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

2014-12-25 01:25刘相楠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37期
关键词:生产力经济社会科学技术

刘相楠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对经济方面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文章下面就对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安徽实例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科学技术;经济;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例如,现代科学技术极大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城乡关系进一步改善。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一)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现代科学技术对劳动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延长了劳动者参加劳动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和水平,脑力劳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其次,现代科学技术使劳动资料的功能,结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劳动资料的巨大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再次,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劳动对象的领域,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向各大领域深入,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

(二)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中国的城乡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乡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推动了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农民市民化,大量农业劳动者转为工业劳动者。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二、如何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现代教育是科技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主要体现在: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科技不是某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的结晶,是个不断传递、 积累、 发展和再生产的历史过程。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产力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巧,也取决于它的工具完善程度。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教育是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 生产技术,经过有目的地选择、 提炼、 加工、 概括而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中又有科学的讲授、 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创新教育制度,培养科技人才。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管理体制

科学发展观要求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注重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评价体系与评审机制,采用同行评议与量化评分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注重评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又要注重评审人员的道德素质,做到德才兼备。依法治国是中国的基本方略,所以我们也应加强科技立法,用法律的强制力来保证现代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防范与化解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消极影响,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构建现代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为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最高体现,它引导人们以 “真善美”为旨,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

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应当构建现代人文精神,发挥构建现代人文精神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现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和精神支撑,在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中发挥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让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互动协调发展。

(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 “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 的指导方针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抓住发展机遇,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1912年奥地利经济史学家约·阿·能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体系,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利润。”技术创新的要领既不同于科技革命,也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发明,而是泛指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某种创新活动。如创造新产品、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的市场或材料来源,以及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技术创新的含义非常丰富,它是技术与经济的某种联系,并贯穿于科技、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社会现象。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社会体制、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金融、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都有密切联系。加速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活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成为当今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结束语:

20 世纪以来,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生物学四大理论为标志的现代科学和以原子能技术,信息技术,宇航技术,生物技术四大技术群为标志的现代技术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例如,推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中国的城乡关系,但不可否认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例如,资源环境危机,人文精神缺失,信息科技革命的忧患。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与建议,可使现代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促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辛宏飞,郭文华. 科学技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02:66-69+80.

[2]刘文波,张银杰.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2:6-8.

猜你喜欢
生产力经济社会科学技术
来不及生产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更名为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
科学技术部令第19号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历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
改革开放三十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