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4-12-26 01:09叶春雷石有太罗俊杰谢志军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胡麻播量播种量

叶春雷,石有太,罗俊杰,谢志军,王 方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胡麻是甘肃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7万hm2左右,占全省油料作物总面积的60%以上,旱作胡麻在甘肃省胡麻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1]。合理密植是实现胡麻高产的主要栽培措施,合理密植可提高胡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2],基础群体对胡麻产量的贡献高于分茎数[3],胡麻具有自身调节群体的能力,高的播种量反而不利于胡麻产量的增加。为了寻找适合甘肃省半干旱地区胡麻适宜播种量,充分发挥胡麻增产潜力,在当地施肥管理水平下,进一步筛选适合于当地生产的最佳种植模式,我们进行了旱地胡麻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榆中县石头沟村郭家圈社进行,当地海拔1 970 m,年降水量400 mm左右,年蒸发量1 400 mm,年均气温7.4℃,≥10℃有效积温2 625℃,无霜期121 d,作物生育期间降水量不足200 mm,属于半干旱区。试验田为旱作梯田,土壤类型为旱地黄绵土,前茬玉米,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3.60 g/kg、全氮0.79 g/kg、碱解氮41.30 mg/kg、有效磷 (P2O5)28.36 mg/kg、速效钾(K2O)122.00 mg/kg。胡麻全生育期所需水分全靠自然降水,除播种密度不同外,其余农艺措施均与大田相同。

1.2 材料及方法

指示胡麻品种为陇亚10号,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播量(M),M1为1 500万粒/hm2;M2为1 200万粒/hm2;M3为900万粒/hm2;M4为600万粒/hm2。副处理为不同株行距(W),W1为行距30 cm,株距15 cm;W2为行距20 cm,株距20 cm;W3为行距25 cm,株距15 cm。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2m2(4m×3m)。于3月19日手锄开沟撒播。播前施磷酸二氢铵300 kg/hm2,尿素300 kg/hm2做底肥,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

成熟后每小区按5点取样法取样10株,参照《胡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中的相关规定,分别对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单株生产力等7个性状进行考种。利用DA7200型近红外光谱分析仪(瑞士波通公司生产)测定籽粒粗脂肪、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碘值和木酚素含量。数据、图表处理采用Excel 2003,统计分析用SPSS11.5处理软件进行样本方差分析及Duncan’s新复极差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从表1看以看出。在相同播种方式下,播量对胡麻产量影响较大,其中以处理M3为最高,平均折合产量为1 605.56 kg/hm2;处理M4为最低,平均折合产量仅为1 400.00 kg/hm2,较M3减产12.80%。在相同播量的条件下,不同株行距对胡麻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差异不明显,这跟胡麻有较强的抗逆能力有关。

表1 不同处理的胡麻产量 kg/hm2

2.2 播量和株行距最优组合分析

从表1、图1可以看出,在最大播量M1时,以株行距处理W2的胡麻产量最高,为1 575.00 kg/hm2;播量处理为M2时,株行距处理W1的胡麻产量最高,为1 583.33 kg/hm2;播量处理为M3时,株行距处理W3的胡麻产量最高,为1 625.00 kg/hm2;在最低播量水平M4处理中,以株行距处理W2、W3的胡麻产量最高,均为1 458.33 kg/hm2。从表1、图2可以看出,在不同株行距处理W1、W2、W3下,均以播量处理M3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 591.67、1600.00、1625.00 kg/hm2。但各播种株行距处理的胡麻产量差异不显著,而播量处理M3与M2差异不显著,与处理M1、M4差异显著,播量处理M2与播量处理M1、M4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M3W2组合为最优组合,即播量为900万粒/hm2,行距20 cm、株距20cm。

图1 相同株行距下不同播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图2 相同播量下不同株行距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胡麻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在播量为M1、M3条件下,胡麻的株高以处理W3最高;在M2条件下,以处理W1最高;在M4条件下,以处理W2最高。工艺长度在M1条件下,以处理W1最长;在M2、M3、M4条件下,以处理W3最长。分茎数在M1、M2条件下,以处理W1最多;在M3、M4条件下,以处理W2最多。主茎分枝数在M1条件下,以处理W2最多;在M2、M3条件下,以W3最多;在M4条件下,以处理W1最多。单株蒴果数在M1、M4条件下,以处理W2最多;在M2、M3条件下,以处理W3最多。千粒重在M1、M2条件下,以处理W3最高,在M3、M4条件下,以处理W1最高。单株生产力在M1、M2、M3条件下,以处理W3最高,在M4条件下,以处理W2最高。

在株行距为W1、W2、W3条件下,胡麻的株高均以处理M4最高。工艺长度在W1、W2条件下,以处理M1最长;在W3条件下,以处理M4最长。分茎数在W1、W2条件下,以处理M4最多;在W3条件下,以处理M2、M4最多。主茎分枝数在W1条件下,以处理M4最多;在处理W2条件下,以处理M1最多;在处理W3条件下,以处理M2最多。单株蒴果数在W1、W2条件下,以处理M4最多;在W3条件下,以处理M3最多。千粒重在W1条件下,以处理M3最高;在W2、W3条件下,以处理M1最高。单株生产力在W1条件下,以处理M2最高;在W2条件下,以处理M3、M4最高;在W3条件下,以处理M3最高。

表2 不同处理胡麻的经济性状

2.4 不同处理对胡麻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3)表明,M2W1处理的胡麻含油率和棕榈酸含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明显,但该处理的胡麻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亚麻酸、碘值最低,木酚素含量较低,与其他处理差异明显。在W2种植模式下,胡麻的硬脂酸含量随胡麻播种量的减少而增加,亚麻酸、碘值和木酚素含量随胡麻播种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W3种植方式下亚麻酸、碘值和木酚素含量随胡麻播种量的减少而减少,硬脂酸含量随胡麻播种量的减少而增加。

表3 不同处理胡麻的籽粒品质

3 小结与讨论

国内学者对旱地胡麻适宜播种量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令鹏认为,旱地胡麻最佳种植密度为995.6万粒/hm2[5],曹秀霞等认为宁夏南部山区旱地胡麻适宜播种量为825万粒/hm2[6]。本研究提出,半干旱地区旱地胡麻适宜播种量为900万粒/hm2,在行距20 cm、株距20 cm时胡麻可获得较高的产投比,且在播种密度为行距20 cm、株距20 cm时,有利于胡麻株高和工艺长度的增加,胡麻的分茎数、单株生产力和硬脂酸含量随播种量的减少而增加,亚麻酸、碘值和木酚素含量随胡麻播种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1] 刘世海,孙 慧,魏芳红,等.旱地胡麻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0(11):59-60.

[2] 高 翔,胡 俊,王玉芬.种植密度对胡麻光合性能和氮素代谢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3,24(4):91-93.

[3] 杨建春,吴瑞香.不同栽培密度对晋亚10号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12(6):10-11.

[4] 王玉富,粟建光.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 令 鹏.密度和氮磷施用量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0(9):34-35.

[6] 曹秀霞,安维太,钱爱萍,等.密度和施肥量对旱地胡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2(1):87-89.

猜你喜欢
胡麻播量播种量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