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2015-01-03 05:07李豫新
关键词:兵团城镇化区域

李豫新,李 欣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李豫新,李 欣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该文通过构建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间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同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协调程度有所改善,但区域建设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该文认为,完善兵团区域建设,加强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平衡发展,走兵团特色的城镇化和区域建设的发展道路,能够更好地促进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的协调发展。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评价;协调度分析

URI: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50120.1341.006.html

一、引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伴生现象,地区城镇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化,通常包含人口、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发展三个层面,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区域建设源于现代建设地理学。现代理解的区域建设问题一般是指行政区域内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程度,具体包括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培育以及和其他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是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宏观评价。然而,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之间并非是独立的发展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交互耦合的互动关系,城镇化是区域建设的动力,是区域建设水平提升的根本条件和保障,城镇化通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城镇非农产业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的转化过程,扩大了城镇规模,直接推动了区域建设水平;区域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城镇建设离不开区域资源的合理调配、区域人口、产业的组织协调以及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地区社会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城镇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地区建设中的实践要求。

国内学者对于城镇化的研究较为广泛,部分学者从区域的角度来研究城镇发展过程。王时福(1991)指出,城镇诞生于社会劳动分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进一步优化社会劳动分工与促进区域开发,提升地区经济实力的条件[1]。代燕、杨栋锐(2005)指出,城镇化过程通过自身经济集聚、规模效益以及优位、外部经济效益推动布局结构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对于区域建设方面,学者们将眼光聚集于区域建设概念以及发展道路的问题。田明(2001)指出,区域建设应当包含了对于区域内部和外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以及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组合、开发利用并进行合理改造和各种创新建设活动[3]。饶会林、王晓玲(2006)通过总结中国城市区域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城市的区域建设应当走由城市化向城市区域化这一高级阶段发展的道路[4]。而关于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张乐勤、陈素平等(2014)借鉴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区域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水平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1996—2011年间安徽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处于中度耦合状态[5]。董庚(2013)指出我国区域建设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分割现象、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6]。

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而言,由于体制的特殊性,其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不同于地方城镇发展与建设规划,学者们分别针对兵团城镇发展与区域建设进行了研究。在兵团城镇化发展方面,李豫新、孙乾坤(2013)认为兵团城镇化不仅仅包含人口城镇化,还应将经济、社会城镇化综合考虑,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测算出兵团城镇化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7]。高岗仓、张凤艳(2007)通过对兵团城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兵团城镇化应当走“大分散、小集中、中心团场优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8]。对于兵团区域建设方面,杜宏茹、权晓燕(2008)通过构建兵团区域开发评价体系,对1990年以来兵团155个团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兵团团场区域开发具有鲜明的空间分异性,并提出兵团区域开发的“两带、五区”的空间结构思路[9]。曹广忠、耿宏兵等(2006)以五家渠市为例,深入剖析了兵团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指出受到兵团组织管理方式与地方不一致的原因的影响,兵团城市与区域发展具有多重动力类型[10]。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针对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方面进行研究。

兵团的城镇化和区域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党中央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支持兵团“设市建镇”的步伐,构建完善的兵团城镇体系。在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兵团在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兵团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成为新疆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兵团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出了以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战略目标的区域建设规划。兵团的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的核心部分。因此,结合兵团发展现状,衡量和评价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问题对于兵团新时期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兵团特点,参考现有城镇化与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以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基本原则,构建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兵团的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包含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两个子系统,考虑到多维度综合考察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水平,在系统层下构建结构层进行科学评价。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由2个系统层、8个结构层共计23个指标构成。指标中X1-X9为衡量兵团城镇化子系统发展的9个指标,分别从兵团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三个方面考察城镇化水平;指标X10-X23为衡量兵团区域建设子系统发展的14个指标,分别从区域生产与消费、区域开发与整治、区域组织与协调、区域创新能力和区际联系五个方面评价兵团区域建设水平(见表1)。

表1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处理与指标权重确定

对指标原始数据运用min-max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处理后的各指标取值范围为[0,1],指标具体处理方法为:

在确定权重时本文采用复相关系数赋权法,以达到尽可能地使各指标不被代替,且同时尽量排除各指标间的重复信息的目的。指标权重具体计算方法为:

计算第个指标与其它(n-1)个指标的复相关系数为:

依据权重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各指标的具体权重值(见表1)。

三、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评价体系中包含着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两个系统层,为衡量各系统的发展程度,构建系统层发展度模型,设U为兵团城镇化发展效益,C为兵团区域建设综合效益,其计算公式为:

构建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系统层的协调系数以及复合系统效益模型,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表2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同发展水平

在考察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二者的协调程度时,构建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协调度函数,将二者的协调系数与综合效益结合,其计算公式为:

表3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四、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一)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协调度动态(时间维度)计算与分析

本文以《兵团统计年鉴》(2006—2014年)相关指标数据为基准,利用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评价函数模型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2005—2013年兵团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效益、工业化发展综合效益、复合系统综合效益以及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协调度,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2005—2013年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协调度评价结果

从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复合系统效益和协调度综合来看,2005—2013年,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同发展水平经历了由低级层次向中级层次过渡的阶段,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复合系统效益值增长迅速,由0.161上升至0.611;2005—2013年间,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整体协调度稳步上升,取值在0.282~0.552之间,协调状态逐渐优化。2005—2009年间,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呈现出不协调的状态,兵团区域内部资源合理配置率较低,整体发展受到一定阻碍;2010—2013年,二者协调度评价值逐年上升,但城镇化发展速度整体高于区域建设水平提升速度,城镇建设与区域整体建设步伐的不一致导致兵团区域出现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兵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纵向发展趋势来看,二者的提升存在交错上升的态势,其相互影响、拉动对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复合系统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类型来看,除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兵团城镇化发展略微落后于区域建设外,整体表现出兵团的区域建设水平落后于兵团的城镇化发展。兵团的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兵团区域建设,兵团区域建设直接关系到兵团区域的整体发展,目前兵团区域建设水平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的协调发展。

兵团城镇化水平整体都处于发展态势,各项指标稳步增长。2005—2013年,兵团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兵团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人口比重从48.15%增长至60.17%;经济城镇化发展显著,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可支配收入由8 353元增长至23 138元,涨幅近2.77倍;第二、三产业固定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60.6%提升至71.1%,增长10.5个百分点;社会城镇化进一步增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37.8%下降至33.9%。从发展趋势来看,兵团城镇化水平整体一直高于区域建设水平,经过兵团“十一五”期间的大力发展,兵团城镇化建设步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兵团第二、三产业发展迅猛,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稳步增加,城镇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为兵团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兵团的区域建设处于健康发展时期。兵团2005年区域建设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建设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兵团区域建设水平不断提升。2005—2013年,兵团区域生产与消费水平发展迅速,兵团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3.38万元/人上升至12.37万元/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3.38亿元上升至385.64亿元;区域开发与整治能力大幅度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从2.4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1.734吨标准煤/万元,环境治理投入占总投资比重由2.08%上升至8.61%;区域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完善,公路货物周转量由44.3亿吨公里上升至289.5亿吨公里;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力度略有起伏,2005—2012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探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从0.06%提升至0.09%,但在2013年稍有回落至0.02%;区际联系能力呈现出波动态势,2005—2012年间对外经济技术协作签订项目金额由4 791万美元上升至12 704万美元,2013年签订金额为4 128万美元。整体来看,兵团区域建设水平相对于城镇化水平发展较慢,兵团由于地域分散,各师之间交通较为不便,导致区域建设在较长时间内都处于初期发展的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性的经济辐射。“十一五”以来,兵团逐步重视自身的区域建设问题,力求与新疆地方寻求良性合作,区域建设水平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二)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协调度静态(空间维度)计算与分析

从空间角度着力分析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状况,对于兵团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兵团14个师作为研究个体,以《兵团统计年鉴》(2014年)以及各师统计公报数据为原始数据,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得出2013年兵团各师城镇化发展综合效益、区域建设发展综合效益、复合系统综合效益以及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发展协调度。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13年兵团各师的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度总体呈现出不协调和弱协调两种状态,除第九师和第十四师为不协调外,其余各师都呈现出弱协调的状态。其中,第八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度达到0.524,为兵团各师协调度最高值。综合来看,兵团各师的协调状态都处于较低水平,第九师和第十四师由于其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复合系统效益值较低,城镇化发展与区域建设水平提升差距较大,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相互推动效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其余各师城镇化和区域建设发展水平相对差异较小,复合系统效益值相对较高,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产生复合效应,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表5 2013年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综合评价结果

在弱协调状态等级的各师中,第八师、建工师、第六师和第五师的协调度相对处于较高水平,协调度分别为0.524、0.482、0.465和0.460,兵团应进一步加强对这些师的政策支持,坚持发展战略,推动城镇化与区域建设进一步协调发展;在弱协调状态的其余的十二个师中,其协同发展状态也不尽相同,第十四师仍处于协同发展的低级层次,第八师协同发展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中级层次,其余十个师都处于协同发展的初级层次,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在不协调状态的两个师中,第九师的协同发展水平处于初级层次,而第十四师处于低级层次。从协调类型来看,城镇化相对落后的第三师、第四师、第九师和第十四师都处于新疆边境地区,与兵团其余各师交通较为不便,区际联系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而且受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限制,城镇化发展相对较慢,而第五师和第六师受到天山北坡经济带辐射,区域建设水平高于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建设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兵团其余各师的协调类型都处于区域建设水平落后于城镇化水平的状态。兵团“十一五”规划以来,各师的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城镇化发展显著,而区域建设强调区域内部整体的发展,兵团各师与团场间地理差异较大,规划各师区域建设存在客观上的限制,导致了各师区域建设水平处于相对落后状态。

为了从整体上更加客观清晰地反映2013年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状况,本文以兵团14个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综合效益值和协调度为聚类标准,运用SPASS19.0运用组间连接法对各师协调状况进行聚类分析,将类间距离定位7,兵团14个师可聚成3类(见表6)

表6 2013年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水平聚类结果

第一类地区处于中级协同发展层次、弱协调状态。第八师和建工师处于新疆腹心地带,围绕着天山北坡经济带,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从协调类型来看,城镇化建设水平大于区域建设水平,其中建工师城镇化水平远大于其区域建设水平,这和建工师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师部性质有关。

第二类地区为初级协同发展、弱协调地区。其中第一师、第三师、第四师、第十师、第十三师处于新疆边境地区,发展受地理区位影响相对严重,这五个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复合系统效益值较低,协同发展水平为初级阶段,协调状态为弱协调或不协调;第二师、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师、第十二师为腹心师部,彼此间交通相对便利,发展前景巨大,其综合效益值相对较高。从协同类型来看,除第三师和第四师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区域建设水平外,其余各师区域建设水平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兵团各级对于区域的发展建设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类地区协同状态为低级层次或者初级层次,协调度为不协调状态。其中,第九师地处新疆西北部边境,第十四师处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这些师与兵团其余师部距离较远,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地理区位影响较为突出,其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建设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复合系统效益也相对较低,协调度较差。比较其协同类型,第九师和第十四师城镇化水平较为落后,城镇化建设仍为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存在着长期的互相作用的关系,从整体来看,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水平正逐步向弱协调、中级层次迈进,但从兵团区域均衡发展来看,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同发展水平与协调度不一,表现出区域建设落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对兵团整体区域平衡、快速发展造成了潜在阻力。本文从区域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的角度为兵团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改善兵团区域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发展。兵团应从区域开发与整治、区域生产与协调、区域组织与创新、区际联系等方面入手,加强区域整体建设,以兵团大农业为主体,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兵团工业以及优势新兴产业,打造“兵团”影响力,增强兵团区域与新疆地方、内地、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区域建设的不断完善为载体,推动兵团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形成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循环。

(二)以兵团各师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平衡发展为重点促进整体协调发展水平。针对兵团内部各师区域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不一的情况,兵团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对于城镇化落后的地区,应采取优势产业扶植、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引进的策略,以区域的经济实力提升带动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地区区域建设水平;对于区域建设落后的地区,兵团应加大对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为吸引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区域建设水平的提升推进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进而达到城镇化与区域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以兵团特色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建设。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发挥兵团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新三大作用”。新时期发展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要考虑到兵团使命的特殊性,围绕中央指示精神,适应新形势需要,选择符合兵团战略发展需求的道路,推进兵团特色城镇化与区域建设,为新时期兵团的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王时福.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地理,1991,(1):45-50.

[2]代燕,杨栋锐.城镇化对区域产业布局效益的推动机理分析[J].商业研究,2005,(9):100-102.

[3]田明,张小林.区域建设及其基本理念[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4):6-9.

[4]饶会林,王晓玲.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建设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19.

[5]张乐勤,陈素平,等.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J].城市问题,2014,(2):75-82.

[6]董庚.区域经济整合与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J].前沿,2013,(13):90-92.

[7]李豫新,孙乾坤.兵团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20-27.

[8]张凤艳,高岗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9]杜宏茹,权晓燕,等.1990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区域开发空间分异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9):94-100.

[10]曹广忠,耿宏兵,等.兵团城市的城市——区域关系与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2006,(12):76-80.

(责任编辑:李平)

Empirical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nstruction in XPCC

LI Yu-xin,LI X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In this paper,we buil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XPCC(the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and analyze empirically the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level from the time-space dimension.The study finds that:between 2005 and 2013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construction rose and improved gradually,but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 level was still in a relatively backward state.In view of the findings,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balancing the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construc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construction.

urbaniz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XPCC;coordina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analysis

F127

A

1671-0304(2015)01-0007-07

2014-05-20

时间]2015-01-20 13:41

兵团软科学研究项目“兵团城镇化与区域建设协调性发展研究”(2014BB025)。

李豫新(1962-),男,回族,河南唐河县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兵团城镇化区域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分割区域
家乡的城镇化
兵团在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