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引领互联网金融再创新

2015-01-07 02:23彭兆东
市场周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线下金融用户

彭兆东

移动支付:引领互联网金融再创新

彭兆东

以第三方支付企业为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异军突起,依靠移动互联网平台,迅速席卷了整个金融市场。移动支付囊括衣、食、住、行几乎所有的线下支付场景,以其便捷的支付方式,良好的消费体验,获得了海量用户,并逐渐成为支付的主流方式。支付系统是金融市场的基础架构,位于所有金融业务的底层、其他金融业务均依托于这一核心体系展开。移动支付的发展,必然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延伸传统金融链条,开创一个崭新的移动互联网金融时代。

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O2O

2014年,腾讯依靠其8亿多的微信用户群,借助“春节红包”营销方式,不费一兵一卒、零推广费用就撬动了支付宝墙角,迅速挺进移动支付市场;百度也紧随推出“百度钱包”,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以APP应用和游戏内支付为切入点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支付体系是金融业务开展和经济往来的中心环节,支付方式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资金流动、满足公众支付需求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随着新兴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支付需求的多元化,移动支付、近端支付等各类创新支付方式正在加快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夸张的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移动金融时代。

一、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就是允许金融消费用户通过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划分为近端支付与远程支付,远程支付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APP应用实现移动互联网支付,而近端支付是以NFC为代表的近场支付技术。移动支付的本质是智能化、终端化、网络化、虚拟化的银行卡,它能够有效整合金融IC卡与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支付工具和渠道,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服务的一张新型金融业务。

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移动支付用户导向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中越来越得到体现;支付媒介更加多样,从有卡到无卡,从银行账户到虚拟账户,变得更加多样;受理终端从传统POS机向智能移动端、便携式可插入设备演变;验证方式从签名、密码向二维码、声波等验证方式演进,变得更加丰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支付场景,移动支付所采用的技术形式一直都是基于远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的,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用户无需通过改造手机、购买硬件等额外行为来体验相关的支付功能,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迅速的扩大了自身产品的潜在用户群体。

二、争夺移动支付入口

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7660亿元,比2013年增长5倍多,远超个人电脑支付增长率,移动互联网支付规模超过传统网上支付交易量,成为支付市场主流模式。从移动支付拓展到基金、保险、理财以及贷款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非常容易,可以形成更加广泛的市场,因此移动支付成为了包括互联网巨头BAT在内的新型金融企业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必争之地。谁能抢占移动端口构建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在下一步的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金融争夺战中,谁就能屹立不倒并可能成就新的蓝海。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正争抢移动支付入口,布局原生应用,着力打通互联网移动支付线上、线下的“最后一公里”,抢占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连接器”。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支付业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支付宝、拉卡拉和财付通分别以79.26%、7.49%和7.34%的市场占有量位居移动支付市场的前三位;百度钱包,有百度系14款用户数过亿的APP和百度糯米在O2O领域的大力支持,成为移动支付市场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如下图所示)。

图1 2014年第3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业市场格局

第三方支付企业、传统金融机构、运营商在移动支付市场的白热竞争,有利于线上、线下渠道的打通,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支付宝依托阿里巴巴具有统治力的电子商务为自身提供用户、交易量以及支付场景方面的强力支撑,从电脑端导流用户,形成了移动端用户初始规模和交易流量基础。支付宝在大型购物中心、线下便利店、自动售货机以及出租车四大场景中进行集中发力,搭建阿里开放平台(API),使其成为串联线下商户的核心工具,并将商业触角伸向线下的各个细分领域;投资新浪、陌陌、快的,布局口碑网、美团等,优化淘宝、天猫、聚划算,收购高德、UC,开放HTML5,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推出“未来医院”、“未来公交”、“未来生活广场”项目,将团购、打车、地图、购物等支付场景进行有效整合,覆盖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和城市商圈,囊括大众的衣、食、住、行,基于移动支付的庞大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腾讯,作为掌控着国内最大的移动入口平台公司,以海量用户为依托、以财付通支付结算体系为底层架构,结合社交关系链上已有的优势,入股京东、大众点评、去哪儿,投资滴滴、搜狗、四维图新等,打通线上线下,补齐吃喝玩乐、投资理财、生活服务等场景支付,推出转账、还款、缴费、购物、理财通等众多应用,充实在移动端的布局,通过扫码支付的形式走向线下,着重提高用户黏性、用户忠诚度,左右互搏以“血拼”移动支付市场,一个企鹅帝国的移动支付生态系统已初现端倪。拉卡拉是集合缴费、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及电子商务服务终端,凭借差异化竞争战略,避开与支付宝、财付通的正面竞争,为用户提供便民金融服务,拉卡拉有95%的用户进行转账和信用卡还款,虽然消费者年龄偏大,但消费水平较高,单笔交易金额较大,用户黏性、忠诚度比较高,在移动支付市场风生水起。

商业银行、银联以及通信运营商等传统金融机构,打造以NFC近端支付为主要产品的近场支付体系,与OPPO等智能机合作将NFC植入手机系统,并且着手广泛布局NFC受理终端。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倘若这次移动支付带来的互联网金融革命命脉最终被互联网公司控制,它们的平台价值逐渐减弱,利益直接受损,有被沦为支付通道的巨大风险。

图2 2009-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结构

移动支付经过2009年之前的技术渗透与技术积累后,获得了高速发展,在2014年移动支付已占支付市场总份额的82.3% (见图2),远远高于传统的短信支付,高于以NFC新兴技术为主体的近端支付。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移动支付产业在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上的不断探索,包括对应用场景的不断开展以及网购和打车补贴等营销方式的大力推广,增加了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黏性,移动支付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用户习惯已经养成,移动支付将逐渐成为支付的主流手段。

三、互联网金融大飞跃

支付体系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架构,所有的金融业务均依托于支付体系展开,移动支付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金融支付体系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客户消费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扩大互联网金融业覆盖面,它摆脱了原有单纯为银行提供支付渠道的角色,通过融合各类金融理财服务,创新增值服务模式,成为中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连接着电商、社交、生活服务,是移动互联网金融商业生态圈的中心环节;它是连通线上、线下的重要桥梁,是接触用户的最强平台,移动支付的发展将给其他金融业务带来持续、低成本的流量基础,而其他金融服务则成为除移动支付体系的变现渠道,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闭合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移动支付是金融与电子商务等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金融创新的平台。随着智能终端性能提升和大量普及使用,移动支付将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末,我国网民规模为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8.75亿,移动端取代PC端成为用户接触电商企业的“主屏幕”已是大势所趋,2015年移动端与电脑端抢夺流量红利之战将更趋白热化,移动支付会促进互联网金融大飞跃。

图3 2010-2014年移动支付年交易额与环比增长率

2014年,我国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了77660亿元,环比增长496.9%(如图3所示),继2013年环比增长率达800%之后的第二次爆发式增长。随着移动支付的支付场景不断增多,支付方式更加灵活,支付效率更高,支付成本更低,消费体验更好,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将通过移动支付进行日常消费,选择在移动端办理金融业务。据蚂蚁金服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3月份以来支付宝每天的移动支付笔数已达到2500万笔以上。移动支付能够快速、高效地匹配用户在线上、线下的支付需求,将成为一站式的个人消费及金融中心。

移动支付不仅可以引领互联网金融创新,重构传统商业格局,而且会改变消费者支付习惯,开创互联网金融新局面。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移动支付与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可以把第三方支付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掘出来,通过海量用户支付数据,可以细致的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能力和种类,利用这些大数据,企业可以进行精准营销,获得更高的收入。移动支付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互联网金融创新延伸了传统金融链条,以第三方支付为主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领域共同发力,必将对传统金融业格局产生颠覆式影响,移动支付这一革命性的技术将推动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四、移动支付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移动支付简化操作界面和支付流程的同时,也逐渐暴漏出一些问题,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如移动支付业务整体框架尚未搭建完毕,交易场景还比较单调,支付业务主要来自购物、转账和还款等常规消费,短期内无法形成高黏性的用户流量等,但移动支付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操作与安全问题,政策和法律风险。

(一)操作与安全问题

技术安全与操作风险是移动支付行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金融消费者权益能否受到保护是这一行业稳健发展的必要保障。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手机安全报告可知,支付体系安全已经成为手机安全的主体,目前移动支付尚缺少安全技术标准,在传输验证、脚本框架、支付流程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若出现操作风险与安全问题,对我国金融业互联网创新有一定影响。

第三方支付企业可借鉴传统金融机构已有的安全认证、密钥管理技术,加以创新并将其移植到移动端,建立预警平台、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监测移动支付操作,为多层次支付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保障,共同为移动支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政策和法律风险

金融作为连接各个产业的动脉,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其战略及风险控制重要性,得到了制度的庇护,成为互联网未能完全渗透的最后一块领域,加之,目前我国支付行业法律尚不健全,安全事件无法可依,造成了移动支付行业在法律方面的风险,央行出于国家金融安全的考虑,限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转账、支付的额度,叫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监管力度,形成了对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政策限制。支付行业法律是否健全、金融能否突破现有政策掣肘,关乎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

五、结论

在当前互联网向各领域跨界渗透的背景下,移动支付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业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环节,肩负打通支付产业链的重要使命,是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中心环节。互联网公司正在发动一场钱包里的革命,大规模布局“店商”资源,拓展移动支付场景,利用移动互联网连接线下,实时打通线上商业和线下场景,争夺移动支付入口,让用户习惯使用移动支付消费、理财,构建完整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可以预见,移动支付会逐步取代现金和银行卡的支付形式,引导支付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发展。未来,移动支付的重心会放在构建创新支付场景上,有望实现全方位的提升,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大飞跃。

[1]孙江波.浅析移动支付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方法[J].中文信息,2013. [2]移动支付开辟金融支付新天地[J].金融科技时代,2014.

[3]杨雪吟.移动支付现状及未来[J].时代金融,2014.

[4]严圣阳.移动支付价值链解析,2014.

[5]易观智库.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份额. [6]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彭兆东,男,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F062.4

A

1008-4428(2015)02-105-03

猜你喜欢
线下金融用户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