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2014-12-30 05:04李若韩雪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发展模式公共图书馆

李若+韩雪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

摘要:文章在国内省级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辽宁省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平台选择、服务内容供给、服务模式、运营模式,结合辽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VPN和OPAC,以中心城市图书馆为资源核心、县区图书馆为传输节点、乡镇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终端的三级信息资源传输服务模式;综合分析WAP、3G、SXS、云计算等客户端传输技术,基于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分析了3G+云计算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09-04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李若(1964-),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韩雪(198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图书馆移动服务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L13BTQ010。目前,国内各省级图书馆大都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或研究,有的甚至已经全方位、多层次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我国31个省级馆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情况,针对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从而建立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中心,各市级图书馆为节点的区域性移动图书馆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全方位、更加便捷的文献服务。

1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的现状

笔者通过对我国31个省级馆的综合调研可知,我国有 17家省级馆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比例已经超过一半(见表1)。表1我国省级图书馆移动服务现状调查

图书馆名称称谓服务项目开通时间服务模式开发单位天津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学术资源(图书、期刊)导航2012WAP超星公司河北省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搜索查询及阅读,查询个人的借阅信息及续借业务2012WAP辽宁省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动态、书刊检索、全文阅读2004SMS、WAP与龙源期刊合作黑龙江省图书馆移动图书馆馆藏查询、图书导航、期刊导航、泛舟阅读等2008WAP超星公司吉林省图书馆掌声吉图读者指南、移动阅读、在线展览、留言板、最新公告、国图专栏、我的图书馆等2005SMS、WAP北京英富森公司上海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上海与世博、我的图书馆、讲座、分馆导引、电子书、书目检索、手机讲座预定、读者咨询等2009WAP、

客户端上海技术情报

研究所福建省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简讯、讲座、读者指南、论文导航、电子书导航、期刊导航、最新公告等。电子资源书目查询及阅读SMS、WAP与龙源期刊合作江西省图书馆掌上赣图馆藏查询、图书导航、期刊导航、泛舟阅读等2012WAP超星公司广东省立中山

图书馆移动图书馆自助查询、自助借阅、搜索和阅读数字资源2011SMS、WAP中国移动广州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

图书馆移动广图最新公告、文化与图书馆、广西文坛、龙源期刊等查询与阅读2011WAP与龙源期刊合作(续表)

图书馆名称称谓服务项目开通时间服务模式开发单位重庆图书馆掌上重图查询借阅信息、预约、续借、下载电子书刊,提供入馆指南、读者互动、讲座预告等查询2011客户端与龙源期刊合作山东省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馆藏查询、图书导航、期刊导航、泛舟阅读等2012WAP超星公司南京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公告动态、书目检索、图书续借、视频点播、电子期刊阅读客户端海南省图书馆馆藏查询、图书导航、期刊导航、泛舟阅读等2013WAP超星公司河南省图书馆阅读图书、报刊2012湖北省图书馆移动阅读平台检索和续借图书、书目查询、新书通报、催还、超期提醒首都图书馆掌上图书馆书目查询、续借、新闻资讯活动浏2011客户端1.1主页服务设置

将移动图书馆专栏或者浮动窗口设置在图书馆主页网站上,并伴有提示,有利于帮助读者快捷了解移动图书馆服务。笔者调查的31所省级图书馆有 15家在主页上专门开辟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栏目,尽管称谓有所区别,但大同小异,内容相近,目标一致。

1.2服务方式及现状

辽宁省图书馆率先在2004年联合数据商推出移动图书馆服务。之后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其他省级馆陆续在2009年之前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据调查,有17个省级图书馆积极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迎合用户的高端需求,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图书馆访问人气显著增加。

移动图书馆的功能分为资源介绍查询基本业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和参考咨询、投诉建议等几个方面。读者可以将手机号码绑定,通过个人选择所需的服务内容,完成个性化的定制。在基本业务方面,利用移动图书馆可以进行书目查询、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和续借等服务。短信服务、WAP网站、客户端是目前图书馆移动服务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还有一种方式是在主页网站专题栏目下配备下载客户端的说明文字,如二维码扫描。

通常情况下,读者需要在移动图书馆先完成注册,然后登录移动阅读平台获得认证。如最先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辽宁省图书馆等是利用读者证号( 一卡通、读者卡) 注册。更直接的方式是用身份证号注册, 如上海图书馆。最简单的是吉林省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等,无需注册, 直接可以登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读者对阅读方式要求的不断增多,移动阅读深入人心, 数据提供商不失时机地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检索以及部分免费资源。读者注册登录后, 可以在线阅读或下载部分电子资源。

李若,韩雪:辽宁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李若,韩雪:辽宁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1.3建设模式

移动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当前的移动图书馆大多依靠外借数据商的力量来建设,自主开发的很少。

2辽宁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原则endprint

2.1统一检索与全文阅读有机结合

目前图书资源主要是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类。随着电子图书资源的增多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有超过纸质资源的趋势。移动图书馆建设需要实现统一检索和全文阅读功能。移动图书馆应将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加以整合,采用统一的检索语言,建立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电子资源跨库跨平台检索,让用户可以对馆藏进行统一搜索。移动图书馆不能仅仅提供书目信息检索和简单的借阅信息查询服务,必须建立全文索取和全文阅读的功能。

2.2后台管理与个性服务有机结合

图书馆在开展移动图书信息服务以后,将进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中,这同时将会给图书馆的借阅基础工作带来新的考验。此外,图书馆要考虑如何为读者实现个性化搜索、个人定制信息保存、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等。通过移动图书馆的“后台管理”模块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功能称之为后台管理功能。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服务需求复杂多样。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公共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同时注重读者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读者可以设置个性化搜索条件,根据需要查看,并能够保存和收藏浏览历史。

2.3文献浏览与文献传递有机结合

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实现文献的检索、浏览和传递。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包括:专用文献资源在统一平台的显示、设定浏览权限和文献的传递。读者在检索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后可进入界面全文浏览,在选定了所需信息后,可选择下载或发送邮件,以满足读者利用深入阅读和研究的需要。

3辽宁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3.1辽宁省移动图书馆的中心总馆

总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和枢纽的地位,在图书馆服务规范、文献资源采访编目、网上信息咨询、人员业务培训、技术保障、合作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主导、引导和辅导的功能和职责。总馆应本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原则,整合地区图书馆资源,建立地区图书馆联盟,积极倡导共建共享,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辽宁省图书馆在辽宁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起到核心与纽带作用,应该成为辽宁省移动图书馆的中心总馆。

3.2大型市级综合图书馆作为区域节点

对于辽宁省而言,要建立移动图书馆,除了要选择位于省会沈阳的辽宁省图书馆作为中心总馆以外,还要选择省内有影响力的大中型城市的综合图书馆作为区域节点。经过考察,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认为选择沈阳、大连、鞍山为一级区域节点;锦州、抚顺、本溪、辽阳、丹东、盘锦为二级区域节点;各市的县、区公共图书馆为末梢节点,建设一个网络移动服务框架。

3.3条件与技术支持

首先是定位问题,居于顶层的辽宁省图书馆要在资源、服务等诸多方面领先于其他成员馆。并且在空间距离上要相对居中。其他一级区域节点,要与中心馆在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便于用户就近选择实体图书馆。同时各个区域节点要有足够的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的能力。

短信、彩信、网站、App 和微信都可作为读者与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进行交互沟通的渠道,是整个系统的表现层。这些跟具体服务内容和业务逻辑没有关联。

4.1构建图书馆城域计算机网络

在各成员馆之间架设网络联系,要利用虚拟专用网( VPN) 技术构建城市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成员馆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网络中心,较大的图书馆可通过VPN 技术与网络中心连接。

4.2建立图书馆网络与数据中心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搭建云服务,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应用负载分担。各市级图书馆应负责构建城市图书馆网络与数据中心,保证硬件存储和运算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容灾技术等。

4.3完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当前,大中型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所采用的系统形式各异,标准不一。在移动图书馆服务背景下,要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处理单一图书馆业务,也要有能力兼容多馆业务。自动化系统通过处理各成员馆读者、资产报表、账目报表来反映文献所处状态和位置,实现整体与个体图书馆的权限管理与统计分析。要按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思路,来规划和架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基础业务上保持各馆业务系统相互兼容,并为各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预留系统接口。

4.4形成技术管理与维护体系

由省级图书馆牵头,各市级图书馆参与的图书馆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难题分解。具有技术支持能力的省级公共馆,将专业、复杂、多学科融合,同时在技术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安排专人负责。将城市图书馆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十分必要,如对网络设备的监控、信息资源的监控、各种相关服务的监控等,这便于省级图书馆全面掌控整个平台的运行与服务状况,同时也便于各参与馆对本馆乃至全市情况的了解。

5移动接收终端的选择

5.1移动终端

移动图书馆通过移动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与服务。用户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无线网或者数据流量访问图书馆,获得各项服务。图书馆将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数字化技术切实应用与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中。用户通过手持终端设备随时可以检索馆藏纸质书刊,可以随时访问并免费获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服务更加主动和便捷,用户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和高效。移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互动有效的平台。

5.2移动通信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移动图书馆可使用WAP、3G 、4G和云计算等技术。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布到WAP 网站上,建立统一的跨库服务平台是WAP 技术的工作原理。服务平台包括数据层、服务层、交互层。3G是基于宽带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融合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技术的优点。它能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有效地支持无线网接入和无线多媒体业务,其终端能够以任意方式实现高质量的移动传输。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云计算应用可以将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于云服务器中,用户在移动终端上通过浏览器接入云存储器即可自行选择所需资源。

WAP、3G、4G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之处。WAP 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建设,其扩展性强,但传输速率慢;3G 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系统传输速度快、媒体多样化,但移动终端使用范围较小;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便于实现数字资源的规范统一,适用于多种终端设备的定制服务,同时也能提供多种拓展服务。因此,笔者认为,3G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是未来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支撑,将二者相互融合用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6结语

目前辽宁省图书馆虽然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但是移动服务没有覆盖全省各市级图书馆。在移动用户大范围普及的形势下,辽宁省图书馆要更加重视移动图书馆建设,采取以中心城市图书馆为资源核心、县区图书馆为传输节点、乡镇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终端的三级信息资源传输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化、均等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2]张恩铭.移动图书馆构建与发展取向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13(2)111-115.

[3]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9(5):52-54.

[4]魏群义,侯桂楠,霍 然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 ——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2013(1):114-117.

[5]刘贵玉.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 ,2013(3):36-40.

(编校:严真)endprint

2.1统一检索与全文阅读有机结合

目前图书资源主要是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类。随着电子图书资源的增多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有超过纸质资源的趋势。移动图书馆建设需要实现统一检索和全文阅读功能。移动图书馆应将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加以整合,采用统一的检索语言,建立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电子资源跨库跨平台检索,让用户可以对馆藏进行统一搜索。移动图书馆不能仅仅提供书目信息检索和简单的借阅信息查询服务,必须建立全文索取和全文阅读的功能。

2.2后台管理与个性服务有机结合

图书馆在开展移动图书信息服务以后,将进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中,这同时将会给图书馆的借阅基础工作带来新的考验。此外,图书馆要考虑如何为读者实现个性化搜索、个人定制信息保存、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等。通过移动图书馆的“后台管理”模块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功能称之为后台管理功能。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服务需求复杂多样。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公共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同时注重读者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读者可以设置个性化搜索条件,根据需要查看,并能够保存和收藏浏览历史。

2.3文献浏览与文献传递有机结合

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实现文献的检索、浏览和传递。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包括:专用文献资源在统一平台的显示、设定浏览权限和文献的传递。读者在检索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后可进入界面全文浏览,在选定了所需信息后,可选择下载或发送邮件,以满足读者利用深入阅读和研究的需要。

3辽宁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3.1辽宁省移动图书馆的中心总馆

总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和枢纽的地位,在图书馆服务规范、文献资源采访编目、网上信息咨询、人员业务培训、技术保障、合作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主导、引导和辅导的功能和职责。总馆应本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原则,整合地区图书馆资源,建立地区图书馆联盟,积极倡导共建共享,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辽宁省图书馆在辽宁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起到核心与纽带作用,应该成为辽宁省移动图书馆的中心总馆。

3.2大型市级综合图书馆作为区域节点

对于辽宁省而言,要建立移动图书馆,除了要选择位于省会沈阳的辽宁省图书馆作为中心总馆以外,还要选择省内有影响力的大中型城市的综合图书馆作为区域节点。经过考察,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认为选择沈阳、大连、鞍山为一级区域节点;锦州、抚顺、本溪、辽阳、丹东、盘锦为二级区域节点;各市的县、区公共图书馆为末梢节点,建设一个网络移动服务框架。

3.3条件与技术支持

首先是定位问题,居于顶层的辽宁省图书馆要在资源、服务等诸多方面领先于其他成员馆。并且在空间距离上要相对居中。其他一级区域节点,要与中心馆在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便于用户就近选择实体图书馆。同时各个区域节点要有足够的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的能力。

短信、彩信、网站、App 和微信都可作为读者与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进行交互沟通的渠道,是整个系统的表现层。这些跟具体服务内容和业务逻辑没有关联。

4.1构建图书馆城域计算机网络

在各成员馆之间架设网络联系,要利用虚拟专用网( VPN) 技术构建城市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成员馆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网络中心,较大的图书馆可通过VPN 技术与网络中心连接。

4.2建立图书馆网络与数据中心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搭建云服务,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应用负载分担。各市级图书馆应负责构建城市图书馆网络与数据中心,保证硬件存储和运算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容灾技术等。

4.3完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当前,大中型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所采用的系统形式各异,标准不一。在移动图书馆服务背景下,要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处理单一图书馆业务,也要有能力兼容多馆业务。自动化系统通过处理各成员馆读者、资产报表、账目报表来反映文献所处状态和位置,实现整体与个体图书馆的权限管理与统计分析。要按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思路,来规划和架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基础业务上保持各馆业务系统相互兼容,并为各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预留系统接口。

4.4形成技术管理与维护体系

由省级图书馆牵头,各市级图书馆参与的图书馆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难题分解。具有技术支持能力的省级公共馆,将专业、复杂、多学科融合,同时在技术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安排专人负责。将城市图书馆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十分必要,如对网络设备的监控、信息资源的监控、各种相关服务的监控等,这便于省级图书馆全面掌控整个平台的运行与服务状况,同时也便于各参与馆对本馆乃至全市情况的了解。

5移动接收终端的选择

5.1移动终端

移动图书馆通过移动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与服务。用户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无线网或者数据流量访问图书馆,获得各项服务。图书馆将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数字化技术切实应用与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中。用户通过手持终端设备随时可以检索馆藏纸质书刊,可以随时访问并免费获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服务更加主动和便捷,用户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和高效。移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互动有效的平台。

5.2移动通信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移动图书馆可使用WAP、3G 、4G和云计算等技术。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布到WAP 网站上,建立统一的跨库服务平台是WAP 技术的工作原理。服务平台包括数据层、服务层、交互层。3G是基于宽带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融合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技术的优点。它能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有效地支持无线网接入和无线多媒体业务,其终端能够以任意方式实现高质量的移动传输。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云计算应用可以将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于云服务器中,用户在移动终端上通过浏览器接入云存储器即可自行选择所需资源。

WAP、3G、4G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之处。WAP 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建设,其扩展性强,但传输速率慢;3G 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系统传输速度快、媒体多样化,但移动终端使用范围较小;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便于实现数字资源的规范统一,适用于多种终端设备的定制服务,同时也能提供多种拓展服务。因此,笔者认为,3G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是未来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支撑,将二者相互融合用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6结语

目前辽宁省图书馆虽然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但是移动服务没有覆盖全省各市级图书馆。在移动用户大范围普及的形势下,辽宁省图书馆要更加重视移动图书馆建设,采取以中心城市图书馆为资源核心、县区图书馆为传输节点、乡镇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终端的三级信息资源传输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化、均等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2]张恩铭.移动图书馆构建与发展取向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13(2)111-115.

[3]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9(5):52-54.

[4]魏群义,侯桂楠,霍 然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 ——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2013(1):114-117.

[5]刘贵玉.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 ,2013(3):36-40.

(编校:严真)endprint

2.1统一检索与全文阅读有机结合

目前图书资源主要是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类。随着电子图书资源的增多和移动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有超过纸质资源的趋势。移动图书馆建设需要实现统一检索和全文阅读功能。移动图书馆应将馆藏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源加以整合,采用统一的检索语言,建立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电子资源跨库跨平台检索,让用户可以对馆藏进行统一搜索。移动图书馆不能仅仅提供书目信息检索和简单的借阅信息查询服务,必须建立全文索取和全文阅读的功能。

2.2后台管理与个性服务有机结合

图书馆在开展移动图书信息服务以后,将进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中,这同时将会给图书馆的借阅基础工作带来新的考验。此外,图书馆要考虑如何为读者实现个性化搜索、个人定制信息保存、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等。通过移动图书馆的“后台管理”模块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功能称之为后台管理功能。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各异,服务需求复杂多样。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建设必须考虑公共图书馆读者群的特点,同时注重读者个性化的服务要求。读者可以设置个性化搜索条件,根据需要查看,并能够保存和收藏浏览历史。

2.3文献浏览与文献传递有机结合

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工作是实现文献的检索、浏览和传递。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包括:专用文献资源在统一平台的显示、设定浏览权限和文献的传递。读者在检索界面进行身份验证后可进入界面全文浏览,在选定了所需信息后,可选择下载或发送邮件,以满足读者利用深入阅读和研究的需要。

3辽宁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3.1辽宁省移动图书馆的中心总馆

总馆在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和枢纽的地位,在图书馆服务规范、文献资源采访编目、网上信息咨询、人员业务培训、技术保障、合作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具有主导、引导和辅导的功能和职责。总馆应本着“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原则,整合地区图书馆资源,建立地区图书馆联盟,积极倡导共建共享,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发展中发挥推动作用。辽宁省图书馆在辽宁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起到核心与纽带作用,应该成为辽宁省移动图书馆的中心总馆。

3.2大型市级综合图书馆作为区域节点

对于辽宁省而言,要建立移动图书馆,除了要选择位于省会沈阳的辽宁省图书馆作为中心总馆以外,还要选择省内有影响力的大中型城市的综合图书馆作为区域节点。经过考察,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认为选择沈阳、大连、鞍山为一级区域节点;锦州、抚顺、本溪、辽阳、丹东、盘锦为二级区域节点;各市的县、区公共图书馆为末梢节点,建设一个网络移动服务框架。

3.3条件与技术支持

首先是定位问题,居于顶层的辽宁省图书馆要在资源、服务等诸多方面领先于其他成员馆。并且在空间距离上要相对居中。其他一级区域节点,要与中心馆在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便于用户就近选择实体图书馆。同时各个区域节点要有足够的解决问题、排除故障的能力。

短信、彩信、网站、App 和微信都可作为读者与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进行交互沟通的渠道,是整个系统的表现层。这些跟具体服务内容和业务逻辑没有关联。

4.1构建图书馆城域计算机网络

在各成员馆之间架设网络联系,要利用虚拟专用网( VPN) 技术构建城市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成员馆可以通过因特网访问网络中心,较大的图书馆可通过VPN 技术与网络中心连接。

4.2建立图书馆网络与数据中心

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搭建云服务,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应用负载分担。各市级图书馆应负责构建城市图书馆网络与数据中心,保证硬件存储和运算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容灾技术等。

4.3完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

当前,大中型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但所采用的系统形式各异,标准不一。在移动图书馆服务背景下,要求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仅可以处理单一图书馆业务,也要有能力兼容多馆业务。自动化系统通过处理各成员馆读者、资产报表、账目报表来反映文献所处状态和位置,实现整体与个体图书馆的权限管理与统计分析。要按照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思路,来规划和架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基础业务上保持各馆业务系统相互兼容,并为各图书馆的特色服务预留系统接口。

4.4形成技术管理与维护体系

由省级图书馆牵头,各市级图书馆参与的图书馆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技术难题分解。具有技术支持能力的省级公共馆,将专业、复杂、多学科融合,同时在技术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安排专人负责。将城市图书馆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的监控管理十分必要,如对网络设备的监控、信息资源的监控、各种相关服务的监控等,这便于省级图书馆全面掌控整个平台的运行与服务状况,同时也便于各参与馆对本馆乃至全市情况的了解。

5移动接收终端的选择

5.1移动终端

移动图书馆通过移动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与服务。用户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无线网或者数据流量访问图书馆,获得各项服务。图书馆将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数字化技术切实应用与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中。用户通过手持终端设备随时可以检索馆藏纸质书刊,可以随时访问并免费获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服务更加主动和便捷,用户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和高效。移动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互动有效的平台。

5.2移动通信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

移动图书馆可使用WAP、3G 、4G和云计算等技术。将图书馆信息资源发布到WAP 网站上,建立统一的跨库服务平台是WAP 技术的工作原理。服务平台包括数据层、服务层、交互层。3G是基于宽带CDMA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它融合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技术的优点。它能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能有效地支持无线网接入和无线多媒体业务,其终端能够以任意方式实现高质量的移动传输。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云计算应用可以将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于云服务器中,用户在移动终端上通过浏览器接入云存储器即可自行选择所需资源。

WAP、3G、4G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之处。WAP 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建设,其扩展性强,但传输速率慢;3G 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系统传输速度快、媒体多样化,但移动终端使用范围较小;云计算技术应用于移动图书馆便于实现数字资源的规范统一,适用于多种终端设备的定制服务,同时也能提供多种拓展服务。因此,笔者认为,3G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是未来移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支撑,将二者相互融合用于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6结语

目前辽宁省图书馆虽然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但是移动服务没有覆盖全省各市级图书馆。在移动用户大范围普及的形势下,辽宁省图书馆要更加重视移动图书馆建设,采取以中心城市图书馆为资源核心、县区图书馆为传输节点、乡镇社区图书馆为服务终端的三级信息资源传输服务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化、均等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茆意宏.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35-41.

[2]张恩铭.移动图书馆构建与发展取向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 ,2013(2)111-115.

[3]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9(5):52-54.

[4]魏群义,侯桂楠,霍 然等.国内移动图书馆应用与发展现状研究 ——以“985”高校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调研对象[J].图书馆,2013(1):114-117.

[5]刘贵玉.国外移动图书馆营销案例分析及其启示——以加拿大伯灵顿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 ,2013(3):36-40.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图书馆发展模式公共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探究
百年通图 再创辉煌
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微信环境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