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打造“阳光科技”的几点尝试

2015-01-06 01:17黄峻
厦门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结题泉州市申报

黄峻

浅谈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打造“阳光科技”的几点尝试

黄峻

科技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科技的投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技项目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只有科技项目管理好了、透明化了、利用好了,才能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才能掀起新一轮产业的发展。

当前科技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现阶段,我国科技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申报、推荐、受理);项目立项(部门会商、项目下达、合同签订);项目实施(执行情况监管,资金管理);项目结题(项目总结、验收材料申报、专家验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项目管理理论得到较快的发展,形成国家到省市一级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但是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层次不同,科技发展水平也不一样,科技项目的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致使科技项目效率不高。

1.县市一级科技项目的粗放管理模式

以往企事业单位申报科技项目往往要跑多个部门,填写多个表格,不仅程序繁琐,而且对项目在各阶段的评判标准并不熟悉,单向填报信息不对称、不公开。

每年申报科技项目很多,各领域不同学科的科研项目层出不穷,种类繁多、资金链大,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审核和统计工作,而且主要以纸质文档与人工管理为主,都靠单台计算机操作,如果想要查阅其中一个项目的实施状况就必须到处查找资料,项目实施执行过程也不能有效监管,工作效率低下。

2.其它地区科技项目网络管理系统的弊端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不少省市开发出科技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从项目申报、审批、执行、监督、查询、评审及验收等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管理方)、企事业单位(项目承担者)沟通互动的平台。但这些网络管理系统在项目的监理、跟踪及预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3.一般的科技项目网络管理系统缺乏风险防控功能

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很复杂,多风险,需要多学科、多方面资源的高度集成,项目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很多管理、资金及人才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大多科技项目网络管理系统重立项,轻管理,一旦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结题与项目合同规定有较大差距,科技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往往无法提前预警,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不了监管作用。

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建设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

现阶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建立一个完善透明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呢?目前,本市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构建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一站式”服务

泉州市科技管理部门以“一站式”服务为设计思想,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建设科技企事业单位信息库、项目储备库、计划项目库。项目申请、储备、立项、实施及结题全过程网上办理,简单流程如图1所示。它不但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受理、评审、公示、监理及到期短信提醒的“一站式”服务,还可以防止“暗箱操作”,把“阳光”服务贯穿于整个工作运行中,为企业、群众提供高效、方便、快捷的科技服务。

图1 泉州市科技项目申报管理流程图

2.改变单一的办事流程,面向社会征集科技项目

通过“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公开向社会征集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项目,一改过去企事业单向式申报、主管部门单一推荐、项目逐级审核的办事流程,由企业提出近、中、长期产业创新发展技术需求项目,使科技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中亟需攻关的技术需求,有效集聚相关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同时,提高项目生成公开性和透明度,有效解决科技项目管理上的“熟人经济”问题,避免“人情项目”现象。

3.设立预警监控机制,开通“科技项目电子监察系统”

泉州市科技管理部门为及时了解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执行及结题情况,掌握在研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及其取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规避科技管理部门对企业、项目、人员监管范围不全面、监管周期短、发现问题晚、监管流程繁琐及处罚力度小等弊端,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有效执行,结合国家和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监理办法,在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上提出了创建新的电子监察系统。

科技项目电子监察系统是以项目为单位,完成对其申报、立项、执行、变更及结题等流程的监理监控,同时提供对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结题率监控、企业信用等级及其邮件及短信记录、登录及操作日志等一系列监察手段,直接有效的对项目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监察监控。重点在立项、评审、变更等关键节点设置事前、事中、事后5个重点监控点,在结题、验收等环节设置预警短信或邮箱提示和“黑名单”,实时监控项目执行和结题状态。对到期未结题项目单位“黄灯”预警,对“黑名单”单位“亮红灯”,系统自动禁止申报。

推行科技项目全过程电子档案管理,项目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操作时间和内容均记录在案,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限时办结。设置项目监理评价功能,委托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第三方评价咨询机构,客观公正地对重大项目开展中期监理与绩效评价,增强项目申报、立项、监理及评价的透明度。

4.建立项目征信管理制度

我国的征信管理是指征信机构通过多重方式,采集个人、企业等的身份识别信息、债务履行信息、企业财务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及法院判决信息等,并广泛服务于信贷审查、投资评估、贸易谈判、招商引资、采购招标、雇员聘用等与信用判断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形象地说,早期的征信就是“黑名单制度”。1830年世界上第一家征信机构在英国伦敦诞生,中国最早的征信机构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上海,时称“中国征信所”,由著名民主人士、银行家章乃器先生创办,主要从事企业信用调查。新中国成立后,征信行业一度退出中国经济生活舞台。改革开放后,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征信管理快速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格局。

科技项目的研究必须面向市场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借鉴银行业的征信管理经验,利用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基础信息,引入征信管理概念,严格按照科技项目的年度预算计划进行管理,对项目逾期、项目未设立研发专账、未专款专用、项目验收不通过、项目中止的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给予降低信用等级处理。

实施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初步成效

借助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创新“制度+科技”的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对推进办事公开、规范权力运行、营造科技创新发展软环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大科技项目管理透明度

通过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集聚和整合科技部门信息、人才、项目、资金、成果和服务等,将科技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办事公开化、程序化、透明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利于高科技手段强化制度约束

运用技术手段设置制约和“倒逼”机制,将法律法规、制度程序纳入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把科技行政管理权限、流程、标准固化下来,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3.加强关键节点的监督机制,有利于规范工作流程

通过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梳理权力运行流程,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节点的监督制约,达到权力行使行为规范、程序严密、运行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有效防止项目资金流失的发生,提高科技扶持资金的利用率,优化申报发展环境、提高申报行政效率。

4.设置电子监察功能,极大提高监管效率

设置电子监察功能,跟踪项目办理流程和时限,科技权力事项运行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操作的时间和内容均由系统记录在案,权力运行全过程网上公开、可查、可控。

5.贴心服务提升公众满意度

“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还开通手机短信、电子邮箱告知,当项目合同到期系统也会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自动提醒,方便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处理。通过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科技管理部门可以很好的对接社会与公众需求,加强科技资源整合配置,建设产业政策信息资源库,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科技服务,有效提高科技服务效能,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

完善新型 “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下一步设想

个人认为,打造“阳光科技”,应进一步完善新型“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扎实推进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改革,加强对科技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完善电子监察功能。开发科技项目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进入“泉州市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及企业信息等进行后台数据处理,实现对企业创新状况自动统计、归类、比较分析,为科技管理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创新动态、监管科技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为引导企业创新方向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科技项目管理服务更阳光、透明、公开、公正,为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1]黄晓艺.地市科技项目网络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夏兰. 数字技术在科技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石化, 2009,(11)

猜你喜欢
结题泉州市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两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