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护理临床差错案例,加强护生护理风险教育

2015-01-07 05:12谢岚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差错病历护理学

谢岚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卫生界的共识,而护理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1]。有文献表明,临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40%~50%与护理实习生有关[2]。减少和杜绝实习护生差错事故的发生成为医院和学校共同面临的任务,而课堂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风险意识的主要渠道[3],也是其了解护理风险、获取护理安全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要加强护生护理安全及法律知识教育,将护理风险教育融入护理专业主干课程,提高护生护理安全及风险意识,减少进入临床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对象

选取我院2013级护理专业四年制同一年级两个双证书班,共11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第二至第三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护生一般情况比较

2 实验组教学方法

2.1 分类建立相关案例库

以各专业使用的《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为基础,通过多途径搜集相关临床差错案例。(1)借鉴护理临床案例相关读物,如《护理临床案例精选》《临床护理案例启示录》等;(2)利用检查护生医院实习情况时搜集到的临床案例;(3)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如中华护士网)搜集相关临床护理案例;(4)通过新闻报道、身边事例来获取护理安全、医疗纠纷等有关信息。

2.2 学习法律制度

调查发现[3],护理专业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法律和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障,教师课前应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差错标准及处理方法》《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摘选涉及的相关法律制度,结合现有临床案例内容,编制课程教案。

2.3 实施方法

2.3.1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案例 如在讲解护士慎独精神时,引入以下案例:病人,女,40岁。因乳腺癌行乳腺及淋巴清除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2小时后,其丈夫透过玻璃窗向内看时,发现妻子的输液袋已空,输液管里倒回血液竟然没有护士发觉。于是气愤地敲门喊护士,护士长一再解释,其丈夫还是认为护士责任心不强,擅离岗位,将其投诉到护理部。

(1)提出护士的疏漏:护士对术后意识不清的危重症病人监护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教师应介绍临床工作中人员配备要求,监护室床护比应为1∶2.5~1∶3。

(2)如何避免和防范:对于监护病人,严格按规定进行护理;秉承慎独精神,对病人高度负责,确保病人安全。

(3)引入本案例涉及的法律法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第十三条:对特级护理病人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对重症监护室内的病人应设专人守护。由于重症监护室环境特殊,病人病情危重,无家属陪护,要求护士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以病人的生命安全为宗旨。

2.3.2利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申 如学生经常写错字,习惯用透明胶、刀片等涂擦修改,借此问题引入以下案例:病人,女,35岁。诊断:子宫癌,行子宫全切手术。出院后因医疗保险报销,病人家属在复印病历时发现护士在护理病历书写过程中采用了刀刮的修改方法,导致原来记录无法辨认,保险公司对记录的真实性不予认可,因此不给其赔付。病人家属将医院和该护士告上法庭。

(1)组织学生讨论该怎么做,引导学生站在护士角色思考问题。

(2)教师分析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的基本要求,对病历的法律作用认识不足。

(3)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七条规定: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同色笔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第58条规定:病人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如何避免与防范:护士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规定;认真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不可采取任何掩盖原字迹的方式进行修改,养成严谨、守则的执业行为。

(4)正确做法:严格遵循《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在修改过的字句后签上修改人的姓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2.3.3 建立学习QQ群,每日一播 教师选择性摘录涉及护理专业的法律法规内容,以简短信息形式在群共享平台播放。学生登录QQ群,即可轻松获取相关信息,久而久之便强化了法律法规意识。

2.3.4 课前安排案例情景剧,每周一演 学生收集有关护理安全、医疗纠纷的案例,设置简单场景和道具,课前安排10分钟时间进行表演和讨论,教师点评。使学生融入案例氛围,感同身受,增强其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2.4 评价方法

2.4.1 调查内容 两学期护理学基础课程结束后,自制简易量表,调查两组学生护理风险认知情况。问卷内容以简短护理临床差错案例为题目,涉及21个调查项目。

2.4.2 调查方法 向学生发放问卷,并给予统一指导语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问卷填写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选择。共发放问卷118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100%。

2.4.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结果见表2。

3 讨论

调查显示,在涉及分级护理制度、病人和护士的权利与义务、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无菌操作原则、药物过敏性休克抢救的题目中,因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均出现,并作为重点内容讲解,故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太大差别(P>0.05)。但护理风险、医疗事故、实习护生的法律身份、交接班制度、针刺伤事件处理、临床质量质控检查、病人安全目标、保护性约束原则等题目,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

可见,学生在校期间护理风险意识淡薄,主要与缺乏临床经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有关。通过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适时引入护理临床差错案例的干预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护理风险认知水平,减少或最大可能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为今后学生在临床实习护理工作中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基础,同时也为自身营造安全的护理工作氛围提供支持。

表2 两组护生护理风险认知情况调查[n(%)]

同时,笔者提出以下设想:(1)加强试题库建设,尤其是从临床一线搜集护生发生的真实差错事故案例。(2)完善教学方案,建立案例教学小组。引进本学科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学专家、临床工作一线具备丰富带教经验的护士、法律专业人员,共同组成案例审核、分析、制定小组。(3)单独开设护理风险教育课程,完善教学方法。(4)制定护理风险教育课程评价考核方法。通过临床情景案例考核的方式,安排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是否有风险评估意识、是否熟悉护理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是否了解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是否了解相关操作中病人和护士的权利与义务、是否明确护生的法律身份等[4]。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引入护理临床差错案例,加强护生护理风险教育,是对护理学基础课程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不仅拉近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距离,更增强了护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顺利实现护理教育与临床工作的对接。

猜你喜欢
差错病历护理学
强迫症病历簿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