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党与总目标

2014-12-12 18:49李金河
团结 2014年2期
关键词:参政党人民政协协商

◎李金河

(李金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主任/责编 卢淼)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过去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有人称之谓是第五个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方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这两者之间是一个一体两翼的关系问题,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体,是根本、是方向,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相互联动的两翼。

制度是起根本性、全面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用治理取代管理,并不是简单的改用新词,其中内含着的蕴意相当深刻。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兴起 “新公共管理”思潮,试图打破传统的政府绝对的行政垄断地位,在公共产品领域把市场和社会力量吸纳进来,协调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力。“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政府管理理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对世界各国的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

具体来说,管理与治理的差异何在呢?

第一,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是党和政府,即公共权力部门;而治理是政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多元组合,所构成的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方式不同。管理的运作方式是依靠行政命令包揽一切,被管理者必须服从;而治理强调法治思维,是多元主体间的理性平和的沟通协商。

第三,内涵不同。党要管党,意味着党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主体,是单一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过程。政府管理,是指政府自身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而国家治理的内涵是一个全面而丰富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方面。

第四,目的不同。管理所达的目的是管控,而治理的目的是达成共识和包容。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政权,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政党、各阶层共同参加的人民民主政权。从新民主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奋斗的伟大成果,广大民主党派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和直接参与者,也是完善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有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权利,有表达自由、批评、建议权;国家机关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等。协商民主作为一个开放性参与式民主,是有效保障人民权利、有效分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是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偏离了这一政治方向,协商民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由此也就决定了政党协商与其他方面的协商相比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核心性的差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是对广大参政党成员提出的新要求。中国的参政党同中国共产党一样,其主要活动是围绕着国家政治权力展开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参政党的共同目标,这是它们能够长期真诚合作的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所以,中国的参政党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力量,在政党层面,参政党主要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面对面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直接协商,是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参政党释放其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政权层面,参政党通过在国家政权机关的任职参与人大立法协商和政府科学决策协商,是参政党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中国共产党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政协层面,参政党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实现与执政党、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重大事务的协商,是参政党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提高总揽全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基层层面,参政党通过充分发挥其利益代表职能积极参与社会和基层协商,是参政党充分了解、反映社情民意,中国共产党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基本途径。所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有利于完善人民群众有序有效的政治参与,又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中国参政党成员在实现深化改革总目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那么,在政治协商中,政党协商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中的协商有何不同呢?

第一,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与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之间的政党最高层次的直接面对面的协商,它不存在任何中间环节,属于最高核心层的协商;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的协商是依托人民政协开展的间接协商。

第二,政党协商的内容是决策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家领导建议人选等重大问题的协商,协商的问题一般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是作为社会公众层面的协商,着重研究解决一些现实性、具体性问题,在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协商。

第三,政党协商由于范围小,容易举行,由于是面对面的对话沟通,容易达成共识,并能保证协商内容的深入进行。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是范围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表达更为自由的协商。由于政协协商往往多为会议发言和提案的形式,使共识的形成有一个时间过程。

第四,政党之间的协商是单一的参与主体,包括执政党、参政党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虽然这种协商有工商联领导人参加,但就其性质来说,是属于政党协商。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的协商,是多元参与主体的协商。虽然也有政党协商的内容,但政党协商只是人民政协协商的一个单元,是34个单元之一。它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起核心性的和引领性的。政党协商与人民政协的协商都属于政治协商的范畴,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核心内涵和主体。两种协商各具特色,互为补充,但不能混淆,不能相互代替。

总之,协商民主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为目标,以尊重差异、多元兼容为前提,以理性平和的对话协商为方式,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内涵,以化解矛盾、规避风险、增进共识、促进和谐,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为目的。因此,协商民主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载体。

猜你喜欢
参政党人民政协协商
Multi-Agent协商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
凝聚共识: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初心与使命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挥参政党作用 凝心聚力奋斗新征程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力作
——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初探》有感
开展参政党理论研究推进参政党理论建设
参政党理论研究的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