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不同带幅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014-12-26 01:09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结薯通径粒数

陈光荣, 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郭天文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农作物间作套种是实现土地有效利用和增产的重要技术途径。马铃薯套作大豆模式充分利用两种作物在光、热、水、肥上时空生态位上的差异,实现马铃薯、大豆在资源上的时空互补利用,既能促进甘肃主要作物马铃薯高产,又增种一季大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6]。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一集约种植技术也受到挑战。如果幅宽比例不合理,农事操作不便,比单作费工费力,而且不适合农业机械的应用,该间套作技术的应用就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何调整马铃薯及大豆合理的幅比,使之适合于农业机械化,对于薯豆套作技术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指示马铃薯品种为克新2号,大豆品种为冀豆17。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镇进行,当地海拔1 536 m,年平均气温6.7℃。年均降水量320 mm,其中7—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年蒸发量达1 600 mm,是平均降水量的5倍;≥10℃的有效积温3 244℃,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为灰钙土和灌淤土。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A1总带宽1.5 m,带幅比1.0/0.5(马铃薯/大豆);处理A2总带宽1.5 m,带幅比1.2/0.3(马铃薯/大豆);处理A3总带宽1.3 m,带幅比0.8/0.5(马铃薯/大豆);处理A4总带宽1.3 m,带幅比1.0/0.3(马铃薯/大豆);处理A5总带宽1.1 m,带幅比0.8/0.3(马铃薯/大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3m2,重复3次。3月20日种植马铃薯,各处理种植密度均为47 625穴/hm2,行距45 cm,处理A1、A2穴距为28 cm,处理A3、A4穴距为32 cm,处理A5穴距为38 cm。4月15日种植大豆,各处理种植密度均为150 000株/hm2,处理A1、A3种2行,处理A2、A4、A5种1行。结合整地底施尿素6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400 kg/hm2、氯化钾40 kg/hm2,马铃薯薯块膨大期追施尿素40 kg/hm2。其余田间管理按正常大田生产进行。

马铃薯成熟时每小区取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并计算各小区产量。大豆成熟时每小区取15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低荚高度、主茎节数、分枝数、有效荚数、无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并计算各小区产量。用Microsoft Excel和DPS统计软件进行试验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

表1 不同处理的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2.1.1 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大豆出苗率、株高、有效分枝数均受到带幅比的影响,处理A3的大豆出苗率、有效分枝数较高;处理A2出苗率最低,株高则相对较高。处理A4的有效荚数最多,为57.5个,分别较处理A1、A2、A3、A5增加49.7%、28.6%、24.2%、39.2%,处理A1的有效荚数最少。处理A4单株粒数也最多,为104.7个,较处理A1、A2、A3、A5分别增长29.1%、35.6%、26.0%、24.9%,A2处理下的单株粒数最少。产量以处理A4最高,为2 509.5 kg/hm2,较处理A1、A2、A3、A5分别增加37.9%、52.5%、21.8%、30.6%。

通径分析(表2)表明,影响大豆产量的首要因子是单株粒数,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出苗率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而其通过有效分枝的间接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表2 大豆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系数①

2.1.2 对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带幅比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的影响不明显,单株结薯数处理A2最多,为4.9个;单株结薯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A2、处理A4、处理A1、处理A5、处理A3。处理A4的单株薯重最大,为1.09 kg,分别较处理A1、A2、A3、A5提高17.2%、22.5%、41.6%、31.3%。各处理商品薯率差异不大,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A1、处理A5、处理A3、处理A4、处理A2。处理A4产量最高,为48 642.0 kg/hm2,较A1、A2、A3、A5处理分别增加18.0%、21.1%、41.1%、30.9%。

表3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4)表明,影响产量的首要因子是单株薯重,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结薯数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而其通过单株薯重的间接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表4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系数①

2.2 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和测产结果,结合各种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的市价调查结果、机耕劳力折价的情况,计算出产值、投入及纯收入(表5),作为效益分析依据。从产值看,处理A4的总产值、大豆单产值、马铃薯单产值均最高,分别为73 021.7元/hm2、9 787.1元/hm2、63 234.6元/hm2;其次是处理A1,总产值、大豆单产值、马铃薯单产值分别为60 670.4元/hm2、7 096.1元/hm2、53 574.3元hm2;其余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A2、处理A5、处理A3。纯收入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A4、处理A1、处理A2、处理A5、处理A3,分别为37 191.9、24 835.9、22 923.2、20 135.8、17 059.6元/hm2。

表5 不同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总带宽1.3 m、马铃薯、大豆带幅比1.0/0.3的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产值、纯收入均高于其余模式,建议在进一步试验的同时扩大示范。

2)在套种模式下,单株粒数是影响套作大豆产量的最重要因子,对大豆直接作用最大。单株薯重是影响套作马铃薯产量的首要因子,对马铃薯直接作用较大;单株结薯数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小,而其通过对单株薯重的间接作用影响产量。

[1] PENG X B,ZHANG Y Y,CAI J,et al.Photosynthesis,growth and yield of soybean and maize in a treebased agroforestry intercropping system on the Loess Plateau[J].Agroforestry Systems,2009,76:569-577.

[2] KAMRUZZAMAN M,HASANUZZAMA M.Factors affecting profitability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as monoculture and as intercrop in selected areas of Bangladesh[J].Bangladesh 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7,32:433-444.

[3] 董 钻.大豆产量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0-25.

[4] 常汝镇,王连铮.大豆研究50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2-35.

[5] 霍 琳,王成宝,姜万礼,等.兴电灌区主要间套作种植模式产量优势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12(11):3-6.

[6]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等.西北沿黄灌区不同作物间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分析[J].大豆科学,2013(5):614-619.

猜你喜欢
结薯通径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新型全自动气动通径机设计要点探究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气动通径机设计及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