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2014-12-28 02:56
机械职业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工业机器人

◎ 张 飞

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在国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 经过几年建设,该专业形成了“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校内实验实训室动手实践、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全过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服务面向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汽车生产、电子装配、机械加工、食品、新能源等行业企业,主要从事包含机器人本体示教编程、PLC 端控制编程、人机交互界面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调试维护等,以及工业机器人技术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基本素质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其中职业能力课程又包括职业基本能力课程、 职业专项能力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课程。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如图1 所示。

图1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图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情况调查

为全面把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创新认知度等基本情况,笔者对该专业2011 级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1.该专业学生进校时的高考分数普遍很低,有的甚至刚过大专分数线。

2.全班30 人,有29 人认识到个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3.30 人中只有2 人在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28 人对个人创新能力培养不关心。

4.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进校普遍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个人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性不高, 所以对该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在环境、手段、机制方面都有所突破。

三、高职院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

学校教师及其领导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思想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要鼓励该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院级、 省级甚至国家级学科竞赛和技能比赛, 例如工业机器人专业要开展机器人组装调试大赛、机器人编程大赛等,通过比赛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 专业导师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申报省级创新训练项目, 通过这类课题和项目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要鼓励学生考取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学生毕业时,能够有1-2 本技能培训证书、上岗证或职业资格证书。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要求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毕业前考取欧姆龙工业自动化技术(PLC) 证书、工业机器人编程员证书、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等(多选二)。 学校扶持一批专业社团(机器人应用社团等), 通过组织社团活动、讲座、 比赛等, 使社团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场所。

在社会创新环境方面, 企业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学校要发展几家与专业相关且有一定知名度和技术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 企业也要配合学校教学,把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学生课堂中去,同时也要积极吸纳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2.合理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主动性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学生在自身创新能力培养上处于被动角色。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上,始终把老师放在学生学习的主导位置。 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上也认为是“老师要我创新”,学校要合理引导,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使学生认识上升到“我要创新”的层面。

要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处于主导地位,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入学时就去参观学院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观看安川、电装等公司的机器人做演示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也经常给学生做相关的讲座和报告,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沿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其次,学校对勇于创新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一份奖品或一张奖状,都能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推动力。

3.课堂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为主,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 这种培养方式,极大地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积极性。

学校首先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下工夫, 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能为学生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服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教师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任务分析、课程分析以及教学分析,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把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到了新的高度。 目前,该团队已经开发6 门专业核心课程, 并根据学院实验实训条件编写完成了配套教材。

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上,老师也精心准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教学手段上,老师采用头脑风暴、角色互换、动手实践、动画演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向学生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积极鼓励学生向同学或老师提问,对于学生一些“奇怪”的想法,老师不能一味否定,要对学生善于思考和想象的精神予以表扬,这些“奇怪”的想法,也许就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老师在课堂上也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有所重视,也要适当地向学生教授创新方法和技能。 最后,老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融洽的学习氛围。

4.引入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学生共同创新

学校引入相应激励机制,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首先鼓励老师勇于创新, 并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引入教学。 对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技能竞赛的老师给予物质奖励。 对于学生,学校经常举办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并对学生的新想法、 新发明、 新制作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同时要允许有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的学生开办公司, 并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校要奖励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对创新大赛得奖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并在学生毕业时优先考虑推荐工作。

5.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

要更好的实行创新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教师是根本保证。邓小平曾指出:教师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所在。 所以,学校在教师数量、教学水平、队伍结构方面要下大功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引进一大批青年教师并充实到教学一线。该专业与日本电装公司、安川机器人公司、金石机器人常州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一个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该专业教学团队被江苏省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3%,兼职教师比例为27%, 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老师占72%。团队经常派老师到国内外公司培训学习,并安排老师到企业社会实践,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水平,同时也把企业的新技术带回课堂。 学校也鼓励老师进一步到高校进修, 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并对进修老师给予经济资助。

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创新性人才,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学校。 本文论述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和措施, 这些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先关的其它专业(如自动化、电子技术等)。 总之,学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把相关政策和手段付诸实践, 真正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的创新性人才。

[1]韩玲,顾俊凯.改革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 2010,(6).

[2]闫永.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2, (9).

[3]李艳坡.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0.

[4]谭坤元.创新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相关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工业机器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工业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