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教学策略,切实打造有效课堂

2014-12-09 09:11张浩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教学方式

张浩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作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教师,我想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谈一谈我的策略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紧跟课改步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和理念,要求我们构建新的教学方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培养符合新课程目标、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不再是简单答疑解惑,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带领学生去发现、去探索。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学互教的场面,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发现学习”,普遍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学习的胆量大了,敢于提问了,敢于质疑了,变得更加活跃、更有积极性了。

二、以课标为依托,整合课程内容

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历史课程采取专题式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教材内容的编排虽然经过了专家组的精心规划和设计,但是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恰当重组教材,合理舍弃原版,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才能更好地凸显新课程的优势。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需从时间上延续到抗日战争,但这部分内容已在前面学习过,因此教师需做适当的过渡并简要复习。事实证明这样做后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三、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

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科,但历史课却并不是学生喜欢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学生不是通过自己实践而是通过教师灌输被动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我校大力推行的“三二五课堂教学模式”,每堂课都严格按照“复习检测——任务揭示——自主学习——析疑解惑——巩固拓展”的教学流程来进行。一节课教师最多引导讲析25分钟,必须为学生留出至少10分钟的看书、思考、训练、总结的时间。做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即讲重难点、讲易错易混点、讲方法和思路;学生已懂的教师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对于讲重点,我采取的措施是:(1)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和层次。(2)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和步骤。(3)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对于讲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精心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讨论。(2)教师引例和学生举例相结合。(3)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知识点可以不讲。易错易混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加以解决。对于“三不讲”的内容,教师也要将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让学生在自学和训练中独立解决。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占用学生大量宝贵时间,学生训练得不到保证,导致作业留到课外完成且收效甚微的状况。

四、以能力为宗旨,加强学法指导

针对高一新生普遍欠缺学习方法的情况,我充分利用课堂和辅导时间加强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思考边记笔记,以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听懂为基本原则,笔记就记在课本上且有层次、有重点,以听课为主记笔记为辅,不能主次颠倒。其次,要求学生利用好晚自习,按教师的要求做好预习,还要复习近段时间所学内容。我也利用这段时间检查学生笔记及自主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再次,要求学生对待作业要一丝不苟,做作业要做到段落化、序列化、要点化并规范书写格式,作业不合格的要认真重做,辅导资料上的作业要独立认真完成,不得抄袭答案。教师布置作业也要讲求策略,不求多而要讲求实效。最后,要求学生对待考试要严肃认真,以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考后要收集整理好试卷,认真订正错误并使用好错题本。学生逐步掌握了适应高中教学的学习方法之后,我帮助他们回顾学习中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在脱离这种结构化的情境之后,仍然会使用该方法,并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评价新方法。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让我们迎难而上,用智慧去化解难题,用机智去逾越障碍,用改革去实现目标,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教学方式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