例H型高血压(Hcy>10 μmol/L)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彩超显示有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10例,对照组102例,分别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和依那普利片,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水平、血Hcy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显著,可以降低血压水平及血Hcy水平,并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依那普利叶酸片;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 R54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088-03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Hcy>10 μmol/L)的高血压。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深入,更多证据表明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血浆Hcy水平每升高5 μmol/L,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度增加33%,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加59%,外周血管疾病危险度增加60%[2]。我国学者研究发现在国人高血压人群中血浆Hcy平均水平为15 μmol/L,以Hcy正常值10 μmol/L为基准点,有75%的高血压患者超过这一基准值,故H型高血压越来越受到中国临床医师的关注。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已将叶酸列为降低Hcy的药物,依那普利叶酸片作为最新能降低Hcy的降压药,是治疗H型高血压的有效措施[3]。本文通过随机对照性研究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选取血浆Hcy>10 μmol/L并同时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的H型高血压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85例;年龄38~79岁,平均61.2岁;病程2~33年,平均7.5年。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2例),试验组平均年龄(61.5±13.6)岁,平均病程(7.6±1.1)年;对照组平均年龄(61.1±12.8)岁,平均病程(7.3±1.2)年。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妊娠;③肝肾功能不全;④肿瘤;⑤严重心功能不全,近期有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室速、室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⑥甲状腺功能障碍;⑦服用叶酸拮抗剂(甲氨蝶呤);⑧近4周服用过叶酸或类似药物者;⑨不能坚持随访者[4]。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血糖、血脂、Hcy水平、血压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体重指数(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强调生活方式控制,试验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深圳奥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 3723),1次/d,1片/次,连续服用12个月;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江苏扬子江制药公司,国药准字11091602),1次/d,10 mg/次,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血压水平、血Hcy水平及IMT等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测量两组血压水平:在测量日当日清晨8:00~9:00静坐10 min后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连测3次,中间间隔5 min,取平均值为患者血压值,若两次血压测量值相差>5 mm Hg再测量1~2次,再取平均值[5]。②测量两组血浆Hcy水平:在检验科生化仪上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于晨起8:00~10:00使用EDTA抗凝试管采集静脉血[6]。③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颈动脉彩超均应用Philip(IU22)超声仪探头,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检查,以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为观察部位,检测IMT和管腔内径以观察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IMT<1.0 mm为正常颈动脉,IMT 1.0~1.2 mm为内膜增厚,IMT>1.2 mm并有局部隆起者为狭窄)[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mm Hg,x±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的比较(μmol/L,x±s)

2.3 两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

试验组治疗前后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MT的比较(mm,x±s)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H型高血压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达75%[8-10],故H型血压的防治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已知高血压和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中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为单纯高血压患者5倍,为正常人的25~30倍[11],因此,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同时降血压及降血Hcy是最佳的选择。

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叶酸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辅酶,其在细胞内转化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为Hcy降解途径提供甲基供体[12],因而可以降低血浆Hcy的浓度,抑制高Hcy血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阻断高Hcy血症引起的促凝致栓过程,从而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达到有效控制血压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WAFACS研究为其提供了临床证据,在5442名H型高血压患者中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叶酸,心脑血管事件进一步降低了19%[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降压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证明叶酸是降低Hcy的有效药物;试验组与对照组对I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虽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试验组IMT明显下降,原因考虑与血浆Hcy水平的降低有关,Hcy作为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血小板的黏附性增高,还能极大地刺激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动脉血管纤维化硬化,并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Hcy每下降3 μmol/L,脑卒中的风险下降19%,缺血性心脏病下降11%[14]。

总之,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控制多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无疑在今后高血压防治领域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盛华,杨梅红,季兵,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17-118.

[2] 孙宁玲,秦献辉,李建平,等.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和叶酸自由联合在H型高血压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7):1635-1640.

[3] 王蕾,牛茜,邵爽.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效果的Meta分析[J].世界中西结合杂志,2013,8(6):552-554.

[4] 朱子龙,任宁,孟令秋,等.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42-844.

[5]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6):731-733.

[6] 刘杏瑜,梁卫权,肖志衡.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高血压患者中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5):2181-2182.

[7] 于立妍,宋辉,苏国英,等.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栓弹力图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63-1168.

[8] 叶利斌,卢婷婷,吴汉元.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146-3149.

[9] 李斌永,董静,黄林艳.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11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40.

[10] 吴国栋.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66-67.

[11] 霍勇,陈光亮,徐希平.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药理学与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1633-1636.

[12] 刘君,万云高,孙志媛,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9(1):116-120.

[13] 张敏,黄泳贤.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32):90-91.

[14] 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

(收稿日期:2014-07-07 本文编辑:李亚聪)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H型高血压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达75%[8-10],故H型血压的防治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已知高血压和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中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为单纯高血压患者5倍,为正常人的25~30倍[11],因此,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同时降血压及降血Hcy是最佳的选择。

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叶酸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辅酶,其在细胞内转化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为Hcy降解途径提供甲基供体[12],因而可以降低血浆Hcy的浓度,抑制高Hcy血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阻断高Hcy血症引起的促凝致栓过程,从而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达到有效控制血压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WAFACS研究为其提供了临床证据,在5442名H型高血压患者中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叶酸,心脑血管事件进一步降低了19%[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降压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证明叶酸是降低Hcy的有效药物;试验组与对照组对I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虽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试验组IMT明显下降,原因考虑与血浆Hcy水平的降低有关,Hcy作为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血小板的黏附性增高,还能极大地刺激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动脉血管纤维化硬化,并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Hcy每下降3 μmol/L,脑卒中的风险下降19%,缺血性心脏病下降11%[14]。

总之,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控制多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无疑在今后高血压防治领域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盛华,杨梅红,季兵,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17-118.

[2] 孙宁玲,秦献辉,李建平,等.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和叶酸自由联合在H型高血压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7):1635-1640.

[3] 王蕾,牛茜,邵爽.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效果的Meta分析[J].世界中西结合杂志,2013,8(6):552-554.

[4] 朱子龙,任宁,孟令秋,等.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42-844.

[5]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6):731-733.

[6] 刘杏瑜,梁卫权,肖志衡.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高血压患者中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5):2181-2182.

[7] 于立妍,宋辉,苏国英,等.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栓弹力图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63-1168.

[8] 叶利斌,卢婷婷,吴汉元.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146-3149.

[9] 李斌永,董静,黄林艳.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11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40.

[10] 吴国栋.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66-67.

[11] 霍勇,陈光亮,徐希平.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药理学与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1633-1636.

[12] 刘君,万云高,孙志媛,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9(1):116-120.

[13] 张敏,黄泳贤.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32):90-91.

[14] 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

(收稿日期:2014-07-07 本文编辑:李亚聪)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H型高血压在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达75%[8-10],故H型血压的防治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领域需要关注的重点。已知高血压和高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中有协同作用,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约为单纯高血压患者5倍,为正常人的25~30倍[11],因此,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同时降血压及降血Hcy是最佳的选择。

依那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叶酸是蛋氨酸循环的重要辅酶,其在细胞内转化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为Hcy降解途径提供甲基供体[12],因而可以降低血浆Hcy的浓度,抑制高Hcy血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阻断高Hcy血症引起的促凝致栓过程,从而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达到有效控制血压和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WAFACS研究为其提供了临床证据,在5442名H型高血压患者中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叶酸,心脑血管事件进一步降低了19%[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降压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证明叶酸是降低Hcy的有效药物;试验组与对照组对I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虽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试验组IMT明显下降,原因考虑与血浆Hcy水平的降低有关,Hcy作为甲硫氨酸的代谢产物,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使血小板的黏附性增高,还能极大地刺激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动脉血管纤维化硬化,并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显示,Hcy每下降3 μmol/L,脑卒中的风险下降19%,缺血性心脏病下降11%[14]。

总之,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控制多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全面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无疑在今后高血压防治领域中起不容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盛华,杨梅红,季兵,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117-118.

[2] 孙宁玲,秦献辉,李建平,等.依那普利叶酸片固定复方与依那普利和叶酸自由联合在H型高血压人群中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7):1635-1640.

[3] 王蕾,牛茜,邵爽.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效果的Meta分析[J].世界中西结合杂志,2013,8(6):552-554.

[4] 朱子龙,任宁,孟令秋,等.高龄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842-844.

[5] 徐中林,赵义发,吴兰兰.叶酸对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6):731-733.

[6] 刘杏瑜,梁卫权,肖志衡.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高血压患者中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5):2181-2182.

[7] 于立妍,宋辉,苏国英,等.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栓弹力图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12):1163-1168.

[8] 叶利斌,卢婷婷,吴汉元.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6):3146-3149.

[9] 李斌永,董静,黄林艳.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11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40.

[10] 吴国栋.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66-67.

[11] 霍勇,陈光亮,徐希平.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药理学与临床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1633-1636.

[12] 刘君,万云高,孙志媛,等.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9(1):116-120.

[13] 张敏,黄泳贤.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16(32):90-91.

[14] 李建平,霍勇,刘平,等.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降同型半胱氨酸的疗效和安全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6):614-618.

(收稿日期:2014-07-07 本文编辑:李亚聪)

猜你喜欢
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合并H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MRI表现及临床特征
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脑卒中的预防性应用价值分析
老年H型高血压病患者血脂及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回顾性分析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阿托伐他汀治疗143例老年H型高血压疗效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