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以卫生管理为特色的MPA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5-01-06 03:56邱景富
重庆医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导师卫生

林 幻,高 雪,卢 燕,邱景富,蒲 川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400016)

·卫生管理·

医学院校以卫生管理为特色的MPA培养模式的探索

林 幻,高 雪,卢 燕,邱景富,蒲 川△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健康领域社会风险预测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400016)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卫生管理人员公共管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原卫生部和人事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提出要不断提升卫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重庆市目前约有卫生管理人员9 573人,其中绝大多数卫生管理人员都是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出身,具有卫生管理专业学位的人数较少。而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卫生管理人才,特别是受过专业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的人才充实其中。重庆医科大学于2010年取得MPA授予权,于2011年开始招生全日制MPA学生,2014年之前是全国仅有的两所招收MPA学生的医学院校之一。学校的MPA教育定位于培养卫生管理人才,但运行几年以来,招生情况并不理想。本文从重庆市卫生管理人员对MPA的教育需求出发,通过教学实践的改革和摸索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卫生管理类MPA培养提供一定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了解重庆市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对MPA教育的需求状况课题组自行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主要用于了解重庆市卫生管理人员对MPA的认知情况、教育需求、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的期望。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各自随机抽取了7家二级以上医院,共计35家,在每家医院随机抽取10名从事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及所抽取的35家医院分管人事的院领导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收集定性资料。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回收率达100%。

1.2 方法 采用Excel2003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将访谈录音整理为文字材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

2 结 果

2.1 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抽取350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其中女252人,男98人。年龄20~39岁270人(77.14%),40~59岁80人(22.86%)。接受调查的医院管理岗位工作人员中仅有15.71%所学专业是公共管理,有74.29%的人员所学都是临床等医学相关专业,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有55人占总数的15.71%,而在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获得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仅有10人,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86%。

2.2 对MPA的认知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有74.29%的人了解或听说过MPA,还有25.71%的人从未听说过。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卫生管理人员对MPA的知晓率达82.86%(58/70)高于其余四个功能区72.14%(202/280)。由于被调查者都是医院在岗工作人员,修读MPA都期望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实际效用,多数被调查者都希望通过MPA的学习能在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上得到提高,其次是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个人素质的提升,而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相比之下受到的关注较少,见表1。

表1 进行MPA学习想达到的目标

2.3 MPA教育需求分析 共有200名被调查者表示有进行MPA深造的意向占调查总人数的57.14%,42.86%的人表示不需要进行公共管理硕士的深造。其中,都市核心区有81.43%(57/70)的人想要进行MPA深造,其余四大功能区有57.07%(143/280),都市核心区的教育需求明显高于其余四大功能区。而没有选择继续深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学历已经满足工作需求无需继续深造、没有时间进行学习、经济条件不宽裕、临近退休无需再进行深造学习等其他原因,见表2。大部分医院院长在访谈中也谈到,由于卫生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目前在岗的卫生管理人员多数为医学相关教育背景。

表2 不愿进行MPA深造的原因

2.4 对培养方式、授课形式及课程设置等的期望 在培养方式上,55.14%的被调查者对学校与卫生行政部门“双导师”联合培养模式感兴趣,还有41.14%的人对信息化培养模式感兴趣,仅有3.72%的人对传统的单一导师模式感兴趣。授课形式方面,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其次是基地实践,仅有7.20%的人选择传统的课堂讲授。授课时间上,67.14%的被调查者倾向于周末授课,有32.86%的人选择了周一至周五晚上授课。在课程设置方面,最希望进行学习的课程是医院管理等管理类课程,其次是法律类课程、统计学类课程和政策分析类课程,最后是经济类课程和方法学类课程,见表3。

表3 被调查者对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的期望

3 讨 论

3.1 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本次接受调查的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卫生管理人员中仅有15.71%的人所学专业是公共管理,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是临床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出身,有必要进行公共管理硕士的教育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化水平。在职的卫生管理人员对MPA的认知度较高,也有25.71%的人从未听说过。就教育需求状况而言,有57.14%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进行MPA深造的意向,但也有高达42.86%的人表示不需要进行深造,总体来看都市核心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医院业务水平也在迅速发展,因此对MPA的教育需求要明显强于其余四大功能区。而在选择不需要进行深造的人群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学历已经满足工作需求无需继续深造”(占该人群的35.14%),说明重庆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学历要求并无过高要求,这也反映出医疗卫生系统对管理工作的观念需要更新,相当多的人(其中也包括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群)认为在卫生机构做行政管理无需过高学历,当然在职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进行学习也是影响其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MPA的培养模式上,大部分被调查者(55.14%)认同“双导师”制;相当多的被调查者(41.14%)对信息化培养模式,即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灵活培养方式感兴趣,极少的被调查者(仅有13人)对传统的单一导师模式感兴趣。在授课形式方面,被调查者更加倾向于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研讨式教学,仅有7.20%的人选择传统的课堂讲授。授课时间上,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希望周末或者工作日的晚上授课。多数被调查者都希望通过MPA的学习能在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上得到提高,其次是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个人素质的提升。以上几点说明了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体现出特色并且注重实践与应用。以培养出有一定公共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一定科学研究方法、能够从专业的角度研究现实中出现的公共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实践者为目标[1]。

根据调研的结果,课题组认为医学院校举办MPA教育应当以卫生管理为特色,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培养机制上建立“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构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采取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2 建议

3.2.1 专业方向设置 在综合卫生行业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国内MPA教育专业方向设置状况的基础上,医学院校应当利用自己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围绕卫生管理来设置MPA培养的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设置不宜过多。

3.2.2 实践基地建设与“双导师”制 实践基地和导师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与学校论文导师的选择一样对学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实践基地的选择,首先统一标准筛选,确定具有带教能力的实践地点和单位,如果学生所在单位具备条件,应当优先考虑;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可以考虑是学生所在单位领导或者其他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并进行评价。同时不断探索和优化MPA培养机制,建立多层次的校内外结合的师资队伍合作机制,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小组,形成稳定的合作培养机制[2]。学校不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由学校和卫生实践部门充当“双主体”,共同培养公共管理硕士[3]。采取学校与卫生实践部门“双导师”制培养,由校内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与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一起联合招生[4]。

3.2.3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在课程设置上,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重实践与应用的特点,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除MPA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的核心课程以外,学校还应该自行设置与卫生管理密切相关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术讲座,教学内容不必考虑系统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采取集中学习、周末上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1)课程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准备案例、学生准备解决方案、小组讨论、总结等环节)、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引导研究生主动思维,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论教学的内容,在课后的管理实践、科研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理解、转化、吸收。(3)通过指定参考书目,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行查阅、学习、扩展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文献查阅能力。

3.2.4 培养管理和学位论文 在培养各个环节(如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写作)中进行过程管理是保证MPA培养质量的关键,培养单位应当成立负责MPA培养的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践、论文写作的管理,确保专业学位培养质量。教学管理不必刻意强调形式,而应以学生评价为中心,实践评价应以基地的评价为主,最重要的是从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等各环节加强对MPA学位论文的质量管理。MPA学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卫生管理或者医院管理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突出专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5-6]。

[1]刘文祥.MPA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兼以湖北大学为例谈省属高校MPA培养模式的定位[J].当代继续教育,2013,31(5):49-52.

[2]滕杰.MPA教学的实践性在合作培养模式下的深化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93(9):110-111.

[3]谷彦芳,宋凤轩.MPA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改革深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90-94.

[4]曹蔚,陈小平.基于与政府部门深度互动下的MPA培养模式探析[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157-160.

[5]王冰.论全日制MPA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黑河学刊,2013,33(5):115-116.

[6]袁兆国.试析提高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09,3(8):196.

:10.3969/j.issn.1671-8348.2015.18.049

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l123084)。

林幻(1990-),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卫生政策研究。

△通讯作者,E-mail:puchuan68@sina.com。

R197

B

1671-8348(2015)18-2580-03

2014-12-10

2015-01-20)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导师卫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卫生歌
讲卫生
爱情导师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