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里的皇家园林

2015-01-07 05:46本刊编辑部
旅游 2015年9期
关键词:明城墙城墙

苏州街里的皇家园林

我很好奇,北京曾有过多少苏州街?是否都是清乾隆时期建造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北京苏州街是两条,一条是太不苏州,一条是在原址上重修的。重修的苏州街在颐和园后河,一直受游人热捧。我不只去过一次,在那儿待着,很是享受。它是皇家山寨版的苏州街,真正的苏州人可能觉得它并不苏州,但对我这种到过苏州仅几次的北方人,反倒觉得它比苏州还苏州。

苏州街的那些事儿

北方人到苏杭,爱寻依水的粉墙黛瓦马头墙,觉得那才是心目中的苏杭,但常常失望。所有城市都在与时俱进,从被当代文化和建筑污染过的苏杭城市街道,去寻觅想象和理念过滤过的纯而又纯的苏杭古街风貌,确实不易了。

音调却不会欺骗人。

您喜欢听评弹吗?我爱听。我不是江南人,苏州人若不讲普通话,我是一句也听不懂的,评弹的唱词,就一句没听懂过。唱评弹的人从不按普通话唱,连苏州普通话都不是,但它的曲调确实好听,软软的,柔柔的,有一种水的味道。那水不是平湖幽潭里的水,它是向平潭里流动的水,轻盈盈地发出甜润的响声,从岩缝中过,从石皮上过,从抓着岩脚的树根下过,任谁也阻挡不了它。会有跌宕,会有悲怆,但那是水的跌宕,水的悲怆,绵放的情绪起落,缺少刚性,反而更加让人揪心挠肺。人的心,都有非常柔软的一面的缘故吧。

1 苏州河畔苏州桥。2 借廊观景。3 古本。4乡野趣味的苏州河。

除了苏杭扬州南京,我在颐和园的苏州街也听过一次评弹,在这个苏州街刚刚修复的时候。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这条苏州街在颐和园后河河谷里,从跨河石桥上看下去很深,河畔的店铺仿古楼就显得很高拔祟丽。从桥侧红墙月亮门进去下石阶才能走到桥底下入街,入街后又有石阶到店铺楼的上层。上面一层未必和下面的店铺是一体的,我听评弹的那屋就不是,它自成一体,印记里是两间,一间长一些,敞棚式,有茶座,可一边听着评弹,一边品着茶嚼着干果,一边凭栏望西后河的水景和罩着西后河的浓林密荫。唱评弹的是一男一女,男的老点,女的少点,瘦瘦的,像父女。他们是被请来的还是租下铺面的艺人我不知道,我只坚信他们来自苏州,评弹曲调非常清纯。坐在那里慢享生活,大半天泡过去都不觉得烦。这是宫苑里的苏州街,小巧玲珑地镶嵌在山水画卷中,游客、自己都是画中人,在心的宁静中坐看着日光和山情水色的细微变化,也悠悠地随着摇橹的篷篷船向时光的深远处游渡。

刚修复的苏州街有许多新奇处。每天定时敲锣开街,不收人民币,人民币要到挂着钱庄招幌里的铺面柜台换成铜钱才能在各个店铺里买东西或现场消费。铺都是古铺,古玩、绸锻、点心、字画、酒庄、首饰、工艺作坊之类。也有大烟铺、当铺,甚至青楼,但这类铺面没人经营,只是告诉你一世纪前的苏州街有这样的铺。有穿着兵、勇衣服配剑挂刀的清兵,但穿着清时裤褂的掌柜的和伙计没一个是太监和宫女,兵丁们也不在旗,也不隶属于清王朝仼何一个军事组织,我坚信他们是颐和园管理处下属的营销单位的服务员。不在意苏州街各店铺卖出了什么,卖出了多少,在意的是游客的文化体验。修复的苏州街,是在旧址上以实物为依据复原的,不增不减,不移不挪,不放大不缩小,一个世纪前本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经营模式也力求再现历史。当年的

苏州街,外面的人是进不来的,也不会允许什么人进来做买卖,做买卖的是皇帝,买主们是那些王公大臣。皇帝未必就是想揩下属们的油儿,也未必就是单纯地想图个热闹。乾隆皇帝建苏州街,是为哄亲生母亲开心的。亲生母亲是江南人,而且是汉人。满汉不能通婚,雍正皇帝未能做到。皇家的史料上遮遮掩掩,前后矛盾,反倒说明确有其事。雍正皇帝采取了补救措施,给了乾隆母亲一个满姓,钮钴禄氏,这事儿乾隆是心知肚明的。他尊敬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母亲,不肯让母亲受丝毫委屈,为解母亲的思乡之苦,借下江南之机,带母亲回过江南,兴师动众的。母亲年岁大了,回江南越来越不容易,在京建苏州街,让母亲就近解乡愁是最好的办法。北京的苏州街,乾隆至少建了三条,圆明园一条,颐和园一条,海淀万寿寺一带一条。还有说香山有一条的,那就是四条。海淀的那条,乾隆带母亲逛过,那里水景非常好,郊野之风,沙洲绿林,临水店铺酒肆照着苏杭民间的盖,装饰出苏杭老街的繁华,处处体现出苏杭民间水街街市的大美。圆明园和颐和园(乾隆时叫清漪园)的这两条,乾隆是可以陪母亲常逛的。一切都成历史烟云。海淀的那条苏州街在历史的演变中被自然淘汰掉了,只留下了个地名,圆明园和颐和园的这两条却是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战火和劫掠。

只有颐和园的这条苏州街在原址上修复再现了。

有个不好解开的历史之谜:皇家御园里的苏州街在乾隆母亲过世后,还开不开买卖?乾隆之后的历代清朝皇帝们没有亲生母亲是江南人,需用苏州买卖街的实景再现来孝敬吗?他们有乾隆皇帝一样深的江南情结?抑或是,这两条苏州街反倒常开着,苏州式买卖街和店铺成了宫廷服务区、服务社?那做买卖的人又都是谁?仍由宫娥太监兼仼?

复建后的苏州街迄今已经历了27个春秋,历史文化的展示功能应该相对地淡化了,减弱了,铺面早己进入了经营期。我想,它们应是出租的,不管租给了什么人,反正谁都可以拿人民币在里面消费了。我没有搞过调查,我只是跟给游客画漫画肖像的一个店铺掌柜的聊过天。他叫杨乃尊,颐和园的退休员工,租店铺发挥自己的特长,每画一幅作品收费并不贵。开街的仪式依然保存,服务和销售人员的衣装尽可能的仿清式,但色彩不浓,东南角的江南小吃店的员工服装民国时期也那样。

后河的江南

宫廷绘画师、法国人格罗西对圆明园内的买卖街,即苏州街有过精彩的描绘,可作为了解颐和园苏州街历史状况的参照。他说:“宫苑的另一部分,有一城,以其周围名播远方。上有墙垣、城垛、庙宇、法庭和公众集会之所,市场、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船舶以及其它一切等等,都具备大城市的规模,仅无居民而已。但清帝御口甫启,宫监及时更换服装,化装为兵士、法官、商人、驿卒以及各种手艺人。清帝亲临此城,市场里已充满食品、货物,店铺中各种商品充实丰裕,商号皆门庭敞露,陈列商品皆极灿烂富丽。须臾间,全城市声喧闹,熙熙攘攘,街道之中人众肩摩踵接,呈热闹情景。人皆忙于从事此往彼来,络绎交错。各处货物叫卖声,音调不谐,震人耳鼓。或买或卖,亦有输送货物的。此处,有卖技者,说书者,集聚闲荡之旁观者。彼方,一贼正施剪绺之技,当时擒获,由官吏监察送往监狱。稍远之处,鼓乐声场,结婚之仪仗,或者丧葬之执事,皆吸引好奇者之目光。总之,种种情景,表现一热闹喧阗之城市,于此城中,皆一一演来,颇能像真也。清帝御驾亲临,全朝文武官员随侍于后,步入商店购买巨量之货物,分赐后妃及随从人等珠宝、瓷器及贵重之绸缎。”

读此文,使我想起在某湖畔看到的拍电影外景的情景。角色们都各就各位地候着,导演一声令下,表演立即开始。需多大场面就是多大场面,要多少人物,便是多少人物。

买卖街的导演是皇帝,开街的场景是经精心设计的,为了体现艺术的真实,连抓小愉的情节居然都有。而铺面商品的各种吆喝,扮演者太监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的是吴侬软语还是硬棒棒的京腔儿?

宫苑里的苏州街,是有城的苏州街。

1 苏州河上的石拱桥。2 谐趣园。3 皇家的江南风韵。4一桥飞架南北。5克隆惠山园。6品江南美食就到这里。

颐和园苏州街也是有城的。城关叫寅辉。它在御路上,是象征性的,不大,左控山谷,右临长河,关前有桥,桥下是深涧。长河即后河,也叫苏州河。河畔的苏州街,可在城关左近的城碟上俯瞰,它是仿苏州第一街造的,那街名叫“七里山塘”,是白居易仼苏州刺史时督造。仿得像不像,我们不知道,得生活在乾隆时代的人逛过从唐朝七里山塘演变过来的七里山塘水镇才可以做比较,抑或有“七里山塘”的图纸,图纸还得是古代的那种绘真图纸,而非现在的符号式地图。

修复的苏州街不像是修复的过去的全部。我从三孔桥方向乘船奔向苏州街时,看到三孔桥东的宽阔水域刚刚收束些的地方,有个石砌的方台遗迹,像是码头。

后河沿岸,曾有很多建筑,其中包括村庄。大多成了废墟,成了遗址,但水貌还在,很有味道,弥放着浓浓的水乡风韵。后河,即颐和园苏州河的东头,一种野性的水貌之后就是著名的谐趣园。此园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4年),仿的是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初取名惠山园。寄畅园,元代是古刹,明代增扩为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园中八音涧闻名遐迩,它西高东低,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怪石嶙峋,富于变化,是江南园林杰作。谐趣园西北的玉琴峡便是仿八音涧而作,峡口奇诡巨石铺陈,绿竹红蓼,翠柏青藤,引苏州河水,汩汩淙淙地过此,琴音般美妙,一派江南水乡风情。多少年前赴此,听水看景都十分享受,但近年不知为何,水貌水音却不如前。

乾隆皇帝在惠山园八景诗序中说到他的先祖康熙皇帝和寄畅园的关系。园主盛迎南巡的康熙,安排康熙驻跸园中,康熙赐惠山秦氏园名寄畅,并题了园名。乾隆皇帝也说了清漪园惠山园和寄畅园的关系。说他南巡,喜寄畅的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之东麓,名曰惠山园。园有八景,曰载诗堂、黑妙轩、就云楼、澹碧斋、水乐亭、知鱼桥、寻诗径、涵光洞。即一堂、一轩、一楼、一亭、一桥、一径、一洞。嘉庆年重修过,画蛇添足地改了些风格,但坐在园中廊椅上,看方池和方池岸畔的古典建筑,享受那园中特有的宁静还是很惬意的,特别是天气晴好时,特别是夏季。水中的黄花、红锦,倒映的蓝天白云古建,在绿意的环抱中特有静中之动的多彩亮色。

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日子,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明城墙遗址公园。这座历史遗迹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是现在仅存的一段北京内城城垣,自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修建,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24公里的城墙,如今只剩下约1.5公里的断壁残垣,不复完整的墙面历经多年的雨打风吹,见证了多代王朝的兴衰,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走近百年沧桑的古老城墙

在东便门站下车后,一段残破的城墙映入眼帘。城墙脚下有一条蜿蜒的小路,路的两侧绿草茵茵,花团锦簇,时而飞来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茂盛的树木错综林立,树干上挂着介绍卡片。值得一提的是,卡片上并没有密密麻麻的介绍文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正方形的二维码,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就可获得树木的详细介绍,供游人们学习。初春时分,这里还会举办“明城墙梅花文化节”,届时古老的城墙映衬着成片的梅花,灰红相映,更现古韵,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欣赏、摄影。

然而,穿梭遥远的时空记忆,曾经的城墙脚下并非现在看到的景象。老舍在《老张的哲学》中有过这样的描写:“古老雄厚的城墙,杂生着本短枝粗的小树;有的挂着半红的虎眼枣,迎风摆动,引得野鸟飞上飞下地啄食。城墙下宽宽的土路,印着半尺多深的车迹。靠墙根的地方,依旧开着黄金野菊,更显出幽寂而深厚。清浅的护城河水,浮着几只白鸭,把脚洗得鲜黄在水面上照出一圈一圈的金光。”清澈的河水,古老的城墙,遍地的野花,怡然的白鸭,共同描绘出的是一幅旧时北京独特的风景画卷。

沿着明城墙遗址脚下的小路向东走去,城墙外侧凸出的一段尤为引人注目,这便是亦称“马面”的墩台,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墩台与城墙相互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墩台边长大致与城墙厚度相等,少数较大的长度可达30多米,此墩台长39米,可谓京城之最。

抬头仰望,透过斑驳的树叶,射入一米阳光,偶尔两只鸽子落在城墙上,互相梳理羽毛后,一同向东边的天空飞去。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最东端坐落着北京城东南角楼,这是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原来的其它三座角楼已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消失”了。这座东南角楼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开始修建,正统四年(1439年)落成。楼沿城台外缘建起,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砖垣,绿色的琉璃瓦上饰有神兽俯瞰大地,四面开有144个箭窗孔。站在城墙脚下仰视,仿佛仍可以感受到在遥远的金戈铁马时代,从窗口射下的如雨般的羽箭,精准地刺入敌人的胸膛,守护着都城的安全。如今这座经过百年风霜洗礼的建筑在现代高楼大厦间遗世独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1 城墙的古朴台阶。2城墙脚下环境优美。3墩台介绍。4 挂着印有二维码介绍卡片的国槐树。

经过一道朱红色的小门,走过坑洼不平的古朴台阶,便登上了这座古老的城墙。是否有人想到,如今手指触摸到的那一块块墙砖属于500多年前的明朝?据史料记载,公元1419年,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为给官员们修建办公地点,便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移动800多米,考虑到当时的时间和经费问题,最初的明城墙其实是用土堆砌而成的。但城墙作为都城的保护屏障,土堆的防御功能无法与砖石相媲美,于是明朝正统元年开始,就在土墙外面加盖城砖,便有了后来人们心目中的那段明城墙。历经500多年重新修葺明城墙时,紧贴夯土的部分全部用新城砖修复,而仅存的40万块老城砖用在了城墙的最外层,因此,现在看到的、触摸到的城砖仍保留着500多年前的历史记忆。

城墙上清晰可见刻着一些密密麻麻的外国字,这些并非外国游客留下的“到此一游”,而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沙俄、美国侵略者登城后留下的罪证,耻辱的印记就这样深深地刻在了城墙上,也留在了每位中国人心中。

登上承载记忆的东南角楼

步入城墙上的角楼,屋内光线有些昏暗,仿佛闯入遥远的时空。扶梯而上,从角楼第二层的箭窗向外远眺,虽映入眼帘的是行驶的汽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但却仿佛可以透过这小小的射孔看到当年驻守将士遥望远方,箭无虚发射中入侵者,守护着京城的安宁。

继续上行,第三层隐藏着一个城墙缩影展示的博物馆,内部陈列着一些古代兵器,兵器上的斑斑锈迹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展柜中展示着旧时城门模型,无论是驻守城门的清兵,还是来来往往的商贾,亦或是驮着货物的骆驼均制作得栩栩如生,仿佛回到旧时的北京,还能听见小贩的阵阵叫卖声、行人嘈杂的交流声……

展柜上方的墙上贴满了北京旧城九门的老照片,并附上简单的介绍,将属于老北京的旧时记忆形象地展现在眼前。

旧时北京内城的九座门各自履行着不同的职责。朝阳门谷穗稻香,是九仓之粮运送之门,解决人民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正阳门威风凛凛,是皇帝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行藉田礼亲耕一亩三分地时龙辇的必经之门,见证皇室的尊贵恢弘;宣武门悲悲戚戚,是囚车赴菜市口刑场经过之门,感慨人生的世事无常;阜成门梅煤暖冬,是煤车出入之门,瓮城门洞内煤栈客商刻梅记录,梅煤谐音送去冬日温暖;德胜门豪情万丈,是出兵征战之门,目送英雄男儿出征打仗,保家卫国;安定门默默无闻,说是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实则是运送粪车之门,隐晦言辞背后默默奉献;东直门百花齐放,砖瓦、木材各类杂车均走此门,为百姓提供日常所需各类用品;西直门潺潺柔美,是水车经过之门,为城中带来甘甜泉水;崇文门税收致富,是缴纳税收之门,充盈了国库资金。

展馆一侧的墙上挂着北京旧城的示意图,图上城墙呈“凸”字形状,可西北角城墙却是歪斜的,这不和谐的缺角打破了都城横平竖直的格局,影响了整座城市的对称,究其原因是西北角正好位于如今北二环外太平湖一带,河底的淤泥稀软,城墙无法扎根,据说当年朱棣努力想延续元大都的完美格局,但这段明城墙屡建屡塌,万般无奈下,只好绕开水域,把明城墙建成了缺角的样子。但朱棣无法忽视这样的缺憾,甚至找来风水先生讲解,使人们相信这样的欠缺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故意为之。

在想向上走,却被一条绳索挡住了前进的道路,不知上方陈列何物,隐约可见楼上幽暗的灯光,更添一丝神秘之感。

带着一丝好奇和些许遗憾,恋恋不舍地走出角楼,看见前方矗立着两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这就是当年正蓝旗守城军队用于固定旗杆的石板——旗杆石。清朝城墙驻防系由八旗分掌,各旗的旗帜悬挂在高耸的旗杆上。据记载“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传言由八旗分管是因为黄色象征土,白色象征金,红色象征火,蓝色征水,土、金、火、水是保卫城市的四种最基本成分。另外,也有使各旗互相牵制之意,以防某一旗叛乱或控制全城。

1 城墙脚下仰望东南角楼。2城墙上遥望东南角楼。3陈列的城楼模型。4驶入京城的列车。5对称之美的东南角楼。6驻足观看明城墙遗址公园简介。

乘坐穿越古今的时光飞车

从城墙上向下俯瞰,一辆辆呼啸而过的火车仿佛穿越古今,将记忆从遥远的明朝带回21世纪。林语堂曾在《辉煌的北京》中这样写道:“当从天津来的火车驶近京城,斜下里想着城墙行进时,便有连绵不断的城堡、炮塔、壕堑,以及八十英尺高的门楼从眼前飞快掠过,景象之壮丽令人难以忘怀,惊异不已。……当此时刻,所有西方文明的记忆似乎都从脑海中消失了,只有古代的梦化作真实的北京,在眼前迤逦展现。”火车缓缓地驶入京城,古老的城墙迎接着归乡的亲人,欢迎前来旅行的游客。每逢整点时分,来自火车站的东方红旋律久久在北京上空回响,奏响着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声音。

遥望人声鼎沸的两道城门

向东望去便是曾经的东便门。明朝嘉靖年修筑外城时,由于财力不足,只好将东南角楼包入,留下临时性城门作为出入通道,直至建成后十年,这座无名的城门才被命名为“东便门”。

向西远眺是如今繁华的商业区——崇文门,国瑞、新世界等购物中心均坐落在这里,是时尚、休闲、娱乐的代名词。然而,旧时的崇文门是重要的税关,凡从崇文门进城的人全部需要缴税。据说,明朝国库百分之四十的库银都是靠崇文门挣来的。崇文门不仅充实了国库,还填满了贪官污吏的腰包,成为明朝的财富管理中心。

北京明城墙遗址展现了一座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断壁残垣更显深沉凝重,曲径通幽更现安逸舒适,花团锦簇更添生机盎然。融入在繁华市中心的明城墙遗址公园集古典文化与现代风景为一体,宛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博古论今,是一个可以学习历史、放空心灵的好去处。

TIPS地

址:北京市崇文区崇文门东大街9号。

角楼开放时间:每天上午8:00—下午5:30(下午5:00停止售票)。

门票价格:人民币10元。半价票:大、中、小学生凭学生证;6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免票办法:65岁以上老人凭红色老年优待卡;1.2米以下儿童;现役军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凭有效证件;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费,需提前一天预约。

预约电话:010-65226008

乘车路线:乘特2、25路、29路、39路、43路、44路、59路、434路、713路、820路至东便门站下。

温馨提示:城墙地面坑洼不平,建议选择轻便舒适的旅游鞋参观游览。

猜你喜欢
明城墙城墙
城墙边做游戏
文化走读元旦专场——走近明城墙圆满举行
神奇建筑开封城墙
古代南京明城墙排水系统方案设计解析
城墙外边
浅议利用自动化结构安全监测技术保护南京明城墙
以轮椅的脚步碾过明城墙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城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