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甘蔗机械收获损失调查及对策初探

2014-12-24 06:15李艳芳李树忠伍彩云甘树仙常梅仙李卫雁李春秀
中国糖料 2014年3期
关键词:勐海县西双版纳州凯斯

孙 涛 ,李艳芳 ,李树忠 ,旗 尔 ,伍彩云 ,甘树仙 ,常梅仙 ,李卫雁 ,特 芮 ,李春秀

(1.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景洪 666100;2.云南省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勐海 666200)

甘蔗产业作为西双版纳州支柱产业之一,种植区域辖勐海县和勐腊县及境外老挝,有5座糖厂,日处理甘蔗15000t以上。2011年,西双版纳州甘蔗种植面积1.96万hm2,其中勐海县1.32万hm2,水田蔗0.54万hm2,旱地蔗0.78万hm2;勐腊县0.64万hm2,水田0.16万 hm2,旱地0.48万 hm2。 仅勐海县甘蔗总产量95.5万t,单产74.4t/hm2,总产值9.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3亿元,甘蔗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达634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

随着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甘蔗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甘蔗下田这一有利条件,结合农艺措施与农机技术应用,开展甘蔗机械化作业,大幅度减少劳动力、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成本,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甘蔗种植向节本、增效、轻简化发展,推进和加快甘蔗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因此,有必要进行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比的生产实践调查研究。

1 西双版纳州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的现状

西双版纳州甘蔗下田、下坝0.73万hm2,为甘蔗机械化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土地保障,也是实现甘蔗全程机械化的基础。在组织经营上,成立了以甘蔗机械为主的“田园”、“纽荷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永盛”、“曼吕农民”、“国恩”等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现有种植机械13台,小型培土机150台,大中型培土机1台,大中型犁耙机耕车156台,凯斯A8000型甘蔗收获机2台和凯斯A4000型甘蔗收获机1台。建立了147hm2农艺和农机技术结合的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取得显著成效。

2 甘蔗全程机械化对甘蔗的影响调查

2.1 机械收获对甘蔗产量损失的调查

机械收获对甘蔗产量是否有影响是关注的重点。调查结果 (表1)表明:不同的甘蔗品种在培土高度15cm的条件下,机械收获宿根蔗破头率为7.69%~10.29%,培土高度25cm和人工砍收没有破头。机械收获杂质7.36%~11.00%,比人工砍收杂质1.5%~2%略高。培土高度15cm割茬产量损失100~380kg/667m2,比人工砍收损失52~98kg/667m2,平均高134kg/667m2;培土高度在25cm割茬产量损失96kg/667m2,比人工砍收损失509kg/667m2低413kg/667m2。产量损失差异较明显,机械收获可入土5~10cm砍收,而人工砍收采用快锄低砍入土3~5cm,土质较硬的田块人工砍收是无法入土砍收。

表1 凯斯A8000型甘蔗联合收获机试收蔗地调查情况

2.2 对出苗的影响

机械种植与人工种植相比较,机种盖膜结实,破膜率高,出苗期提前10d左右,且出苗整齐,尤其在2—3月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机种的出苗效果更加明显。

甘蔗机械收获与人工砍收对甘蔗出苗影响不明显(表2)。不同的甘蔗品种在培土高度15cm的条件下,部分品种人工砍收的出苗率略高于机械收获,多数优良品种机械收获出苗效果更好。

表2 凯斯A8000型甘蔗联合机收获蔗地出苗调查

3 降低甘蔗机械收获损失的对策

3.1 选种优良甘蔗品种

适应机械化生产需要的宽行距种植、收获是甘蔗生产中农机、农艺相融合问题的核心,宽行距全程机械化生产要求甘蔗品种除常规的高产、高糖、抗病虫、抗逆等性状外,应选茎径大小适中、齐苗均匀、分蘖性强、主茎和分蘖生长整齐度好,分蘖成茎率高、不早衰、易脱叶、抗倒伏、宿根性强的甘蔗品种。如:粤糖93/159、粤糖03/393、粤糖53号、福农38号、德育03/83、新台糖21号等品种。

3.2 机械种植的质量标准

机械种植深度不低于30cm,等行距120cm和宽窄行70cm×120cm等种植,种植长度不低于150m。试验结果(表3)表明,667m2甘蔗下种量1000kg,甘蔗出苗和产量最佳。下种、施肥均匀,不漏播(50cm以上的漏播),漏播率≤5%;不重播,没有3条以上种苗重叠摆放,伤芽率≤5%,覆土厚度8cm,种植深度合格率≥75%,盖膜质量合格率≥90%。开沟要直,每50m弯曲度≤10cm,行距一致,行距偏差±4%,行距合格率≥85%。

3.3 机械培土的质量标准

经2013年实收测产对比,甘蔗培土在15cm以上,机械收获产量略高于人工砍收(图1)。

因此,机械收获的地块必须实行高培土,培土高度要求在15cm以上。中耕培土机械在甘蔗行间进行松(碎)土、除草、培土,要求把蔗沟变成墒,墒变成沟,碎土率≥80%,除草率≥90%,植株伤害率≤5%。机械砍收后必须进行“平铲蔸、缺塘梢头补苗、移密补稀”。

总之,机械收获可实现甘蔗高效生产,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力,有效促进了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

表3 甘蔗不同播种量的出苗与产量比较

图1 机械与人工收获产量比较

[1]李如丹,张跃彬,刘少春,等.国内外甘蔗生产技术现状和展望[J].中国糖料,2009(3):54-56.

[2]张华,沈胜,罗俊,等.关于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9(4):15-16.

[3]孙涛,李艳芳,伍彩云,等.西双版纳甘蔗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研究[J].中国糖料,2014(1):53-54.

猜你喜欢
勐海县西双版纳州凯斯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六一”节慰问活动
勐海县总工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勐海县总工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企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档案文献展在西双版纳开展
你一定在别处
你一定在别处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棕色的瘦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