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空间差异性研究

2015-01-06 01:11陈文新韩春燕潘明明王帅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陈文新+韩春燕+潘明明+王帅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2年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沿用粗放型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偏低,提升仅依靠技术进步的推动,技术效率的作用非常微弱。制约发展因素各异,甘肃金融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宁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相对薄弱;青海在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陕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新疆各行业发展结构过于平均,缺乏主导产业等。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西北五省

引言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源泉,而核心在于服务业的生产率(徐宏毅,2004)。服务业一般分为政府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这三种类型中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和对经济增长拉动贡献最显著的部分(Herbert G.Grubel,1989)。近年来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12年底生产性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6.76%,但与发达地区近50%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内平均水平25%相比也有差距。同时,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文章研究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模式的创新,也关系到西北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涉及产业集聚(陈建军,2011)、与经济发展关系及生产率测算(原毅军,2009)等方面。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测算在众多研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工作,其测算准确与否决定着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生产性服务业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一般采用索洛余值法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等。如Jorgenson (1967)在新古典投资理论的基础下,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对美国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测算,指出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顾乃华(2008)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效率特征出发,指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未能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和技术潜力,需从提高就业人员教育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及加强服务业生产监管等方面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

已有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范围,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这使得对西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把握不准。从研究方法来看,对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有索洛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等方法,但因方法的限制对测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基于此,文章首先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对西北五省2005—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析整体发展水平;其次,从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出发,剖析其发展的差异性。最后,针对西北五省各自发展的特点,提出推动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稳定发展。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一)研究方法

索洛余值法无法有效区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差异;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需给定具体参数,函数形式受限制;数据包络分析法未考虑随机误差的影响,测算结果精准度不够。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存在智力、信息等难以准确度量的变量。因此,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较适合。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衡量技术进步变动、技术效率变动和全要素变动三者之间的关系。该方法采用距离函数及线性优化方法估算决策单元的边界生产函数,从而对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进行测度。

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需要界定两个时期,即t1期和t2期。并分别测度t1期的技术条件下,从t1期到t2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以及t2期的技术条件下,从t1期到t2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从t1期到t2期,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公式表示为:

将Malmquist 生产率变化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EHCH)变化和技术进步(TECH)变化(Fareet al,1992)

M大于1、等于1、小于1分别表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不变及下降。技术效率变动(EHCH)是在一定条件下效率变化指数,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在t1期至t2期技术效率变化水平,即每一个决策单元追赶至最优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程度。当EHCH>1时,代表决策单元距离最优生产前沿面差距在缩短,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反之,技术效率衰退。技术变动(TECH)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生产技术变化指数,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在t1期至t2期技术变化水平。代表两个时期生产技术前沿面的迁移,表明技术的进步或创新的程度。当TECH>1时,表明技术有所提升,反之表示技术停滞不前或有所下降。

(二)指标选择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外其他各要素的和,即技术进步、组织、制度等的索罗残差。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需界定投入和产出指标。学者一般选用产业增加值代表产出指标(杨向阳,2006),鉴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特殊性,本文产出指标选用生产总值度量。对于投入指标来说,选取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本及资本投入(原毅军,2008)两个指标,鉴于数据的可获取性,人力资本采用就业人数,资本投入采用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存量进行度量。数据来自2005—2012年西北五省各省统计年鉴。生产性服务业定义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六大行业。由于陕西统计年鉴中未给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三个行业生产总值,故采用营利性服务业代替。endprint

实证分析

(一)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

论文以2005—2012年西北五省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Deap2.1测算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TFP见表1。

从表1可知,分析期内西北五省TFP年平均增长率为1.46%,而这一期间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1.94%。表明近年来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贡献却非常微弱。“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西北五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将西北五省TFP进行分解,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4.14%,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1.97%。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TFP恶化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负增长。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内地大量服务性企业涌入西北五省,加剧了西北五省服务行业的竞争,企业为了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然而,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软硬件条件不匹配,尤其是市场化和信息化程度偏低,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则导致技术效率下降。西北五省TFP分阶段进行分析,2008年以前,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正增长,技术效率负增长;2008年以后,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负向增长,技术效率正向增长。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由“改进型”发展模式退回到“优化型”发展模式。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诱发的新一轮经济危机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企业不得不降低成本。在这种大环境下,技术创新部门首当其冲,成为企业节省开支的牺牲品。2009年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大幅度下降,也证明了上述观点。短期来看,消减技术创新投资对降低企业成本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会导致企业陷入粗放式经营的恶性循环中,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二)分地区TFP分析

由表2可知,分析期间甘肃、宁夏和新疆的生产性服务业TFP正向增加,其中新疆TFP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2.1%。青海和陕西生产性服务业TFP呈降低趋势,陕西省恶化速度最快,生产性服务业TFP年均下降12.1%。分析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变动可知:从2005年至今,甘肃省技术效率水平并未取得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TFP的提升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宁夏的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为0.5%,对生产性服务业TFP提升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与甘肃省一样,宁夏TFP的提升也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拉动。虽然近年来青海省的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达到1.7%,但无法弥补技术效率严重恶化对生产性服务业TFP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期内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TFP年均下降3.4%。就陕西省而言,2005年后陕西省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直接导致生产性服务业TFP水平大幅度下降;对于新疆来说,2005年之后,新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西北地区其他省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达到13.2%,技术效率目前虽然还是负面增长,但是与前几年相比,下降速度明显放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疆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快速提升。

由于西北五省中部分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变化情况与人们预期存在一定的差异。随后将从行业角度探寻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见表3。

对于甘肃省而言,甘肃省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两行业在西北五省中均位居首位,技术进步年均增长均在20%以上,但从技术效率看这两个行业并不尽如意。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年均增长5%、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均增长-8%。这一方面说明近年来,甘肃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起到显著作用,推动了租赁和科学研究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但从另一方面看,甘肃省在重视租赁和科学研究相关行业技术创新的同时,却忽略了行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体系优化,导致甘肃省租赁和科学研究相关行业出现畸形的增长,不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中,TFP最低的为金融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金融创新力度不够,金融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金融技术进步增长速度缓慢所致。

对于宁夏而言,金融业TFP排在西北五省的首位,技术进步快速增长推动了金融业TFP的快速提升。而在西北五省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究其原因,首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物流业园区发展滞后,陆空交通运输效率低下,与各贸易区域物流距离较长,成本过高等因素制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其次,信息化水平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了宁夏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发展。

对于青海省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西北五省中居于首位。分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相关行业的影响,技术效率推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快速发展,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则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中相对薄弱的是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这主要是因青海省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造成的,资源和专业人才过于集中在传统服务业当中,新兴产业资源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对于陕西省来说,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则为房地产业,技术开发、信息传输等新兴产业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陕西省绝大多数城市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适合人类居住,人们对陕西省的房地产需求较大,推动了陕西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陕西省境内分布着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聚集,推动了陕西省技术创新和信息传输等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陕西省房地产业和高新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陕西省经济快速的发展,成为当地政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endprint

对于新疆来说,新疆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行业,但是从整体来看,新疆生产性服务业TFP是最高的,各行业发展状况也是最均衡的。由表3可知,自2005年以来,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技术进步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技术效率虽然在各行业表现出提升、衰退、停滞不前等差异性。但整体来说,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在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下,依托交通、口岸、产业等要素,为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结论

文章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2005—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加剧了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纷纷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技术进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西北省份市场化开放程度偏低,人才严重匮乏致使西北五省技术效率发展缓慢,企业只能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与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不相符。

启示

分析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TFP在各省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

对于甘肃省来说,生产性服务业的TFP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居于西北五省之首,在推动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金融业发展速度缓慢则很大程度上限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因此,甘肃省政府应加大金融业发展支持力度,通过专业人才引入、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推动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对于宁夏来说,宁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甘肃省相似,也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但是影响宁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行业与甘肃省不尽相同。在西北五省中,宁夏的金融业居于首位,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因此,宁夏政府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提高陆空交通服务效率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几个方面。

对于青海省来说,近年来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正,但由于技术效率恶化速度过快,致使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呈现负增长。究其原因,青海省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造成,虽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但由于新兴产业资源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发展滞后。因此,青海省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资源和人才向新兴产业流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对于陕西省来说,陕西省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也直接导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TFP水平大幅度下降。由于地理位置和教育资源优势,近年来陕西省的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这些产业还不足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是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对于新疆来说,在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行业发展过于平均,缺乏相应的主导产业。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严格筛选和大力扶持符合新疆未来发展规划的产业,培养本省的支柱性产业。

参考文献:

1.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

2.徐宏毅,欧阳明德.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5)

3.刘丹鹭.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2)

4.陈金保,何枫,赵晓.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地区差异实证分析:1995-2009[J].商业时代,2011(18)endprint

对于新疆来说,新疆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行业,但是从整体来看,新疆生产性服务业TFP是最高的,各行业发展状况也是最均衡的。由表3可知,自2005年以来,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技术进步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技术效率虽然在各行业表现出提升、衰退、停滞不前等差异性。但整体来说,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在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下,依托交通、口岸、产业等要素,为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结论

文章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2005—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加剧了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纷纷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技术进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西北省份市场化开放程度偏低,人才严重匮乏致使西北五省技术效率发展缓慢,企业只能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与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不相符。

启示

分析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TFP在各省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

对于甘肃省来说,生产性服务业的TFP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居于西北五省之首,在推动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金融业发展速度缓慢则很大程度上限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因此,甘肃省政府应加大金融业发展支持力度,通过专业人才引入、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推动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对于宁夏来说,宁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甘肃省相似,也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但是影响宁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行业与甘肃省不尽相同。在西北五省中,宁夏的金融业居于首位,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因此,宁夏政府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提高陆空交通服务效率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几个方面。

对于青海省来说,近年来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正,但由于技术效率恶化速度过快,致使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呈现负增长。究其原因,青海省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造成,虽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但由于新兴产业资源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发展滞后。因此,青海省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资源和人才向新兴产业流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对于陕西省来说,陕西省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也直接导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TFP水平大幅度下降。由于地理位置和教育资源优势,近年来陕西省的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这些产业还不足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是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对于新疆来说,在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行业发展过于平均,缺乏相应的主导产业。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严格筛选和大力扶持符合新疆未来发展规划的产业,培养本省的支柱性产业。

参考文献:

1.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

2.徐宏毅,欧阳明德.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5)

3.刘丹鹭.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2)

4.陈金保,何枫,赵晓.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地区差异实证分析:1995-2009[J].商业时代,2011(18)endprint

对于新疆来说,新疆生产性服务业虽然没有特别突出的行业,但是从整体来看,新疆生产性服务业TFP是最高的,各行业发展状况也是最均衡的。由表3可知,自2005年以来,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技术进步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技术效率虽然在各行业表现出提升、衰退、停滞不前等差异性。但整体来说,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前沿,在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下,依托交通、口岸、产业等要素,为新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结论

文章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西北五省2005—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差异性。结果表明,近年来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长足的进步。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加剧了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竞争,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纷纷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技术进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由于西北省份市场化开放程度偏低,人才严重匮乏致使西北五省技术效率发展缓慢,企业只能依靠“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与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不相符。

启示

分析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征,西北五省生产性服务业TFP在各省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

对于甘肃省来说,生产性服务业的TFP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居于西北五省之首,在推动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金融业发展速度缓慢则很大程度上限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因此,甘肃省政府应加大金融业发展支持力度,通过专业人才引入、资金投入、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推动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对于宁夏来说,宁夏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甘肃省相似,也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的拉动,但是影响宁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行业与甘肃省不尽相同。在西北五省中,宁夏的金融业居于首位,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因此,宁夏政府应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提高陆空交通服务效率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几个方面。

对于青海省来说,近年来虽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正,但由于技术效率恶化速度过快,致使青海省生产性服务业的TFP呈现负增长。究其原因,青海省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造成,虽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但由于新兴产业资源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导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行业发展滞后。因此,青海省政府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资源和人才向新兴产业流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对于陕西省来说,陕西省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也直接导致陕西省生产性服务业TFP水平大幅度下降。由于地理位置和教育资源优势,近年来陕西省的房地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这些产业还不足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TFP的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是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对于新疆来说,在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行业发展过于平均,缺乏相应的主导产业。因此,当务之急应当是严格筛选和大力扶持符合新疆未来发展规划的产业,培养本省的支柱性产业。

参考文献:

1.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1)

2.徐宏毅,欧阳明德.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5)

3.刘丹鹭.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系统性分析[J].财经论丛,2012(2)

4.陈金保,何枫,赵晓.我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地区差异实证分析:1995-2009[J].商业时代,201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