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

2015-01-01 21:43孙海曼
财会学习 2015年16期
关键词:财会人员常态管理制度

◎ 文/孙海曼

新常态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思考

◎ 文/孙海曼

会计监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文章通过分析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我国经济告别年均10%的高速增长期,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进入优化调整期。讲效益、重品质、有质量、代价小、生态佳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会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既面临机遇也遭遇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会计监督,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不断完善。但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会计监督意识不强、对会计监督认识不准确

会计这门传统学科(职业)虽然是以记录、计量为本发展起来的,但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早已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日常记录、计量中解脱出来。记录、计量只是会计最基础的一个职能,但不是最重要的。笔者认为新常态下,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最应该被强调的。但现实情况是,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自身仍然将记录、计量作为会计工作的全部。要想在一个会计监督意识不强的单位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是很难的。另一方面,提到会计监督,不少人认为是会计人员自己的事,与己无关。或认为是在“找茬”,跟领导过不去。被监督者不理解、有抵触情绪,监督者也为难。这些思想或认识的存在是会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的最大障碍。会计监督首先是单位的“自清”,习总书记提到的“照镜子”、“正衣冠”表意是人的自我监督。作为单位,运行管理活动中的自我监督最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会计监督中。会计监督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体系,在实际实施中,需要单位全体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才能很好开展,取得良好效果。

(二)保障会计监督实施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包括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和执行。在新常态下,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未能适应发展需要,没能及时构建一套完整的,与财务监督工作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有些单位一些制度一用就是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其内容跟国家、省市新颁布的相关规定完全脱节。及时更新调整管理制度与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同等重要。比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经费支出管理办法,认真学习理解这些办法,将其融入本单位管理制度,并运用到单位的日常管理控制中。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养参差不齐,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构成比例较低;会计监督基本知识及配套制度的全员普及率低

会计监督是一项以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为主、全员参与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行为。财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高低、知识的更新和单位职工对会计监督常识的认知决定了会计监督执行的效果。现实状况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会计员和初级职称人员占据重头,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会计岗位工作的情况也不少见。

另一方面单位职工不主动了解会计监督配套制度,在会计监督的执行中就会给相关人员带来执行的难度,最终将整个会计监督工作再次转移给财会人员。以此,循环往复,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会计监督执行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二、新常态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和完善: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尤其是单位领导的会计监督意识,转变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保证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监督的有效执行是关键。从这点看来,会计人员、单位领导的最终目标是统一的。单位领导会计监督意识的树立和加强能给会计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会计监督工作开展起来也会相对顺利;会计监督通常被误解为“找茬”、“挑毛病”。其实说到底会计监督是一种服务职能,通过会计监督能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提升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此外,强化预算控制等事前会计监督和事中会计监督同样很重要。“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羊未亡就动手补圈,岂不更好。关口前移,从传统的单纯的事后监督扩展至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参与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构建会计监督的制度基础

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单位管理制度是会计监督的有力工具。内部控制在企业已经是一项发展成熟的监督管理体系。2012年11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该制度正式引入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会计监督的实质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广义的经济活动贯穿于单位管理的每一方面。而内部控制正是这样一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工具,这正契合了会计监督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以该规范为纲领,结合自己单位业务管理特征,制定科学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财会人员对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的学习和全员对会计监督运作机制的学习

会计监督具体包括政策性监督和技术性监督,这两方面的监督都要求财会人员业务素养的提升和知识的更新,尤其是对当前政策法规知识和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掌握。“打铁还需自身硬”,单位财会部门业务水平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单位会计监督效果的好坏。会计监督配套制度不能锁在柜子里,落实在纸上。组织单位职工进行系统的认知学习,提高全员参与会计监督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不可忽视的。只有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知,才能理解会计监督工作、支持会计监督工作,在整个单位形成一个“人人讲监督、人人行监督”的良好氛围。

[1]罗开造.试谈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01 ) .

[2]郭安明.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5 (02 ).

[3] 王玉宝.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探讨[J].商业会计,2013(6).

[4] 赵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2012(36).

[5] 徐志英.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构建研究[J].企业导报,2012(9).

(作者单位:济宁市园林管理局)

猜你喜欢
财会人员常态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成因和对策分析
——基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视角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西方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启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