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流动新观察

2014-12-13 08:27本刊编辑部
人民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中层阶层

网络媒体制造了很多新词,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农二代”、“屌丝”、“高富帅”、“白富美”等等。这是网络世界对阶层和阶层流动的形象描述。这样的表述也多少反映出一种对抗和无奈的情绪。与此相呼应,众多媒体和学界精英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

“二代”现象和阶层固化有何关系?如何判断一个社会的阶层流动状态?何种程度的阶层流动是健康的?阶层固化意味着什么?有没有确实的数据可以让我们直观判断阶层是否固化及其固化程度?当前对阶层流动持批判态度的群体,他们的立场到底是什么?想揭示什么问题?阻碍阶层流动的因素是哪些?有何危害?该如何应对?这些就是本期策划想要探讨的问题。

一个社会的阶层不是从来不变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既有因政治经济等宏观因素引发的大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包括旧阶层的消亡和新阶层的诞生,比如中国社会早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而演变成多等级多阶层(陆学艺等社会学者将中国的社会阶层划分为“五等级十阶层”);又有因个人微观层面的自致性努力而导致的阶层间流动,包括上层的向下流动和下层的向上流动。

阶层结构和流动情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也影响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健康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开放、有弹性的,阶层间可以保持公平、合理的流动。正如社会学者郑杭生所言:“上层永不松懈,中层永不满足,下层永不绝望,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有弹性的”。它意味着上层地位不是垄断的,也非绝对的代际传递的,而是存在向下流动的可能性的;中层占主导,且保持开放;中下层有可以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有一定的体制机制来创造和保障其公平流动的机会,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持社会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阶层结构不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受宏观政治经济形势的牵制,又与社会对阶层结构的有意识调控有关。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20世纪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革、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社会高速发展,阶层流动和阶层结构也因之加速变迁。一段时间以来,市场化的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阶层流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为众多社会较低阶层群体向上流动创造了机会,使得他们分享了发展的红利,并使得阶层之间保持良好的竞争和合作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的社会变革主导下的阶层变迁遭遇挑战,变得难以为继,更加丰富、多元、顺畅、合理的阶层流动则需要依赖更加公平、公正、科学、民主、开放、健全的社会运行机制。

阶层研究内容丰富,问题众多。本期我们见微知著,邀请有关专家从各界对阶层流动的主要质疑和舆论焦点入手,就“二代”问题、教育和代际资源在阶层流动中的效用、阶层固化的表现和危害以及日本如何形成“一亿皆中流”的阶层格局等问题进行探讨,来管窥中国阶层流动的现状,期望对阶层研究和阶层流动机制的完善有所助益。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基于精英认同基础上的等级效应的社会流动藩篱才是突出的问题,这里的等级效应和藩篱就是指流动机会问题,中层边缘化问题掩盖了等级间的对抗,其追求的目标反而成为了自己批判的指向,中层边缘化旨在达成的仅是如何在等级效应下的内部再生产问题。在整体阶层流动的意义上,中层边缘化的批判意义不但不利于阶层流动的开放性,它所滋生的舆论焦点在批判代际遗传性的同时,反而加剧了上层与中层的等级再生产,拉大了精英与非精英的等级距离。

—郑杭生 邵占鹏

我们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应该有这样清醒的认识:当今中国已经进入知识、信息化时代,接受一定水平的教育已成为人们在这个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接受高等教育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是实现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的唯一条件。教育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发挥促进社会阶层合理化流动的作用和功能。目前教育之所以不能像过去那样发挥明显的社会阶层合理化的功能,一方面是社会不平等造成的,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平等问题。

—王春光

“官二代”和“富二代”现象体现了权力和财富的集中趋势。财富和权力是社会的关键性资源,这两种资源的分布和获得过程的不平等是阶层再生产的核心内容。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差异,随着阶层再生产而扩大,资源越来越凝聚在优势阶层当中,而非优势阶层则越来越难以获得权力、财富、以及其他类型的社会资源,所以说,阶层再生产的要害是资源的代际传递。

—边燕杰 芦 强

在一个开放和公正的社会,处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都应该有充分而顺畅的实现向上流动的渠道和机会。然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已不再像20世纪80、90年代那样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中。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升级。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和非农产业。随着高考的恢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随着中国社会结构逐步走向稳定与成熟,社会能够给社会成员提供的借以改变自身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成本在增加。

—青连斌

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理性主义是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建立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阶层结构,通过社会流动建立相对平等的阶层结构,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阶层流动研究的终极目的。因此,日本在各社会阶层间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对于今日中国非常值得借鉴。

—李国庆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中层阶层
一种溶液探测传感器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