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在农村中小学利弊谈

2014-12-30 10:57齐玲阁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

关键词:农家书屋;农村中小学校;建设

摘要:文章通过对偃师市部分农家书屋建在中小学校这一现象的调研,分析其利弊得失,并提出了其后续发展的一些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24-02

收稿日期:2014-07-24

作者简介:齐玲阁(1968-),偃师市图书馆副馆长、馆员。1学校农家书屋之调研

偃师的农家书屋建设始于2008年,至2012年10月,分4批完成了全市12个乡镇226个行政村的建设任务,根据四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申请表统计,有9个乡镇的27个农家书屋建在了村中的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农家书屋)。笔者对这27个学校农家书屋的建设原因、办馆条件和利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1.1农家书屋建在学校的必要性

偃师市位于豫西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北部为邙山丘陵,中部为伊洛河冲积平原,南部为万安山低山丘陵,管辖11个乡镇和一个工业园区。这些乡镇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经济条件差别较大。有些村里经济条件落后,没有村委办公地方或村部太小无法设置农家书屋。而农家书屋建设有时效要求,受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只有将农家书屋建在学校。

90年代末以来,我国进行了一轮较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规模合并裁撤农村中小学,8年时间内,我国小学总数从60.%万所减少到34.16万所,减少了将近一半,其中绝大部分在农村。这使得很多农村校舍闲置。偃师市大约有35所中小学被合并,于是一部分村委也就利用这里办公,后来学校又陆续恢复,村部本身就和学校在一个院子里,农家书屋就建在了学校,用的就是学校的房子,为方便管理,直接由学校代管,如府店镇的车里、缑氏镇的马河、邙岭乡的申阳等6个村都属于村校共建这种情况。

农家书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在几年内实现全覆盖,还要及时发挥作用,农家书屋建在学校不失为一个好地方。这样既节省了建设经费,又能提高图书利用率,于是一些乡镇领导有意把农家书屋设置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如顾县镇的李湾、中宫底,翟镇的王七、高龙镇的大屯等7个村都属于这种借力发展的农家书屋。

1.2学校农家书屋办馆条件

学校农家书屋一般都占一个教室,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书架和阅览桌椅都比较充裕,有16家还配有电脑。有7家原来有藏书,拥有最多藏书(6,000册)的是顾县镇李湾村中学,最少藏书(1,000册)的是顾县镇杨村小学,其它的5家均在3,000册左右,农家书屋建设再统一配送图书约2,000册,藏量较大。总的来讲,办馆条件优于一般的农家书屋。

1.3学校农家书屋的利用情况

在偃师市的27个学校农家书屋中,只有山化镇向阳村等6个学校每周对村民开放,其余21个大部分时间只针对学生开放。27个学校中,只有李湾学校是中学,其余均为小学,在校学生从600人至50人之间。开放时间上,有的一周开放一次,有的一周开放2~3次,其余的只是在上阅读课时才集中开放。每月的借阅量一般在600册到250册之间,图书流通率相比建在村委的农家书屋要高。服务对象上绝大部分是学生和老师,村民借阅量很少。

2学校农家书屋之利

2.1便于发展培养小读者

目前,我国社会阅读率偏低,成年人大多读书时间少甚至不读书,读书的多为老年人和学生,2011“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显示,小学生图书阅读率达84%,在小学教师问卷调查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课外阅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素质。所以发展读者队伍的重点在中小学生。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儿童时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阅读就会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将农家书屋建在学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持。即使他今后仍然在农村,仍然像他的父辈一样做农民,他也一定会与图书为友,和智慧结缘,受益一生。

2.2有利于提高图书流通率

农家书屋建设是关键,利用才是目的。建在村部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则大多由村干部兼任,管理员的兼职身份,他们往往把主要精力用在村级事务上,而把书屋的管理工作看成是自己的副业,再加上村级事务繁杂,同时他们还要务农做家务,因而他们少有时间能顾及到农家书屋的工作。由于管理、读者爱好、电视、网络等多方面的原因,建在村部的许多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成为摆设,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建在学校的农家书屋,直接面对适龄儿童,况且学校就是读书学习的地方,因此,只要管理者管理到位,图书的利用率是很高的。据统计,偃师学校农家书屋流通率是建在村部的农家书屋的2~6倍。

2.3较好地解决了管理员问题

学校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一般都由语文老师兼职,个别由其他老师或后勤老师兼管。他们都是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受过偃师市图书馆组织的专业培训。因为他们是最基层的财政供养人员,不为生计发愁,流动性也不大,因此,较之村里边由大队干部兼职或由离退休人员义务服务管理要好得多,作用发挥得也比较充分。

3学校农家书屋之弊

3.1服务受限制

农家书屋设在学校,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方面的原因,一般都在正课时间锁门,实行封闭式管理,村民不能自由出入,借阅时间受限,服务对象有偏差。统计显示,偃师市27个学校农家书屋中,21个只在寒假期间向村民开放,6个只在周六、周日选择性地向村民开放。因为不方便借阅,村民阅读量很小。而农家书屋是政府为了满足农民群众读书学习的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建在中小学不能很好地起到惠及全民的作用。农家书屋的图书大部分是根据农民大众化阅读的需要采购的,包括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综合六大类,科技图书比率达到20%以上,适合于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只有15%左右。大部分图书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服务效果欠佳。endprint

齐玲阁:农家书屋建在农村中小学利弊谈齐玲阁:农家书屋建在农村中小学利弊谈3.2不利于发挥集群效益

在村委、文化活动中心内,图书室与大队部、党员活动室、棋牌室、体育器材活动场地并存,人气较旺,村民在办事、活动、娱乐的同时能借阅图书,也能在借阅图书的同时活动娱乐,相得益彰;还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在集中开会的时候开展以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等为主体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农家书屋成为提高农民素质的基地。而建在学校的农家书屋,却难以做到这些。

3.3管理中有点不伦不类

农家书屋严格来说可以归纳到公共图书馆范畴,属农村微型公共图书馆,而中小学图书馆属于学校图书馆,两者不属于一个系统,在服务对象、藏书建设、服务项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如果用有限的经费购买图书、杂志、光盘等,会出现分歧;牵强地将两者揉到一块儿,把农家书屋的牌子、规章制度挂在教室的门上、墙上,也感觉不太妥当。

4学校农家书屋之后续发展

4.1有条件的尽快搬出

将农家书屋建在中小学校,很多当时是受条件限制的,待时机成熟时,应尽快将之迁入村文化活动中心内。经笔者调研后,目前已有首阳山镇、高龙镇、府店镇等6个乡镇的12个农家书屋从学校搬出,其中,府店镇西口孜村的农家书屋搬到村文化活动中心以来,不断有参加广场活动的人、参观文化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群众临时阅览,同时还开展了图书外借工作,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的作用,图书的借阅量也有明显的上升。

4.2改造学校农家书屋

如偃师市山化镇的向阳小学,邙岭乡的吉家沟小学等4个书屋为方便村民借阅,将书屋从二楼挪到校门口的一楼,并且又向外开了一个门,村民、学生借阅两不误。这样改造的农家书屋在文献采选、配送图书时要兼顾学生和群众的阅读需求,在借阅时间和方式上可以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集体借阅等。

4.3搞好开放工作,切实发挥作用

无论将农家书屋建在学校还是建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内,最终的目的是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因此,学校农家书屋一定要坚持定期向学生开放,同时,也要兼顾所在村农民的需求,想方设法为农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书利用率,切实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如顾县镇的杨村和回龙湾村学校农家书屋,在偃师市图书馆的指导下,推出了代借代还业务,让每名学生借阅一本好书与家庭成员共同阅读,带动家里的大人一起看书,由学生代家长借还图书,受到村民们的赞扬。

偃师市农家书屋建设是中西部农家书屋建设的缩影,将农家书屋建在农村中小学校是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既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弊大于利,笔者认为,应把它从学校搬出来,搬到村文化活动中心内,农家书屋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集体借阅、家庭读书比赛等活动。只有这样,随着条件的改善和管理措施的到位,农家书屋一定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农家书屋网.http://www.zgnjsw.gov.cn/booksnetworks/contents/405/7876.html.

[2]农村撤校并点:政策为谁而定.央视网.http://news.cntv.cn/special/thinkagain/ruralschool/.

[3]2011“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成果发布[EB/OL] . [2011-09-26].http://www.chuban.cc / jt / hw / yw / 201109 / t20110926_94189.html.

[4]张隽,专家建议把农家书屋建在村小〔N〕.中华读书报,2009-03-18.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县级图书馆促“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继续推进策略分析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