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MOOCs发展中的探索

2014-12-30 11:17刘杰冯慧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图书馆

刘杰+冯慧瑛

关键词:MOOCs;图书馆;学科馆员

摘要:MOOCs的发展已经在高校教育中掀起一场变革,文章讨论了处于其中的高校图书馆将如何与MOOCs相结合,为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发展寻找一个新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1-0044-03

收稿日期:2014-10-12

作者简介:刘杰(198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图书馆馆员;冯慧瑛(1983-),太原学院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山西省社科联2013-2014年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高校学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SKLZDKT2013100。1引言

MOOCs,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直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也称为“慕课”。兴起于2008年,由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教授最早提出。2012年MOOCs获得井喷式爆发,国际上将该年称为MOOCs“元年”。目前Coursera、Udacity、edX被称为MOOCs三巨头。通过这些平台,注册学生可以根据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例如在Coursera完成学习之后,会得到由讲师签署的成就报告,包括Coursera标志、学生姓名、课程标题及课程简介。而如果想将学习成绩和身份关联,可以通过付费项目“签名认证”来取得由提供课程的大学和Coursera颁发的认证证书,这些证书目前已经在许多欧美高校和企业都被承认。

1.1“三驾马车”的基本介绍

1.1.1Coursera。2013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Andrew Ng在开设免费课程CS229a成功之后创建Coursera,形成包括斯坦福、密歇根、宾夕法尼亚、普林斯顿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等90所大学在内的联盟。同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加盟Coursera。目前,Coursera已有556门课程,在这三大平台中,Coursera课程是最多的,覆盖领域也是最广的,注册人数已达到575万以上。

1.1.2Udacity。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ebastian Thrun将他的课程“人工智能导论”放到互联网上,开启了MOOCs真正意义上的形成。2012年,Sebastian Thrun教授创建了Udacity。现已有课程33门,主要集中在理工类,以计算机科学为主。

1.1.3edX。由麻省和哈佛大学创建,是目前第二大MOOCs平台。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edX,成为国内首先加入MOOCs的两所高校。目前edX有111门课程。

1.1.4其他。除此之外,也出现了许多新兴平台如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西班牙的spanishmooc等[1]。这些平台都是根据本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习惯来设置,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1.2国内MOOCs发展情况

随着开放教育的兴起,2013年MOOCs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人将2013年称为MOOCs中国本土化元年。在当年的7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等国内12所高校成立中国MOOCs联盟,同时宣布携手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在实现和不断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共享的基础上,逐步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扩大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群体范围,引领中国的MOOCs[2]。10月10日,清华大学发布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xuetangX.com),旨在打造中国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现在有22门课程提供在线学习[3]。

2基于学科馆员的MOOCs学习模式的构造

学科馆员是在具有某学科背景的同时,还受到过文献情报专业的训练,以此为基础向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的专业人才,是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桥梁。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扩大,学科馆员的服务也向纵深发展,从馆内走向馆外、从学科资源建设,简单参考咨询到参与服务对象的科研课题、从单一的服务台到当前多元化的服务工具以及与用户实现无距离的紧密互动等。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的服务[4]。

MOOCs的出现,不管是对高校当前教育模式,还是未来的发展走向,都有很大的冲击。教育界都在探讨如何能在这场教育革命中,重新定位自己而不至于在若干年以后遭遇淘汰。而身在其中的高校图书馆,显然已经不能独善其身。走出去,带进来,将自身优势与新科技融合,参与到这次浪潮中,虽不能成为无可替代,但也一定要努力成为高校发展中的独特存在。鉴于此,本文构想将学科馆员与MOOC相结合,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科馆员乃至图书馆的价值。

2.1学习模式的设计方法

学习模式的设计方法是根据Alan Cooper的FACE 3.0:交互设计的要点而提出的。通过评定用户的目标、行为、态度和能力倾向来定位和设计交互的模型。该过程也被称为目标导向设计,设计过程被划分成以下几个主要的部分:①调查。通过实地的与各方相关者包括学生、教师、图书馆馆员、技术人员以及学校领导等进行交流,了解预期的使用情况。这个阶段主要是听取相关对象意见。通过灵活的面对面问答不断修正和加深问题调查的提法。②角色模型。通过对与用户面谈和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构建人物角色模型,如授课者,听众对象等,分别对其目标和需求进行预定位。③需求定义。在用户需求的角色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内容场景以描述理想的用户体验理想的平台。通过反复对用户需求、组织目标和技术约束进行评估,最后明确产品的功能,确定优先级列表。④设计框架。在应用原则和交互模式设计功能的基础上,对设计草图和行为描述界定交互框架。使用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深刻理解用户对这种学习模式的需求,对其目标,需求,行为,能力以及态度都能充分地了解,最终让该模式能够满足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的需求,进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endprint

刘杰,冯慧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MOOCs发展中的探索*刘杰,冯慧瑛: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在MOOCs发展中的探索*2.2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针对MOOCs这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学科馆员自身应该对其有一个相当的了解。如它的起源,发展和未来的走向,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台,国内高校参与的情况,参与的课程,教师的授课方式、课程的制作过程,技术的要求等众多方面。就自身而言,学科馆员要对MOOCs有正确的认识,它的出现并不是要抢夺本校教师的“饭碗”,它在给全球的尤其是本校的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和优秀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潜在地促进教师转变思想和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双赢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再对MOOCs进行广泛的宣传,给学校的师生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并主动进行熟悉和参与,以免在之后的课程参与过程中出现因前期准备不充分而无法继续下去的情况。

2.3调查相关对象

在全校的教师、学生以及高校领导对MOOCs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之后,图书馆作为该学习模式的发起人,从学校领导到教师以及学生三个角度设计问卷,设计三种有针对性地问卷,如针对高校领导,主要是侧重于帮助他们了解MOOCs并积极获取他们对该模式的认可和支持。针对教师,则侧重于该模式对他们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改变所起的作用,以及对他们未来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益处。而针对学生用户,则更倾向于调查他们感兴趣知识的获取方式和渠道,从而能改进他们被动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模式。将这三方面的统计数据作为学科馆员开展MOOCs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4角色模型的构建

因为有前期三种不同指向性的问卷调查,该模式就以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三种人物角色为基础来进行人物角色模型的构建。通过确定行为变量、将受访用户映射为行为变量、区别重要的行为模式、合成特性和相关的目标、划定人物角色类型这五个步骤来完成基本角色模型的构建。除此之外,还可借助于其他模型,如心理模型图、工作流程图、交流模型图等方式来辅助进行。

2.5需求定义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完成确定该模式角色的期望并构造角色所需要的背景和场景。该阶段将来需要通过问题和愿景称述、头脑风暴、性别角色期望、构建情境环境、学习模式的必要功能这几步来进行需求的定义。

3学科馆员与学习模式的实现

该模式的完成,最初以两种形式同时存在。一种是将已经在网络上公布的非本校的,但是与本校课程重合或者类似的课程进行引进或者介绍,这种形式在模式完成的初期,是占主要地位的,在短时间内应该也会以该种方式为主。另外一种形式是本校教师完成的课程,这种课程离不开学校以及院系的支持、技术的支撑、教师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多种因素决定,因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希望这种形式将来能够成为该学习模式的主要力量,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会间接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影响高校的未来发展。

3.1外校MOOCs的引进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科馆员在MOOCs平台上看到有相关专业的课程要开始时,首先要提前开始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对授课教师本人和授课的习惯进行了解,有条件的图书馆或者是学科馆员可以提前与授课教师进行联系,了解更多的情况。而这些,要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听课的学生进行讲解,作为课前辅导。开课之后,学生在与全球的同学进行交流的同时,学科馆员也可以组织本校选择相同课程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后的讨论或者作业的完成。学科馆员在这其中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在资源检索和论文完成方面提供帮助。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科馆员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同时也能发掘图书馆更有深度的服务,改善图书馆和馆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3.2本校MOOCs的建立

如果本校的教师有兴趣或者有意愿自己建立MOOCs课程,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完成过程中。学科馆员参与到MOOCs中,其实也有其天然的优势的。MOOCs的开设并顺利地进行下去,单靠授课教师是无法完成的。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以及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资源优势和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利用这几方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可以与授课教师从最开始初步的探索,到最后成功完成一门课程,共同学习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在将来MOOCs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时,高校图书馆、馆员以及授课教师也不至于在这场教学革命中无从下手,失去自己应有的位置。

4展望

就目前我国高校发展情况而言,现在国内只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这几所有实力的高校在与国际MOOCs的三大组织进行合作,将本校有实力教师开设的课程,分别放到各自参与的平台上,供全球学生选择和学习。而其他实力较弱的高校,尤其是中西部的众多高校,有的也许对MOOCs还并不了解。有的高校、教师在了解到相关内容后,产生抵制情绪,本能地对MOOCs排斥。现在国内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已经非常不平衡,强势学校再通过MOOCs平台将本校优秀的课程放在网上公开授课,会导致无论在哪方面都存在劣势的高校产生很大的压力,更不要说与国外顶级名校竞争。虽然在短期内,或许因为语言问题,两者之间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但就目前的调查情况而言,国内将MOOCs使用对象集中在高校或者是有同等及以上学力的学习者身上,未来的趋势也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盘点】全球10大新兴MOOC平台[EB/OL]. [2014-03-16].http://mooc.guokr.com/opinion/437537/.

[2]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上海交通大学联合顶尖大学引领中国Moocs[EB/OL]. [2014-03-16].http://news.sjtu.edu.cn/info/1021/137737.html.

[3]MOOC学院.清华:学堂在线,打造最大中文MOOC平台[EB/OL]. [2013-10-17].http://mooc.guokr.com/opinion/437488/.

[4]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8(2):6-10.

(编校:周雪芹)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图书馆
图书馆
基于学习路径图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体系探究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化发展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探析
小型研究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探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