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5-01-04 05:31纲张思为邓世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4期
关键词:子午流治疗仪针刺

尚 芊 何 纲张思为 邓世芳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2)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尚 芊 何 纲△张思为 邓世芳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仪组和针刺组,各30例。治疗仪组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针刺组采用常规辨证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仪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比较,治疗仪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脑梗死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血液流变学 针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其死亡率与致残率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hegangdoctor@126.com)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笔者应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中风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脑梗死”的诊断要点,并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初发脑梗死者。排除病情严重如出现意识障碍者以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原发病者。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患者神经损伤程度。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仪组和针刺组各30例。治疗仪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71.46±8.32)岁。针刺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69.73±9.14)岁。病程1 d至2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控制血压、静滴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及口服氟桂利嗪胶囊等基础治疗,必要时脱水减轻脑水肿。治疗仪组采用广州金健医疗有限公司的JS116A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辨证辅以择时取穴。根据深圳时间调整治疗仪,计算公式为:深圳时间=北京时间+(深圳经度-120°)×4 min。患者取侧卧位,2个穴位1组贴电极片,加按时取穴,若开穴数为奇数则取离此穴位周围一点(非穴位)与之成对,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将电极片贴在选取的穴位处轻轻按压,使之与皮肤贴紧,并与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的导线连接,然后开机选取治疗波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针刺组参照杨长森《针灸治疗学》[4]中风(中经络)取穴并结合临床经验,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以单侧为主,久病以双侧为主。取穴:水沟、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冲。风痰阻络者加风池、丰隆;痰热腑实者加大椎、天枢;气虚血瘀者加血海、气海;阴虚风动者加风池、太溪。用1.5寸32 mm华佗牌不锈钢针快速进针,采用补健侧、泻患侧针刺法,针刺手法以提插、迎随补泻为主,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两组疗程均为15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全血黏度(高切150、低切10)、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等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

1.5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及患者评定时的病残程度 (即根据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为0~7级)进行评价。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且≤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且≤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治疗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著进步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从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肌力、行走能力等方面来评定,按积分值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ADL评分采用BI计数法[3]进行测评,包括10项日常生活活动,总分为100分,按其依赖程度分为100分独立、75~95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重度依赖、0~20分完全依赖。血液流变学检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送检验科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选择全血黏度(高切150、低切10)、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等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仪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仪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 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A D L治疗仪组 治疗前 1 5 . 0 0 ± 4 . 5 4 3 4 . 5 6 ± 3 . 4 5(n = 3 0) 治疗后 6 . 0 7 ± 2 . 9 0*△8 6 . 3 2 ± 1 1 . 2 5*△对照组 治疗前 1 5 . 7 3 ± 4 . 4 0 3 6 . 2 8 ± 5 . 1 2(n = 3 0) 治疗后 1 0 . 5 3 ± 3 . 0 8*6 1 . 3 3 ± 1 3 . 6 7*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治疗仪组ADL改善程度优于针刺组(P<0.05)。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全血黏度高切(m P a · s)全血黏度低切(m P a · s)血浆黏度(m P a · s)红细胞变形率(%)治疗仪组 治疗前(n = 3 0) 治疗后针刺组 治疗前5 . 3 1 ± 0 . 4 5 1 1 . 7 2 ± 1 . 7 7 1 . 5 6 ± 0 . 1 9 4 9 . 2 4 ± 3 . 9 8 4 . 5 2 ± 0 . 5 3*△9 . 7 3 ± 1 . 3 4*△1 . 3 4 ± 0 . 2 4*5 4 . 1 0 ± 3 . 0 2*△5 . 2 3 ± 0 . 5 4 1 1 . 9 7 ± 1 . 8 3 1 . 5 2 ± 0 . 1 2 4 9 . 1 9 ± 4 . 2 3(n = 3 0) 治疗后4 . 8 8 ± 0 . 6 1*1 0 . 6 5 ± 1 . 0 5*1 . 4 1 ± 0 . 1 9*5 2 . 9 7 ± 4 . 5 4*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仪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的改善尤为明显,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

3 讨 论

子午流注学说源于《内经》“天人相应”理论,以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66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荣、注输、行经、入合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运用天干、地支演变的规律推算人体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时间,按照其流注的虚实关系按时、辨证取穴,以增加对穴位刺激的疗效。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研究表明,机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几乎都呈现近似昼夜节律的变化。目前认为,子午流注学说的机制不仅与自然界、人体气血运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的时间性变化有关,也与人体内存在类似生物节律的变化等方面密切相关。一些学者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观察指标涉及到生物电、生化、免疫、心功能、血液流变学、皮温、痛阈等多个层面[5-8],初步证实时间因素是影响针灸效应的重要因素,证明了子午流注针法的存在合理性及其科学内涵。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风的病因虽不尽相同,但病机皆是经络不通、经脉失养。采用子午流注法取穴治疗,值穴位气血旺盛之时给予其刺激,能更有效地鼓动经气,疏经通络,从而调和阴阳、益气活血,受损经脉得以濡养,机体功能得到最大的恢复。但子午流注法计算繁琐,难以应用于临床。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把复杂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开穴及中医辨证和针灸处方制成了标准数码程序,通过电脑智能提示特定穴位的开穴时间及特定时间的开穴,并提供治疗疾病的针灸穴位辩证处方。治疗者可按照穴位处方的提示,辅助开穴信息,采用具备多种刺激波形的模拟针刺手法,对选择的穴位进行低频电脉冲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为1)通过给予穴位、经络及神经多种波形的电刺激,能够增加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提高脑组织的有效灌注,并有利于神经细胞生长形成新的树突和轴突,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供血状态,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9]。2)电刺激可使肌肉产生节律性收缩,促进神经传导功能和加强肌肉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组织营养,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3)该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液黏度及血小板的聚集活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率,从而减少血管壁的损伤,减弱血栓形成[10]。

现代生物医学表明,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形成病理节律[11],所以任何治疗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机体的生理节律和病理节律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受病邪的性质、程度,机体正气的强弱,脏腑的功能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病理节律较生理节律更为复杂,因此给子午流注法按时取穴增加了更多难度。本研究中,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仅从生理节律、人体气血流注方面予以择时开穴,未考虑脑梗死发病的昼夜节律、季节关系等,所以不能全面评估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而且研究病例数较少,又缺乏远期疗效的评估,使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以后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尽管存在上述不足,与传统针刺法比较,低频治疗仪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最大程度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和畏惧心理,患者更容易接受;而且更为安全有效。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R1.

[4]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1-83.

[5] 李光华,朱玲勤,刘红梅,等.五输穴生理电位值测定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97.

[6] 谢感共,赵彩娇,卢献群,等.灵龟八法穴位开闭状态导电量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5):315-317.

[7] 孙石廷,工淑玲,李琳,等.纳甲法针刺对AA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170-172.

[8] 圆黄泳,杨介宾,宋开源,等.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家兔痛阂、单胺类介质及组织胺影响的比较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5,14(5):220-221.

[9] 杨雅琴,邢德利,赵性泉,等.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7):516-517.

[10]段维新,曹正霓.298例急性期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和血小板聚集性的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1993,3(1):44.

[11]金远林.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之节律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20-21.

R743.9

B

1004-745X(2015)04-068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44

2014-09-01)

猜你喜欢
子午流治疗仪针刺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清明的雨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