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时代的影像叙事与跨界传播

2015-01-07 08:20陈晓云
艺术百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电影艺术多元文化

陈晓云

摘要:电影传播,已不仅仅局限于影院空间和电视频道,而是借助更具包容性和影响力的网络媒介,凸显出新媒体时代更为多元与丰富的多屏联动的意义,而同样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跨界传播,给电影创作、制作、传播、接受都带来了新的话题。互联网时代的电影传播具有交互性、移动性和个人性的特质,传统电影模式受到有力挑战。多屏时代的出现,恰恰并不意味着某种“屏”的消失,而是它们共同构建了当下影像传播的多元特质。

关键词:电影艺术;电影创作;影像叙事;多屏时代;影像传播;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在当下这个由高科技带来社会巨变的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瞬息万变,各种媒介形态的相互交融,使得电影传播已不仅仅局限于封闭的影院空间,也不再仅仅通过电视传入千家万户,而是借助更具包容性和影响力的网络媒介,凸显出新媒体时代更为多元与丰富的多屏联动的意义,而同样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发的跨界传播,给电影创作、制作、传播、接受都带来了新的话题。多屏时代的影像叙事具备怎样的特质,跨界传播又会给影像叙事带来怎样的变化,是本文试图重点讨论的话题。

一、电影传播的三种形态

从电影作为媒介这一角度来认知电影,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两个层面的认知:电影作为艺术媒介,以及电影作为传播媒介。从电影作为艺术媒介这一角度而言,任何一种艺术媒介都有其长处和局限,不同的媒介样式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规范,电影也不例外,而这,恰恰也成为多种艺术样式并存的主要原因之一。换言之,并非任何题材、故事都适合电影这种媒介,这至少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某些在现实生活层面具有感染力的事件进入电影叙事之后会全然失去魅力,这个话题需要另文加以讨论,此处不再赘述。而电影作为传播媒介,从影院电影、电视电影到网络电影,构成了迄今为止电影传播的三种基本模态。不同的传播平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作为影像叙事与传播手段的不同特质与形态。

影院电影作为最为传统与经典的观影方式,至今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事实上,在科技高度发达、电视也趋于数字高清的今日,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并非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的唯一动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聚众观看的特点,亦即由聚众观看所能引发的群体效应,对当下社会生活于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的“孤独的个人”依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从咖啡馆、茶馆、戏院观影,到专业影院的出现,再到多厅影院的繁盛,影院观影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除了常规影城之外,北京等城市的一些文化创意场所,还有小型艺术电影放映沙龙,不定期举办相关的电影观摩研讨活动。虽然电视、网络等媒介开始介入电影传播,但影院放映依旧是电影节、影展、新片首映等活动首选的传播媒介。

不可否认,电视、网络等媒体出现之后,分流了很大一部分观众,电影的商业需求也使得影院电影自身有了诸多改变。观影环境的舒适豪华,视听设备的先进高档,商业设施的齐全配套,成为现代城市影院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影院的功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看电影,而成为体验新技术和新形式的媒介平台。“电影发明时采用了宽35mm的胶片形式,并采用了4:3的画幅宽高比。这种胶片规格和画幅形式给了放映画面以很大的局限性,总给人以置身画外、通过窗口看风景的感觉。为了增强电影观赏的临场感,人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例如加大胶片宽度和改变放映画面宽高比,将银幕设计成巨型、环形或球形,利用双目视觉原理摄制和放映立体电影,将座椅设计成随剧情的进展而活动,添加吹风、喷水、散发香气等感官刺激等等,由此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特种形式电影,或称新形式电影。这些电影形式的共同特点是采用比常规电影大许多倍的银幕、高保真的多声道立体声还音和高清晰度的画面,以使观众获得很强的临场感,从而沉浸在剧情当中。”①3D技术更是给影院电影带来了大批回流观众,传统电影情节点的吸引力被新奇的视听感官体验所取代。3D电影可以制造出某一物体突然迎面而来的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从生理反应上来说极富刺激性。从某种意义上看,电影似乎回到了它的童年时代。

随着电视的发展,影碟的出现与盛行,影院观影不再成为唯一的观影方式。“打开电视看电影”这句观众耳熟能详的广告语,事实上也成为当今观众看电影的主要方式之一。因而,电视电影构成了又一种观影方式。此处所谓“电视电影”,指的是借助电视媒介播放的电影,而非作为一种类型的电视电影。

电视是一种革命性的媒介,“电视来临之后,许多东西都行不通了。不仅电影,而且全国性杂志都遭到这一媒介的沉重打击。甚至连环漫画的发行量也锐减下来。”②较之电影而言,电视是一个更具有包容性与参与度的平台,而且操作简便,收费低廉。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这是电视媒介自身的优势,电影自然也不会忽略对此媒介的利用。理查德·厄尔豪斯称:“1950年代,电视的发明及其普及化将电影院中的电影引入了家庭。电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节目,包括一些以前只能在电影院中看到的电影。毫无疑问,电视发展了(如果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发明)它自己的独特形式。但是在电视上放电影,电影的内容并没有因为其载体的改变而不同。这使得我们相信,虽然媒体可能有差异,但信息本身是一样的。”③

作为两种不同的媒介,电影与电视显然是有区别的。相比于以光学、声学、化学、机械学等为科技基础的电影,电视是一种电子传媒。比较而言,电视的制作手段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借助微波、电缆、通讯卫星传送信息的技术手段也比电影院的放映更具有现代色彩,全世界数十亿观众可以同步看到通过通讯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美国NBA、奥斯卡颁奖乃至海湾战争、汶川地震正是通过电视现场直播的手段走入千家万户的,成千上万的球迷也是通过电视屏幕上罚失点球之后落寞的背影疯狂地爱上罗伯特·巴乔的。从观众接受角度看,“电视的视觉要求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完成的作品是播映在一个很小的屏幕上的,并且往往是供家庭观众在一间半明半暗的房间里观看的,同时还有各种分散注意的情况。因此,远景镜头、中景镜头和结构上的细微变化大都不能引人注意,就象一幅出色的绘画印花邮票上会使细节丧失无遗一样。只有特写镜头具有视觉感染力。照明处理也被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只剩下一个或亮或暗的画框。尽管在视觉影像上进行了富于创造性的努力,但是最后播放的仍然是一幅完全缺乏微妙细节的非常小的画面,而在放映影片时,视觉影像正是由这些细节构成的。”④ 但这种情形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正在获得改变。从影像载体来看,电视电影之媒介从录像带、VCD到DVD,从模拟到数字的变化,直接改观了其观看效果。

猜你喜欢
电影艺术多元文化
论电影艺术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