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视角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分析

2015-01-02 12:34温春娟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现代服务管理系北京10244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新发批发市场北京市

■ 温春娟(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现代服务管理系 北京 102442)

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解决北京这一超大型城市面临的“城市病”问题,保障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的有效运转,中央决定疏解北京部分非首都核心功能。按照中央要求,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是功能疏解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发地市场为例,简要分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背景下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走向。

超大型首都城市对农产品供需平衡提出挑战

第一,人口剧增需要巨量的农产品供给。随着城市功能的集聚,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北京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见表1),保障城市的食品供应安全,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第二,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加大了对蔬菜、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饮食观念也在发生着转变:粮食消费下降,蔬菜、高蛋白食品消费在逐渐增加。2008年后,北京市农产品需求增长势头迅猛(见表2)。第三,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剧了北京市农产品供需矛盾。北京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城市化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加之农业生产利润低,种植行业从业人员收入相对较少,致使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北京市农产品产需缺口非常大。2013年,北京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3.1万公顷)(见表3)仅占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5630万公顷)的0.15%,但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2114.8万)(136072万)却占全国总人口的1.55%,人均农作物种植面积是全国的1/10。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首都核心功能有效运转的重要基础

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要有其基础性功能来保障,这些基础功能不但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质和承载能力,更影响着城市的安全稳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这样的城市基础功能部门。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实际上有 26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农产品流通已经形成以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性批发市场为特色,小型区域性批发市场为补充的格局。其中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 9 家,小型区域性批发市场 8家,产地批发市场 4 家,专业性批发市场5 家(郭崇义等,2011)。经过多年发展,基本进入稳定期,形成各自特色。

新发地市场成立于1988年5月,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国内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至2014年底,新发地市场有固定摊位5558 个、定点客户8000 多家,年交易各类农产品1450 万吨,交易额536 亿元,担负着首都80%的蔬菜、水果供应(非特别注明外,本文所引用新发地市场数据,均由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

第一,新发地市场是保障首都市民日常生鲜食品供应的主力军。新发地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产品,是首都“菜篮子”、“果盘子”的主要提供者,日吞吐蔬菜1.6万吨、果品1.6万吨、供应量占全市80%以上,日交易生猪3000多头、羊3000多只、牛500多头、水产1800多吨。新发地市场还是首都粮油、调料等农副产品的主要保障地。新发地市场业务已经辐射到全国及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第二,新发地市场是首都应对不时之需的战略储备库。近年来,为保障首都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供应,新发地市场实施了“内升外扩”发展战略,积极把市场业务向生产源头和零售终端同步延伸。为确保首都一年四季不断供,按不同季节特点,在北京周边和全国农产品主产区投资建设了13家分市场和500多万亩生产基地,通过入股、签约等多种形式,确保首都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加大了储备设施、运输设备的建设力度,提升运行保障能力,确保紧急情况时,有货可运,运得进来,起到了战略储备作用。

第三,新发地市场是首都食品安全的保障。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新发地市场为保障首都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严密的监测制度,严格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对风险较高的鲜肉、肉制品、豆制品等实行“场厂挂钩”、索证索票、随机抽检等制度,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出市场。对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按产地分品种进行每日采样检测,流动检测车进入市场交易区内机动作业,对各类蔬果类农产品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快速定性检测。通过完善检测制度、提高检测标准、运用现代化的检查设备,确保进入市民餐桌的食品安全可靠。“新发地”商标被工商总局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

新发地等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不能满足首都核心功能要求

(一)经营方式落后且对农产品生产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

新发地市场仍以传统的摊位交易为主要模式,服务功能尚停留在大集贸市场阶段,仅起着提供集中交易场所的作用。交易方式以即期现货交易为主,大多采用一对一的对手交易。交易方式往往是人货同行,买主在验货基础上讨价还价,结算则通过现金收付。这种即期现货交易方式发挥不了对农产品的价格发现和产业引导作用,甚至还是农产品“买难”、“卖难”周期性循环现象的重要诱因。随着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全方位、多触角冲击农产品流通领域,新发地市场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其集散中心的固有优势开始弱化,经过长期培育的品牌价值开始衰减,多年积累形成的首都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面临挑战。

(二)用地粗放且使用效率不高

新发地市场位于城市绿化隔离带地区,按照市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绿隔地区按照每个劳动力人均50平米建筑指标配置产业及相关配套设施用地。新发地市场法定占地面积仅为150 亩,但实际占地1820 亩。由于市场大量占地没有获得规划许可,只能以简易的大棚代替永久性设施建设。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支撑,新发地市场多为简易设施,用地粗放,土地产出率低。

(三)新发地市场是北京“城市病”的重要节点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支持,新发地市场所在区域交通、公用、环境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新发地市场地区日均车流量3 万多辆(次)、客流量6万多人(次),已成为首都的严重拥堵点之一。市场交易产生的环境污染、秩序混乱现象,既影响了当地居民生活,也影响了国家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

基于首都核心功能要求重塑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

第一,发挥城市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将新发地地区建设成为首都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产业园。要充分认识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对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重大作用,在大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城市安全运行的保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发地市场已经在河北高碑店开发建设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仓储、库房、净菜加工等功能将转移到高碑店,每年可减少565 万次物流车辆进京,可疏解北京相关从业人口30 万人(王安顺,2015)。但北京新发地仍然是蔬菜进京后的物流配送中心,要从健全完善城市功能的高度,抓住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契机,按照城市重点功能区的标准,做好新发地市场的规划和建设,将新发地地区打造成为首都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产业园。

表1 2008-2014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 单位:万人

表2 2008-2013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农产品数量 单位:元

表3 北京市农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万公顷

第二,利用互联网手段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业态,打造国家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现有新发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为龙头,转变传统交易方式,选择在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方面有所建树的战略投资者,参与新发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可重点研究开发产品展卖(即京东模式)、企业商铺(即淘宝模式)、市场联盟、组织货源团购等新的商业模式,培育竞争优势。整合新发地现有交易摊贩、专间,建设现代化农产品展示中心,设立配套设施完善、环境友好、适应消费者体验需求、适应现代交易方式的农产品展示中心,逐步取代传统露天和大棚式对手交易,节省市场用地。

第三,打造农产品物流调度指挥中心,构建新型社区零售终端网络平台。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技术,建立新发地农产品物流调度指挥基地,实现对服务首都农产品配送车辆的统一信息、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构筑跨区域、高效、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在已有遍及六区(县)约百家便民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居民社区服务设施和人员,加大新建便民店力度,吸纳社区超市、菜店、水果店等加盟,开展配送和提货业务,形成规范化、网格化、连锁化、互联化的社区便民店服务网络。社区便民店管理上,统一标识、统一信息、统一管理,成为新发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加盟提货点。这样,既满足消费者对于蔬菜、水果等鲜活商品亲自挑选的心理,提高客户体验和便利度,又提升物流配送体系的利用率,增加社区零售终端新的经营方式。

第四,打造国际农产品高端商务总部基地。通过聚集农产品科技、金融、结算、籽种、物流、配送、交易、展示等要素,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段,建设国际农产品高端商务总部基地,推动国际农产品高端商务中心与首都金融功能区的融合发展。发挥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合作,在新发地现有涿州、高碑店、定兴、赤峰、大同等分市场基础上,在首都周边区域发展分装加工中心,培育、引导北京周边地区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立主要农产品的品质、规格、加工、包装等系列标准。

第五,实施环境改造工程,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周边建设成宜居之地。要按照世界城市的标准,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整体规划设计,严格控制建设强度。按照经营创新和功能提升的要求,完善市场内部功能分区。腾退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实现城市绿化隔离带规划。加大市场及周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及周边交通组织的规划设计,制定治理市场周边交通拥堵专项方案,破解交通难题。完善市场垃圾、污水、消防等基础设施规划,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解决环境脏乱问题。

1.孙倩,穆月英.北京市居民蔬菜消费特点及消费需求系统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2(12)

2.阎晓军,赵安平.北京市蔬菜市场预警研究—基于数量供应安全角度的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5)

3.郭崇义,庞毅.北京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营销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

4.王安顺.动批疏解没有回旋余地.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4/20/c_1115026754.htm

5.谷树忠.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北京观察,2014(6)

6.文魁.首都功能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城市管理与科技,2014(4)

7.程蕾,王道平,李锋.我国大城市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及规划框架—以北京市为例.北京社会科学,2011(6)

8.穆月英.北京市蔬菜产业经济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新发批发市场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北京新发地市场最新肉兽蛋批发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