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对接产业链 工学对接办专业

2014-12-20 20:28冯子川鲁东晴邱祖怀石伟权陈仕富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服装中职

冯子川+鲁东晴+邱祖怀+石伟权+陈仕富

一、实施背景

中山市沙溪镇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产业链完整,涵盖服装设计、工艺制作、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产品发布、陈列展示、营销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环节,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紧紧依托和服务当地服装产业,对接产业办专业,形成了“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服装专业建设模式。

二、主要目标

“专业对接产业链,工学对接办专业” 就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工学零距离,体现在八个方面的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三、实施过程

1. 专业设置和专业拓展对接产业链,办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专业

学校紧紧依托和服务当地服装产业,对接产业办专业,面向市场育人才,根据服装产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服装专业对应服装产业链中设计、生产、检测、营销等各个环节,开设了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工艺、生产管理、服装模特、服装展示、服装营销等专业或专门化方向,同时还与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等进行无界化合作,开设了服装电子商务、服装物流和服装服饰设计等专门化方向;还依托服装检测中心开设了全国中职学校中唯一的服装检测专业。总之,专业设置和专业拓展紧紧对接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改造老旧专业,新增新兴专业,办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服装专业。

2. 把企业生产线引进学校,实训基地(中心)对接产业链,增强企业对专业的人才依存度

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中心)是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而实训基地(中心)是否与产业紧密对接成为关键,如何对接?学校的做法是:把企业生产线引进学校,在实训基地(中心)建 “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严格按生产流程和岗位要求来配置设施设备,同时考虑到教学实训需求,还要考虑引进的生产线要有代表性和先进性,另外,合作的企业要有共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积极性。如学校近年引进的英仕婚纱晚礼服生产线、和鹰单量单裁自动裁剪生产线等都具有以上特点。通过引进企业生产线,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和工学零距离,培养出了技能过硬的学生,从而增强了企业对学校专业的人才依存度。

3. 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促使教学改革全方位推进

专业教学对接产业链,首先改革教学模式。“把课堂搬进车间,让学生上课就是上岗”,在“教学工厂”或“教学实训车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厂和车间环境里“做中学”,让教学在生产性实训中开展,让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学实训指导。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第三改革评价模式,学生行不行,让企业的技师参与对学生的评价。第四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贴近生产。第五改革教学手段,建设教学信息化资源平台。

4. 把名师引进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

学校聘请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张肇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主任肖文陵等20多位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服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把这些专家名师引进学校,建立名师工作室,现已建成名师工作室有13个,如董怀光设计师工作室等。通过把名师引进学校,让师生近距离接受名师的指导,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引领专业发展。

5.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师做学校兼职教师,打造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到校外企业挂职,二是在校内教学工厂或工作室中带项目。在校外企业挂职的由企业分配任务,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企业给予评价。在校内教学工厂或工作室中带项目的教师,要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促进了专业教师的成长,如学校服装专业的杨珊老师被杉杉集团聘请为意丹奴品牌设计总监。

同时,学校还聘请了37位企业师傅做服装专业的兼职教师,他们或定期给学生上课,或在车间带项目、指导学生。

6. 把行业协会引进学校,指导专业发展

学校是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法人单位,协会吸纳了近400名服装设计师参会,每年协会都要组织设计师、服装商会、企业在校内举办产品发布与展示、服装新技术新设备推广交流等活动,为服装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很多设计师会员都被学校聘为专业建设指导专家或兼职教师,指导专业发展。

7. 与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专业在与产业对接中有更多话语权

近年来,学校通过学校承办的研发中心、设计师协会这些产学研合作平台,先后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英仕服装有限公司等60多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产学研合作,为服装企业提供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改造、服装检测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全方位推进专业对接产业链。

8. 承办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和服装设计大赛,增强专业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力

学校积极承办行业产业发展系列论坛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行业服装设计大赛及服装产业高峰论坛。尤其是2011年11月13日在学校举行的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临指导,来自教育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中山市英仕服装有限公司等近400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9. 与高校合作建纺织服装学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层次

沙溪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学校在2012年12月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培养产业急需的服装高技能人才。

10. 与区域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合作,牵头成立服装职教集团,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开设服装专业的省内职业院校、知名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打造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11.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多年来,学校服装专业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作,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服装技能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年培训量达1400多人。通过开展这些培训,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12. 积极推动产业创意园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当地服装产业,学校积极推动以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中国?沙溪服装创意设计园的建设。助推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从而也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

四、实施条件

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五大专业均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和省实训中心,还建成有 “一基地三中心”,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近60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产学研合作。以上这些都是本案例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服装专业学生连续七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实现七连冠,截止到2013年,学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服装技能大赛,已经累计获得13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还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特等奖和一等奖。服装专业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到100%。学校在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五年稳居全市第一名。

2. 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四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建立了与岗位技能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成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业务流程为顺序的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了一系列与企业对接的校本教材,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21本,校本教材32本,其中服装专业的《女上装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服装设计款式图表现》两本教材被评为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教材。

3. 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成效突出

近年来,服装专业现有35名专业教师,已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有21位教师是技师或高级技师,杨珊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以上。学校还聘请了37位企业师傅做服装专业的兼职教师,聘请了20多位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服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

4. 产学研合作贡献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通过承办的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发中心、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为平台,与市内、省内外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如为沙溪通伟服装公司、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GST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学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山站,为中山市及周边区域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便捷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和认证服务。

2012年12月,学校联合研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广弘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广东省休闲服装产业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

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受到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被授予2012年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中最高奖的“产学研合作奖”。校长陈仕楷被全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突出贡献奖”。

5.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学校各专业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都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合作,为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学习技能提供培训,年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且培训规模逐年上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6. 推进沙溪休闲服装创意园建设,为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学校积极推动由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沙溪休闲服装创意园建设,为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7. 牵头成立服装职教集团,推动全省中职服装专业优势发展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开设服装专业的省内职业院校、知名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全省中职服装专业优势发展。近年来,广东省中职服装专业师生在全国学生服装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得到全国中职学校同行的普遍认可。同时,学校还是全省服装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都要承担全省服装专业教师的培训。

8. 以合作办学形式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发展

学校与蕉岭、汕尾、阳春等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每年接收来自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近200人,如与蕉岭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已累计培养学生800多人。

9. 在国家和省级示范校建设专题会上作经验介绍,省内外中职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显著

由于建设效果明显,2011年11月13日,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在学校举行,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临指导,来自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近400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学校校长在会上作了办学特色介绍,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甘肃、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20多个省市近100所职业院校单位先后来我校参观交流;多次在国家、省内外及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指导和做经验介绍,如: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推荐学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向全国近200所职业院校作示范校建设经验介绍。

10. 国内外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示范校建设成果受到中央新闻采访团、中国纺织报、南方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装网、凤凰网、英国BBC等三十一家媒体的八十六次报道。

六、体会与思考

“专业对接产业链,工学对接办专业”,创新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模式,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中职学校要发展就要创新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思路,以育人为目标,主动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开设服装专业的省内职业院校、知名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打造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11.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多年来,学校服装专业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作,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服装技能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年培训量达1400多人。通过开展这些培训,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12. 积极推动产业创意园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当地服装产业,学校积极推动以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中国?沙溪服装创意设计园的建设。助推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从而也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

四、实施条件

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五大专业均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和省实训中心,还建成有 “一基地三中心”,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近60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产学研合作。以上这些都是本案例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服装专业学生连续七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实现七连冠,截止到2013年,学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服装技能大赛,已经累计获得13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还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特等奖和一等奖。服装专业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到100%。学校在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五年稳居全市第一名。

2. 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四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建立了与岗位技能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成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业务流程为顺序的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了一系列与企业对接的校本教材,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21本,校本教材32本,其中服装专业的《女上装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服装设计款式图表现》两本教材被评为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教材。

3. 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成效突出

近年来,服装专业现有35名专业教师,已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有21位教师是技师或高级技师,杨珊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以上。学校还聘请了37位企业师傅做服装专业的兼职教师,聘请了20多位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服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

4. 产学研合作贡献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通过承办的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发中心、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为平台,与市内、省内外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如为沙溪通伟服装公司、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GST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学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山站,为中山市及周边区域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便捷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和认证服务。

2012年12月,学校联合研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广弘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广东省休闲服装产业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

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受到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被授予2012年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中最高奖的“产学研合作奖”。校长陈仕楷被全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突出贡献奖”。

5.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学校各专业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都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合作,为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学习技能提供培训,年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且培训规模逐年上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6. 推进沙溪休闲服装创意园建设,为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学校积极推动由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沙溪休闲服装创意园建设,为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7. 牵头成立服装职教集团,推动全省中职服装专业优势发展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开设服装专业的省内职业院校、知名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全省中职服装专业优势发展。近年来,广东省中职服装专业师生在全国学生服装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得到全国中职学校同行的普遍认可。同时,学校还是全省服装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都要承担全省服装专业教师的培训。

8. 以合作办学形式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发展

学校与蕉岭、汕尾、阳春等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每年接收来自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近200人,如与蕉岭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已累计培养学生800多人。

9. 在国家和省级示范校建设专题会上作经验介绍,省内外中职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显著

由于建设效果明显,2011年11月13日,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在学校举行,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临指导,来自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近400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学校校长在会上作了办学特色介绍,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甘肃、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20多个省市近100所职业院校单位先后来我校参观交流;多次在国家、省内外及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指导和做经验介绍,如: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推荐学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向全国近200所职业院校作示范校建设经验介绍。

10. 国内外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示范校建设成果受到中央新闻采访团、中国纺织报、南方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装网、凤凰网、英国BBC等三十一家媒体的八十六次报道。

六、体会与思考

“专业对接产业链,工学对接办专业”,创新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模式,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中职学校要发展就要创新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思路,以育人为目标,主动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开设服装专业的省内职业院校、知名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打造集产品开发、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带动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11.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多年来,学校服装专业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作,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服装技能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年培训量达1400多人。通过开展这些培训,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12. 积极推动产业创意园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更好地对接和服务当地服装产业,学校积极推动以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中国?沙溪服装创意设计园的建设。助推服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从而也带动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

四、实施条件

学校是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学校,五大专业均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和省实训中心,还建成有 “一基地三中心”,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近60家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和高端产学研合作。以上这些都是本案例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服装专业学生连续七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实现七连冠,截止到2013年,学校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服装技能大赛,已经累计获得13个一等奖,11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还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示特等奖和一等奖。服装专业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到100%。学校在中山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五年稳居全市第一名。

2. 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四个重点建设专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建立了与岗位技能相对接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完成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业务流程为顺序的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了一系列与企业对接的校本教材,教师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21本,校本教材32本,其中服装专业的《女上装纸样设计与立体造型》、《服装设计款式图表现》两本教材被评为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教材。

3. 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成效突出

近年来,服装专业现有35名专业教师,已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8名骨干教师,有21位教师是技师或高级技师,杨珊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专业课教师的90%以上。学校还聘请了37位企业师傅做服装专业的兼职教师,聘请了20多位全国知名服装设计师、专家学者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服装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

4. 产学研合作贡献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通过承办的中山市休闲服装工程研发中心、中山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为平台,与市内、省内外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如为沙溪通伟服装公司、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GST项目,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学校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山站,为中山市及周边区域纺织服装企业提供便捷的纺织服装产品检测和认证服务。

2012年12月,学校联合研发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广弘集团等单位成功申报《广东省休闲服装产业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项目。

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成效突出,受到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被授予2012年中山市科技进步奖中最高奖的“产学研合作奖”。校长陈仕楷被全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突出贡献奖”。

5. 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学校各专业面向社会、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专业技能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都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合作,为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学习技能提供培训,年培训人数在1500人以上,且培训规模逐年上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6. 推进沙溪休闲服装创意园建设,为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学校积极推动由政府支持,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的沙溪休闲服装创意园建设,为区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7. 牵头成立服装职教集团,推动全省中职服装专业优势发展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校牵头成立了广东省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与开设服装专业的省内职业院校、知名服装企业、服装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推动全省中职服装专业优势发展。近年来,广东省中职服装专业师生在全国学生服装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得到全国中职学校同行的普遍认可。同时,学校还是全省服装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每年都要承担全省服装专业教师的培训。

8. 以合作办学形式帮扶省内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发展

学校与蕉岭、汕尾、阳春等欠发达地区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每年接收来自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近200人,如与蕉岭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办学,已累计培养学生800多人。

9. 在国家和省级示范校建设专题会上作经验介绍,省内外中职学校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显著

由于建设效果明显,2011年11月13日,广东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暨与粤港澳服装业对话论坛在学校举行,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亲临指导,来自行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近400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会议,学校校长在会上作了办学特色介绍,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甘肃、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20多个省市近100所职业院校单位先后来我校参观交流;多次在国家、省内外及兄弟学校开展交流、指导和做经验介绍,如:2011年12月国家教育部推荐学校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向全国近200所职业院校作示范校建设经验介绍。

10. 国内外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示范校建设成果受到中央新闻采访团、中国纺织报、南方日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服装网、凤凰网、英国BBC等三十一家媒体的八十六次报道。

六、体会与思考

“专业对接产业链,工学对接办专业”,创新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模式,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中职学校要发展就要创新学校和专业的发展思路,以育人为目标,主动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服装中职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道具服装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