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棠棣美丽生活花木为媒塑精品村

2014-12-25 12:13
浙江林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花木鲜花苗木

和谐棠棣美丽生活花木为媒塑精品村

◆撰文/姜仲迪

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在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的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车行之处,但见排排行道树如绿色长龙蜿蜒环绕,幢幢农家别墅似亭台楼阁掩映花丛。而位于镇西北的棠棣村更是花木之乡的一张金名片。

村域面积2.91平方千米,农户496户,人口1512人,全村98%的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花木的生产与经营,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棠棣村是远近闻名的花卉特色专业村,也是“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青山秀水中的各色别致洋房,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因花而名,以花致富”的村庄的故事。

美丽产业致富乡村

《越绝书》载:“勾践种兰渚山。”明代文学家徐渭在《兰谷歌》中写道:“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位于兰渚山山麓的棠棣村村民采兰种兰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从20世纪80年代以前靠山吃山的“提篮小卖”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种植、经销及承接大型城市绿化工程等多元化经营,棠棣村改变了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依托传统的单纯种植,走出了一条以花卉苗木为主、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

棠棣村村委书记刘建明颇为自豪地介绍村民赖以为生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情况:“你可能想象不到,老一辈人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南下广州北上丹东去卖花引种了。到现在,我们不仅在本地和周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更有一大批花木经销商和经纪人在广东、云南等主要花卉苗木市场开店设摊、建立中转站、架构分销网络,把本地和外地的花木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国各地的苗木价格和销售情况如何,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清楚。”

如今,走在棠棣村就能发现,公路两边、田间、房前屋后、半山腰……所有空地都种上了苗木,几乎找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全村有一半左右的村民在外地经销花木,2013年,全村花木经营收入高达2亿元。村民金雨林10多年前开始在广东湛江承包土地,中转经营大型苗木,将当地的特色苗木收购种植,再分销往全国各地,年销量可达6000—7000棵,以幌伞枫(又名“幸福树”)为例,胸径7厘米的大苗售价为50—60元,胸径20厘米的大树售价则可达千元以上。其弟金雨海在广州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场经营苗木,租用当地郊区周边土地,就地移植、就近销售,既节约了长途运输费用,又避免了“水土不服”,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金氏兄弟只是棠棣村人不断开拓进取,扩展花木销售渠道的代表。如今的棠棣村,家家盖起小洋楼,户户都有小汽车,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民达50户以上。美丽产业的发展,给这个生产队时代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的小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村和景美扮靓农家

村在绿中、房在树中、人在花中,这是棠棣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干净的柏油马路,装饰着兰花图案的公交车站,以及各具风情的独栋洋房,更让人产生了一种仿佛置身欧洲小镇的错觉。可是,谁又能想到,早年的棠棣村曾发展过印染、纺织等高污染的传统工业。

村民徐国良就曾是村中印染厂的工人,他告诉记者,传统工业污染大,效益不高,随着花木行业的不断壮大,村民们认识到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花卉苗木这样的美丽产业才符合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要求。原先在工厂中打工的村民纷纷退出,转投花木销售或种植,企业老板也放弃了经营,将工厂迁出棠棣。如今老徐已经在美丽产业中打拼了近20年,种植的桂花、茶梅、广玉兰等苗木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2011年,他花130多万元建起了一幢气派的三层小楼。

花木产业不仅是让村民富裕起来的“金钥匙”,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载体。2011年,棠棣村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主抓“净化、绿化、美化”。一边整治村中的环境卫生,聘请专人负责村中路面保洁,一边在房前屋后空地栽植绿色植被和四季鲜花,为小村增绿添彩。同时,还不断建设提升村中的公用设施,打造景观节点。村里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开展了包括厕所等卫生设施改造、排水系统和垃圾收集系统的完善、村道“白加黑”(铺设柏油路面和道路亮化工程)改造、整村立面景墙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天蓝、山绿、水清、地净、人美”的农村环境新风貌已经初具雏形。

由于棠棣村的花木产业大部分以“家庭工业户”的形式存在,广大村民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村集体经济却相对薄弱,棠棣村是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留住乡村的美丽,建设美丽乡村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刘建明适时地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问。他反复提到了团结的力量,无论在花木生意方面还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棠棣村的村民都是团结一心。“在我们棠棣村,家家户户都把保护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村里修路造景、治理污水都是村民自己出钱。就算是家里开公司的‘老板’、‘老板娘’,给大家当起‘清洁工’、‘保洁员’也是毫无怨言。”所以,建设资金的来源就是三个“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自愿捐助一点、向政府申请一点。资金筹措也不搞硬性摊派,村民依据自家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政府、企业、村里都形成共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较为富裕的村民都愿意慷慨解囊,投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金东祥常年在北京做花木生意,很少回村,提起家乡建设来却十分动情。他说:“打拼事业在外面,根却在这里。在外面见识得越多,就越想学一学人家好的地方,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好。”

正是这些见多识广的村民,在对待自己的村庄建设上毫不含糊。2012年,棠棣村特别委托知名专业机构为美丽村庄建设作整体规划,要将村子打造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区。整个村庄的景观设计与棠棣社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呼应,做到了自然与现代的统一、个性与整体的统一、见效与长效的统一,将花乡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棠棣村的中心区域,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建筑——白石庙,庙边有一口池塘,原先毫无规划,杂乱无章。后来,棠棣村清理了池塘,并依池建起了一座木质仿古长廊,在长廊内种植上吊兰等植物,池边摆上了鲜花。清澈的池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清风拂过,带起一池粼粼波光,原先不起眼的小水塘,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聚集聊天的好去处。

飞跃提升塑造精品

2013年9月,棠棣村在首届“浙江最美乡村”评选中,一举获得“浙江最美村庄”称号,也是绍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如今,这花园般的小山村又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实施“鲜花进村”工程,用鲜花装扮村庄。

花,可算是棠棣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棠棣因花而美,因花而富,因花而和谐。走进棠棣村,满眼都是花的鲜艳,行道旁、庭院中、池塘边、屋墙上,处处点缀着美丽的花丛。村道庭院整洁明亮,树木小景错落有致。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是村民们的又一聚集地,村中的主干道在此交会,人们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吃过晚饭便汇聚于此,男人们聊天下棋,女人们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田间劳作的疲惫一扫而光。

这些鲜花皆出自棠棣人自己的花圃,村委会专门聘请了两名鲜花养护工负责村中公共区域的250个花箱和500多处鲜花小景的日常养护。同时,棠棣村还积极推进“鲜花入户”,以每户2—3盆花的标准,向全村发放,扮美各家庭院。另外,还将藤本植物和鲜花组合,在全村所有适合的围墙、庭院外侧进行壁挂式种植,使鲜花进村入户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如果说从美丽乡村试点到示范区是一个跨越,那么从示范区到精品区建设又是另一个跨越,棠棣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升级,打造精品,提升品质。“鲜花进村,村民们都很乐意。因为这样不仅美化环境,更提供了有品质的生活。”刘建明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了下一步的村庄提升计划,“接下来,村里还计划开展两项大工程:一是结合园林造景的理念,修建村庄入口的景观;二是要修建一条环村的游步道。”这条计划中全长约1.8公里的游步道将把村庄和苗圃连接起来,若信步其上,可见各色花木灿烂繁茂,小村又将新添一景。

除此之外,品质生活也体现在村中完备的配套设施上,富裕起来的棠棣村先后建起了农贸市场、健身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老年之家等公共配套设施,农闲之余,还经常举办戏曲比赛、舞蹈表演、棋牌比赛等活动,让人们的生活也随之精彩起来。社区还组织村民开展“民间人才计划”、“文明家庭、绿色家庭、书香家庭”评选、“特色农民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唤起了村民们质朴、勤劳的本质,为这座美丽的小山村配上了一曲和谐的旋律。

自然条件优渥,乡风民情淳朴,棠棣村中走一走,不由让人心生向往:这,正是一个比城市更好的新农村。

猜你喜欢
花木鲜花苗木
预订60年的鲜花
苗木供求信息
这一首,五月的鲜花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五月的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