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钢穿孔缺陷的控制实践

2014-12-30 06:48供稿李卯华刘艳华赵德忠LIMaohuaLIUYanhuaZHAODezhong
金属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渗碳体轴承钢钢锭

供稿|李卯华, 刘艳华, 赵德忠/LI Mao-hua, LIU Yan-hua, ZHAO De-zhong

轴承钢穿孔缺陷的产生是由于钢坯在加热过程中,钢锭(连铸坯)入炉温度过低,在升温过程中,受到轴承钢钢坯本身的高含量碳化物、非金属夹杂、气泡、偏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热应力、和冷却应力和钢锭内部的残余应力相叠加,造成应力集中[1],在晶间结合力最薄弱的地方产生穿孔缺陷(由于这种缺陷产生时伴有响声,也称内响裂[1]),形成宏观孔洞的质量缺陷。从而使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显著下降,成为过程废品,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在连轧机组中可能因出现穿孔而损伤或损坏机械设备。

轴承钢工艺路径及轴承钢化学成分

工艺路径

3.16(5)t电炉锭*(连铸坯)→均热炉(加热炉)→800初轧机→24架连轧机→保温→退火→检验→成品精整→上交

化学成分

表1 GCr15轴承钢的标准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轴承钢穿孔的产生原因分析

轴承钢的含C量较高,一般在0.95%~1.05%,并且还含有一些合金元素,如Cr、Mn等。轴承钢属于高碳过共析钢,在常温下的组织组成物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所以相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2]。铁素体是体心立方晶格,渗碳体的塑性和韧性非常差、硬度高,所以轴承钢的特性是在低温阶段导热性差、几乎没有塑性、硬而脆。在铸锭(连铸坯)冷却过程中,其含C量,冷却速度和断面越大,冷却应力越大,缺陷产生的几率就越大,在热加工的加热过程中,在坯料的应力集中处(非金属夹杂、气体、偏析、微裂纹)产生穿孔缺陷,因此轧制过程中出现穿孔的主要原因是钢锭内部存在组织应力,如何减少钢锭内部应力是关键[3]。如图1所示,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穿孔缺陷的高温和室温时的外观形貌。

图1 轧制过程中出现的穿孔缺陷的高温和室温时的外观形貌

轴承钢穿孔的产生位置分析

模铸钢锭

特钢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以3.16 t锭型为主,实际穿孔缺陷90%出现在锭身2/3的地方,即钢锭帽口处下200~300 mm处。原因之一是因为该位置相对小头端的截面要大很多,冷却应力和残余应力较大;其二,该部分是利用下铸法浇注的钢锭上部在浇注和镇静的过程中,其夹杂物和低熔点物质等上浮的聚集区域,因而成为应力集中区域。从均热炉加热出钢过程中,宏观来看在钢锭帽口沿下方200~300 mm处发生穿孔断裂,见图2。

图2 模铸锭加热后穿孔形貌

连铸钢坯

连铸坯的实际穿孔缺陷的位置无一定的规律,但发生穿孔的位置往往多聚集夹杂(渣)等非金属物质。

钢坯穿孔处的显微组织

从显微组织可看出,组织为正常退火后的球状珠光体。奥氏体晶粒未见明显粗大,无魏氏组织,原始奥氏体晶界有渗碳体析出,并形成封闭碳化物网状,从缺陷位置的组织看,基体组织中存在有沿着渗碳体开裂的显微裂缝,裂纹周围可见明显的脱碳层,如图3、图4所示。

图3 断口边缘处显微组织(×400)

图4 基体显微组织(×400)

坯料入炉状态对穿孔缺陷的影响

表2 轴承钢生产出现穿孔情况统计

从表2可看出,坯料入炉温度对穿孔缺陷的影响较大,2009年9月份以来,加热车间生产滚珠钢模铸锭62炉740支钢锭(坯), 室温入炉部分炉次钢锭出现穿孔缺陷计36支。执行≥400 ℃入炉钢锭(坯),从未出现过穿孔缺陷。

防止产生穿孔的方法和措施

特钢厂生产的3.16 t模铸锭锭型和连铸坯(350 mm×470 mm)属于大截面钢锭。鉴于轴承钢模铸锭的截面越大,冷锭冷却应力越大,冷锭入炉生产时产生穿孔缺陷的几率就越大。轴承钢在生产过程中原则上不允许变冷,杜绝冷锭入炉是预防穿孔缺陷的关键措施。

如果预知滚珠轴承钢执行不了热送温装工艺的,必须在铸钢进保温坑内缓冷,不可空冷;

均热炉坑代替保温车功能进行缓冷,对于不可避免变冷的轴承钢锭,必须进缓冷坑并且要求点燃一个烧嘴,保证坑内有一定温度,使钢锭(坯)在冷却过程中有一缓冲时间,禁止空冷,防止冷却速度过快,减缓冷却应力;

对均热炉坑炉温和表温有差异的进行重新标定,稳定执行加热工艺、温度和升温速度;

冷锭备坑温度≤400 ℃,800 ℃前升温速度减慢,为≤80 ℃/h;

严肃均热炉中滚珠轴承钢翻身工艺、保证温度均匀,待轧降温制度等;

加热炉中室温入炉坯料控制预热段和加热二段的炉温,装出钢速度均匀。

取得的成效

对轴承钢变冷锭的生产工艺执行,在生产加热初期的升温速度严格按照工艺执行为≤100 ℃/h(车间采取措施为≤80 ℃/h),要求操作工做到三勤,即“勤观察、勤调整、勤推砂封”,加强工艺执行和监督力度,自从车间采取以上相应措施以来,总共生产了70炉次270支滚珠钢,全部为冷锭装炉,未产生穿孔缺陷。

结束语

穿孔是一种应力类型缺陷,杜绝冷锭(坯)入炉是预防穿孔缺陷的关键措施;

坯料铸造过程中,保证钢锭(坯)的非金属夹杂、气体、偏析、微裂纹在合格范围内,避免应力集中;

冷装坯料热送,保温环节,保证缓慢冷却,避免冷却应力和残存应力过大;

均(加)热初期,减慢加热速度,避免加热应力。

[1] 刘文,王兴珍. 轧钢生产基础知识问答. 第2版.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113, 194

[2] 崔忠圻, 刘北兴.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出版社, 1998: 106-122

[3] 曹季林, 毛志刚, 赵向政. 大型钢锭轧板开裂和穿孔缺陷分析及浇铸工艺优化. 特殊钢, 2013, 34(4):36

猜你喜欢
渗碳体轴承钢钢锭
GCr15轴承钢球化退火工艺的模拟试验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低碳低合金钢时效过程中Mn在α-Fe与渗碳体间重分布特征
GCr15轴承钢的ELID超精密磨削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帘线钢丝湿拉过程渗碳体扩散行为研究
热处理对钢材组织的影响
PMO凝固均质化技术在连铸GCr15轴承钢生产中的应用
改进底注钢锭模锁紧方式
大气下注钢锭浇注工艺改进研究
压钳口工序对钢锭冒口端缺陷位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