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上的重庆驱动力

2014-12-10 04:52唐纲
重庆与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新欧新丝路哈萨克

2011年始运的重庆-新疆-欧洲(渝新欧)国际铁路,开辟了中国对于欧洲的陆路交通。这条“现代版的新丝路”被寄予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欧洲的重望。重庆从一个内陆城市变成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20多年来所有国内开通的新欧洲货运中,唯有从重庆始发的“渝新欧”目前实现常态化运行,并占了货运总量的八成以上。由此,渝新欧成为重庆国际化的核心战略资源和最大比较优势。

然而,货运量特别是回程货物的不足被视为渝新欧铁路的最大短板。而产品的缺少,反映的是产业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城市,仍然还是多借助旧有的海路发展对欧美交易。二是,重庆还未发挥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带动作用,虽然与欧美形成了互补,但是,中亚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相互价值在哪里?

从贸易关系上说,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似乎显示了互相需要的迹象。目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但是,中国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并不对等,双边贸易额虽大,但主要是中国进口大。中亚诸国工业虽然不强,但中国的工业产品整体水平特别是中西部也不强,因此欧美的高端产品,才是中亚的畅销货。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欧洲是哈萨克最重要的进口源,它与欧洲的产业互补更明显。就对哈萨克影响最大的国家而言,目前仍为俄罗斯。

从哈萨克斯坦的最大进口商品看,其最大需求为机械设备,以及工业制品。而鉴于其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国民消费水平不低,故需求相对高端。中国的低端工业制造,在哈萨克市场并不大,而瑞士、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商品,才是哈萨克国民之爱。中国在哈萨克的流行商品,主要是服装、建材、水果和蔬菜。

由此,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诞生伊始,即存在不对等。中国需要进行一场“西进运动”,先造就中国西部的振兴,然后以中国西部为跳板,形成与中亚的普遍互补与合作。

如中国西部振兴,则未来健全的工业体系,精良的制造,相对高端的技术,才是中亚诸国所需。由此,中国与中亚诸国,才真正形成产业互补,丝绸之路经济带方才腾飞。

而在西部诸城市中,其实只有重庆等主要城市具备这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的条件与可能性。尤其是重庆,已经成为西部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最大的物流业中心,丝绸之路对于中亚国家的作用,虽以新疆为前沿,却最终以重庆为驱动。

猜你喜欢
新欧新丝路哈萨克
新丝路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新丝路电子商务公司办公室
与生灵共舞
“渝新欧”五岁了!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
新丝路经济带的重要工业城市文明宝鸡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