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诗歌和小说为例

2014-12-25 02:29
外语与翻译 2014年3期
关键词:省略手段语篇

(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语篇分析一般是以语篇的题目和语篇的结构以及语篇的衔接连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通常情况下,对语篇分析的主要应用目的在于,一方面是写作者可以借此创造出更好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是借助理论的帮助,读者能够对作品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语篇分析的方法赏析小说和诗歌的语言使用特点、写作技巧的运用、句式的安排,对文章内涵进行领略,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感。

一、语篇分析的原理阐述

在语境中没有受到语言结构的限制能够变现出完整意思的自然语言,由连续系列的语段和语句组合而成的语言整体指的就是语篇。每个可以组成语篇的语句都有语篇的特性,一般分为两个方面: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语篇分析就是将用以交际比句子要长的语段的语言和交际功能作为对象进行分析。语篇分析主要分为内容分析、结构分析、语境分析、会话分析和联结分析等方面。所以,语篇分析一般都是以语篇作为基础,从整体着手,对语篇进行分析、理解以及评估,从内容的整体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再是仅仅将目标放在对文章的描写、思想等层面进行分析,体会不同文章体裁作者在行文中对于词语、句子的选择,语句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连贯和衔接以及作者在语篇中写作手法等等方面的选择,对英美文学中诗歌和小说的特点进行分析和鉴赏。

二、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对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解读

语篇是语句按照思维模式进行组织而成的,其结构由其内容所决定。语篇虽然在内容方面有着丰富的变化,但是结构还是有一定限制的,思维的模式也会有穷尽的。语篇的结构可以分成四种:说明结构、描写结构、叙事结构以及议论结构。从思维模式的角度上说,通常出现的是类比、举例、推理、列举、解说、比较以及对照等几种。语篇由于结构的不同,所以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都有一定的不同的。通过思维模式的不同,对不同结构的语篇进行分析[1]。例如对描写结构的语篇进行分析:描写结构的语篇就是运用文字对某人、某景、某物以及某地进行描写。通常将感觉细节进行展开表现,通过对人们五官感受和印象对人进行描述。这种类型的细节有多种,在进行写作的时候,需要对能够突出写对象的品质和特征的细节进行选择,然后进行突出描写,以避免被无关紧要的细节影响到作者希望向读者展现的主要现象。

比如说经典的描写结构语篇《中东的集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对中东地区的独特的集市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成功地将集市的特色景象展现给读者,让读者如同真实地置身于千百年前的富有独特异域色彩的集市中,仿佛亲眼看见了热闹的集市门口、集市各种特色而精致的风格、和商贩讨价还价地进行交易、慵懒的骆驼和作者格外有兴趣地榨取亚麻籽油的过程,让文章有着厚重的历史感以及广阔的空间感。作者通过对集市仔细的观察和对比,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对古老、吸引人的中东集市新颖别致的特征进行了描写。

(二)对语篇的语境进行分析

语境指的是进行言语活动中所处的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境况,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所在,语言依靠着交际活动中交际参与者、谈话的时间、谈话的地点以及谈话的主题等等这些景象。所以,语言活动的进行总是离不开语境的,同样的某句话,所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意义。语篇和语境是相辅相成,互相依靠的。语言学家将语言环境进行了分类,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语言预警就是指语篇内部,以语篇自身内容为中心的词、语段以及句子所构成的语言环境;二是情景语境,一般指的是语篇在发生的时候,与之相关的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以及方式等语言环境。三指的就是文化环境,作者创作的时候所处的语言社会的时间、文化、历史以及风俗人情等这一类背景式语言环境。

(三)对语篇衔接和连贯进行分析

人们在文章中通过语言进行消息的传递,语言一般都不会以毫无章法的词句形式出现,而是以连续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所以,所有的语篇都具有衔接和连贯两种特性,意义之间有联系的句子运用衔接手段使之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英语中的衔接》这本对语篇衔接进行论述的专著中所提到的,篇章和非篇章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篇章具有篇章性,而这种特性就是由衔接关系所构成的。所以,可以将衔接手段概括成五种,分别是:省略、照应、词汇衔接、替代以及连接词。衔接作为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体现在篇章的表层结构之中。比如说,词汇和语法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表现出表层结构上的粘着性,也就是结构衔接。衔接构成了篇章的有形网络。

篇章的连贯就是指在语篇之中语义上面的联系,连贯主要表现在语篇的底层,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语义上的链接。连贯构建出语篇之中无形的网络。通过分析篇章中各种连词成句的手段,对语篇进行分析,从篇章中寻找出主题词、关键句、延展句以及结论句,通过分析作者对篇章有形和无形网络的编织方法,对语篇整体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

三、实例解析

在浩如烟海的英美文学作品中,有着各种类型的传世佳作,给世人留下了丰盛的精神食粮和精神文明的宝藏,为读者建造了愉快的阅读空间。诗歌在英美文学中,一直都是长盛不衰的文学体裁,到了19世纪的时候,在浪漫主义诗人的推动下,诗歌更是进入了发展的顶峰,获得了流芳青史的惊人成就。那个时代所出现的大诗人,如同璀璨的星星一般点缀着文学的历史长河。例如华兹华斯、拜伦、济慈、雪莱等等。他们遗留下的作品传唱至今,以他们不同的风格对后世的诗人进行影响。英语小说也有着极为久远的发展时期,通过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长达两个世纪的酝酿,英语小说在发展逐渐成熟,理查森所写的《帕梅拉》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上发展成熟的英语小说[2]。美国作家海明威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内涵深厚,写作技巧精湛。笔者将选取拜伦的短诗《When We Two Parted》和海明威小说《The Old Man and the Sea》选段作为例子,进行语篇分析,对两种文学类型的属性进行阐述。

选择的这两个例子,英文选段中原文字数基本相同,所使用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详见表1。

表1 英文选段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字数相近的两种文学类型中,不管是哪一种衔接手段,在诗歌中的使用频率和密度都要远远的高于小说中对于衔接手段的应用。由此也可以表明,诗歌作为结构高度凝结的文学艺术体裁,其中短诗更是受到多数诗人的喜爱,有数字和长度的限定需要考虑。

尽管是这样,无论是多么短篇幅的诗歌也可以自成正体,例如,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简直就是一个藏满瑰宝的艺术宝藏。通过语篇分析进行宏观意义上的鉴赏,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开头两行作为开端,紧接着的六行进行内容的阐述或者是诗歌内容的延伸,到第九行则是诗歌整体中的转折,主题在此转折,后面的三行则是主题转折以后的发展,结尾的两行进行全诗的总结和升华[3]。在诗歌这种短小的篇幅和紧凑的节奏中,将衔接手段运用的炉火纯青可以让诗歌具有更强的连贯性,用词更加简练,行文更加的流畅。

而小说则和诗歌有所不同,作者用叙述的手法和词语将心中对文章的构思描绘出来,不单单是句子具有完整性,而且需要有相应的篇幅来展示恢弘构思的艺术魅力。所以,在小说中长篇小说一直都是收到追捧的小说类型,例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传世名作[4]。衔接手段在小说中的使用频率要远低于诗歌中的使用,同时衔接手段的幅度也被拉的更加的长,就算是在短篇小说中衔接手段也有这样的特点。

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发现,小说和诗歌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小说中基本上没有使用到“省略”的手法,而在诗歌中,有高达五处的省略手法的使用。诗人为了让语言更加洗练、情感更具有浓缩性,在诗歌中会常常用到“省略”的手法,因此诗歌显得简洁而生动,不仅仅让诗歌中字词省略,也让诗歌的句子和词组也可以省略。诗歌的创作主要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所以,在词语的使用上能省略则省略。通常情况下,读者可以自行对省略部分进行想象还原或者是对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联想。从某种角度上说,诗歌中被省略的部分往往是能够引起读者好奇心,去追寻词语之外所隐含的意蕴。

通过对选例进行语篇分析,使英美文学中诗歌和小说两种文学体裁的特征更加的清晰。将诗歌和小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需要使用有限的文字尽最大的可能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需要用词精准,言简情深。小说家则是需要对于文章的全局进行宏观的规划,运筹帷幄从文章整体的布局进行构思。语篇中的语法手段相对于词汇手段而言较为局限,在写作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词汇手段在写作的使用频率则是最高的[5]。语篇分析作为语言学宏观结构的组成部分,通过将语篇分析在对英美文学进行结构上深入的解析,为新时代的英美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1]赵秀琴,李美.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0(7):131-132.

[2]蔡林,曾薇.《一个小时的故事》的功能语篇分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3(4):165-166.

[3]连益芝.语篇分析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8):69-70.

[4]王军,侯大皓.谈语篇分析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9):266-267.

[5]胡鸿志,马书彦,胡玉辉,等.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探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13(2):362-363.

猜你喜欢
省略手段语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间的省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省略
语篇填空训练题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