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外交是指两国或多国首脑通过参加峰会(即最高级别会议)的形式进行外交活动。它是首脑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峰会外交的兴起,主要受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影响因素众多、涉及对象多样,因而很难由某一部门进行解决,这就要求国家元首出面对其进行统筹决策。从形式上来看,峰会外交中既有双边外交也有多边外交。从处理问题的内容来看,峰会外交既存在于专业外交领域,也存在于国家总体外交领域。从特点上看,峰会外交具及时迅速、效果显著的特点。所谓及时迅速是指峰会会期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效果显著是指由于峰会外交是两国领导人的直接磋商,因而其达成的共识通常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明显阻碍。
基于上述特点,峰会外交正成为我国外交实践中,尤其是多边外交实践的重要手段。我国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峰会。峰会不仅是我国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同时结合现阶段国际局势来看,峰会外交也是我国显示自身负责任大国形象、参与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与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手段。因而峰会外交一直是我国领导人外交活动中的重点。通过峰会外交,我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核安全峰会是由美国发起,旨在倡导各国注重核安全、打击防范核恐怖主义的全球性峰会。该峰会于2010年在华盛顿首次举行。之后,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3月24日,荷兰举办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
核原料在军事与民用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核能与核技术的广泛运用,核材料的安全风险不断上升,滥用核材料与核技术的可能性增加。此外,由于缺乏对其的有效保护,国际社会存在着核偷窃与核走私,如被恐怖分子利用,其后果不堪设想。因而,全球核安全问题被国际社会所重视。由此,2010年,首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
今年3月在荷兰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主题为“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会议围绕提高核安全水平、增加国际社会对《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的认可、加强核登记等主题展开,对《华盛顿工作计划》与《首尔公报》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回顾,并促进对其的实施。会议最终通过《海牙公报》,各国在减少高浓铀核材料、增强放射性、提高安全保障措施与增进国际信息交流与合作方面达成共识。
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介绍了我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了我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体现了我国在核安全领域的负责任大国姿态。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关系定义方式。由于我国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因而用伙伴关系来形容良好的双边关系,因而伙伴关系之前的修饰词就成了对我国双边关系友好程度的重要界定标志。
从我国外交实践来看,只要双方在历史问题上不存在摩擦、在重大问题立场上不存在根本分歧,并且拥有一定的互信度,则双方即可建立伙伴关系。在我国外交中,大致有四种伙伴关系,分别是: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主要强调的双边合作范围广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战略伙伴关系相比,其更多的是一种外交宣示,并且不常用于我国对国际组织的外交关系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变化,或者两国外交关系成熟度的关系,伙伴关系存在“晋升”或“跨越式发展”的可能。
2014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荷兰首相吕特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决定建立开放务实的中荷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最新一个与我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