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繁荣富庶的“经济强村”

2015-01-06 09:05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级村民

金秋十月,稻米飘香,从开原高速路口沿着彰桓公路向西行15公里,来到开原市庆云堡镇河东村,你的眼前会豁然一亮。这里楼房林立,商贸繁荣,道路宽阔,环境整洁,田地里收割机在加速收获,工地上塔吊在平稳作业……处处展示着繁荣富庶、百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

河东村作为庆云堡镇最大的行政村,区域面积达16平方公里,有村民2400户、9000口人。几年来,勤劳勇敢的河东人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智慧和汗水建设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实现了富民强村。

好带头人是关键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迅速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干部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洞察力至关重要。河东村共有党员100名,“两委”班子成员6名,支部书记张凤翼今年58岁,从1995年开始已经连任20年。尽管是一名老支部书记,但他刻苦钻研、永不服输的学习劲头,与时俱进、审时度势的创新思维,率先发展、敢于突破的先进理念,是许多年轻同志都无法比拟的。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达成共识,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在他的带动下,河东村形成了一支团结一心、素质过硬、务实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齐心协力谋发展。

产业支撑是基础

农民致富增收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作为传统的平原产粮区,河东村拥有耕地13000亩,村党组织把发展的根本放在土地上,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富民、整合资源强村”的发展思路,做好产业基础这一文章,打造了村民有收入、集体有收益的良好局面。

民富才能村强,河东村把致富方向锁定在特色产业上,通过村党组织发动,引导党员参加产业区建设,形成了绿色稻米种植、畜禽养殖、蔬菜种植三个支柱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着力发展绿色稻米。先后争取了马仲河流域土地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整了全村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在全镇率先探索种植无公害绿色水稻,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实现了渠道衬砌化、桥涵配套化、道路标准化和环境生态化,成为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二是着力蔬菜保护地开发。为打消农民顾虑,村党总支书记张凤翼亲自帮助选址、协调土地,从设计、施工到种植品种的选定、栽培技术培训、产品销售都亲力亲为,带领班子成员守在工地两个多月。有的建棚户缺少资金,他就到信用社帮助协调贷款,当年就建成300多亩的蔬菜小区,实现了蔬菜保护地开发由“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思想转变,现在面积发展到2000亩。三是着力发展肉禽养殖。为增加农业产出率,村党组织依托嬴德肉禽、凯祥鸭业,引导农民建设高标准养殖大棚,发展畜禽养殖,全村养殖总量达到300多万只,年人均增收600多元。目前,全村蔬菜种植户100多户,养殖户120户,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6万元。

发展壮大的产业充分发挥了筑巢引凤功能,河东村有效整合闲置土地,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先后有绿荷米业、凯龙米业、广良米业3家企业到河东村租用闲置院落建厂,实行水稻的优质种植、定项种植,解决了10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又在天津设立了绿色稻米销售网点,全村水稻以高于普通水稻0.1元的价格进行销售,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村里也获得租赁收入10多万元。开原市凯祥鸭业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河东村,河东村瞄准企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对企业周围闲置荒地、坑洼地进行了整理。企业发展壮大后需要扩大规模,河东村把整理出的闲置地租赁给企业,支持了企业的改造升级,同时也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每年10万元的租赁收益。同时,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源的有效管理,在民主发包400亩机动地的基础上,对村有100亩荒地、鱼塘进行了复垦、改造,发包给农户进行经营;对100亩林地以个人种树、集体分成的方式进行发包,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20万元,保证了收入的可持续性。

小城镇开发是引擎

河东村是全镇经济发展的中心,为让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释放的红利,河东村党支部发挥地理优势,从1996年起就引导农民联户集资建设住宅楼,改善居住环境。2007年,村里组建了两个农民工程队,进行小城镇开发建设。他们多次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对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做到熟悉精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现在河东村共开发住宅楼30多万平方米,已有35%的农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居住环境。2013年,又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沈阳客商投资建设了集中供热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镇区集中供热。今年,又新开发了万福高标准商住综合体,计划打造成集时尚购物、餐饮娱乐、居住于一体的辽北第一家大型城镇综合体。

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经商之路,使商贸物流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又一主导产业。如今村级集体总资产达1500万元。

改善民生是根本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动力是改善民生,村强必将惠及百姓。村里有经济基础了,着手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实施了“美丽乡村”工程,全村实现了柏油路户户通,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建立垃圾转运系统1套,新砌垃圾池22个,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达到了美化、绿化、亮化的目的,打造成宜居乡村。

社会稳定是保障

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多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强村富民的征程中,人们的思想也在转变,河东村形成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2013年建设集中供热公司的时候,有一处工程要占用村里王某和沈某两家的土地,起初他们不同意按照相关规定确定的补偿标准,阻碍施工。本来工期就很紧张,如果拖久了会造成供暖期前不能完工,镇政府和供暖公司方面都很着急。这时村党总支书记张凤翼站了出来,说他们是河东村的村民,这个问题他来解决。他多次找两人谈心,做思想工作,讲法律法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明白建供暖公司是对全镇百姓有利的民生工程,能让百姓享受到和城里居民一样的居住条件,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私心而影响全镇人民的福利。最终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非常配合施工,整个工期没有受到影响。

河东村还对村屯实行网格化管理,为困难户新建了住房,每年都资助困难学生,对司法调解、民政优抚、城镇建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困难户、新型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都建立了完整的运行机制。正是在这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下,村屯才得以快速发展,农民才得以增收致富。

如今的河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民生事业健康发展。集体总资产达1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9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6万元。几年来,村里累计投资600多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新建了村部,新修了广场,建设了便民服务平台,道路硬覆盖,自来水、数字电视实现了“户户通”,成为亮子河畔的魅力新村。35%的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2000多农民当上了企业工人,成为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300多户村民有了自己的门市楼,500多户村民参与商业经营,100余户村民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轿车,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创造财富的同时,河东村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先后荣获铁岭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辽宁省小康示范村、辽宁省文明村、辽宁省卫生村、辽宁省文化村、辽宁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标兵等称号。

如今的河东村,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级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