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血案:甘被“潜规则”的妈妈天塌了

2015-01-08 03:33夏梅
知音(月末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霜潜规则片区

夏梅

近几年,在各大城市的小学择校现象堪比高考,为了让孩子上重点学校,许多家长不得不从幼儿园开始就花高昂费用,让孩子苦学英语、钢琴、珠心算等等,临近小学招生时,父母则带着孩子到处奔波面试。在福建省福州市,不久前就上演了一出家长为了孩子择校,妻子献身、丈夫遇害的惨剧,令人深思——

1981年出生于福建省顺昌县农村的王霜,虽家境困难,但她自小容貌和气质都很出众。2004年,王霜在泉州念完大学后,进入福州一家大商场当会计。2005年5月,王霜与日资企业高管郑得安结为夫妇,第二年,生下了儿子郑子聪。一家人其乐融融,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然而,这样的生活状态没过几年,王霜就领略到孩子上学的烦恼——

当初,王霜与郑得安结婚买房时,两人都没有多少积蓄。王霜一心期望能把房子买得大一点,方便父母经常来照看孩子,可考虑市中心的房价高,王霜最终在接近城郊的环城新区买了一套三居室。这样,一家人既能住上大房子,又能减轻经济压力。

转眼到了2012年,郑子聪到了即将上小学的年龄,王霜这才意识到,自己当初自认为高明的选择,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虽然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有配套小学,但教学质量远不及市区的老牌学校。

王霜和丈夫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从上幼儿园起,郑子聪每周末都上培优班,练习英语和心算等,为学前打基础。眼见到了入学年龄,夫妇俩这才详细了解到读小学都是按片区划分,想进其他小学,唯一的办法就是参加其他小学的面试,看能否通过分数线破格录取。尽管王霜带着孩子面试过不少小学,可每次都是石沉大海没音信。一次次失败中,王霜越来越不淡定了,眼见周围那些有门路的邻居们,都托关系把孩子送到了市区的重点学校,她也开始四处打电话找人。可由于她和丈夫的人脉资源有限,始终找不到一点与择校搭得上边的关系。

就在王霜为之苦恼之际,2012年2月初,王霜的昔日大学室友陈丽娟来找她玩。见到活泼的子聪,陈丽娟问王霜:“子聪下半年就要上小学了吧?”王霜打开了话匣子:“我正为这事发愁呢!你有什么门路没有?只要有办法能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去,我甘愿付出一切代价!”

家住市区的陈丽娟答应帮王霜问问。几天后,陈丽娟果然给王霜带来一个好消息,她说其丈夫林伟有一个老乡,是福州市一所小学的科室主任,她可以让林伟将其约出来介绍给王霜认识。

陈丽娟口中所说的熟人名叫李长志,福清市人,时年46岁,离异,女儿在厦门读大学。李长志早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后被分配到福州市一所小学当老师,2009年被提为学校科室主任,他所就职的小学比王霜所在片区的小学要好很多。王霜本就处于有劲无处使的境地,陈丽娟带来的这个消息,无疑让她抓到了救命稻草,她拜托陈丽娟尽快想办法把对方约出来。

3月的一个周末,林伟迫于妻子的施压,打电话约李长志出来小聚。由于郑得安工作很忙,所以当天,王霜一人赴约。在就餐中,当林伟把李长志介绍给王霜时,王霜趁机聊起自己带孩子四处面试的苦衷,试探着问李长志能不能帮自己。“如今小学择校比上大学还难,一年比一年管得严!”李长志如实说道。当得知王霜的孩子想跨片区择校后,李长志更不愿去揽这种麻烦事,当即委婉地拒绝了王霜。“要是有办法你就帮帮她吧!”林伟夫妇在一旁帮腔。见林伟开腔,李长志只好答应帮忙问问,但说不能抱太多指望。

之后,工作繁忙的林伟不愿再多管这件事,他告诉王霜,虽然他与李长志是同一个镇上的老乡,但这种事他不好过分要求对方,最好还是王霜私里找李长志说说。王霜觉得林伟说得在理,一周后,她又主动联系了李长志,称自己正在他学校附近办事,说有问题想当面请教他。李长志不好意思推托,只得应允。到了李长志的办公室后,王霜向他请教孩子入学手续问题等,临离开时,她将1000元商场购物卡送给李长志,李长志执意不收,但王霜放下后一溜烟跑了。此后,每隔一段时间,王霜就找个借口与李长志联系,约他一起出来吃饭,两人慢慢地熟悉了起来。

原本容貌出众的王霜,虽年过30,但保养得非常好,加上几年的商场锤炼,说话做事都颇显成熟与魅力。几次近距离接触后,李长志对美丽又风情的王霜渐生好感,王霜也察觉到了李长志对自己态度的变化,此后她主动约请李长志的次数明显增加。

2012年5月中旬一个周末的晚上,王霜单独约李长志一起吃饭,饭后,两人又去了酒吧一间包厢K歌。那天,王霜频频向李长志灌酒。在酒精的作用下,面对妩媚的王霜,李长志有些难以自持,对王霜的动作也开始暧昧起来。王霜在商场应酬中,经历了很多这种场面,对于李长志的暧昧,王霜没有表现出反感,甚至还主动迎合。于是,当晚,在酒精作用下,两人在酒吧的包厢里发生了关系。事后,酒醒过来的李长志有些后悔,担心王霜会为此动怒,但王霜却表现得非常泰然,只是求助他帮忙解决孩子择校难题。

有了这一次后,李长志时不时给王霜发一些内容暧昧的短信。而王霜有求于李长志,也迎合聊天。与此同时,对于王霜交代的事,李长志不敢怠慢。他主动找领导说情,称自己亲戚的小孩想入校就读。李长志本来与领导关系不错,最后领导答应了李长志。但人情归人情,学校规定的3万元择校费还是要交。

由于新生报名要到7月下旬才进行登记,得到领导点头的李长志,便提前告诉王霜,称事情基本办妥了,让她准备8万元钱。李长志提出要8万元当然另有想法,除了3万元择校费外,他有意要给领导2万元,自己也想从中捞点好处。能择校成功,王霜欣喜若狂,她根本就没有考虑这8万元的去处。从李长志口中得到孩子可以去他们学校的消息,王霜当即将喜讯告诉了丈夫,说孩子进重点小学的事没有问题了。

7月下旬,李长志让王霜提前交了8万元钱,并填了一份该校的入学登记表。交款那天,王霜出于感谢,也想让丈夫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功,不但提了礼物,还特意与丈夫郑得安一起开车来到李长志的家中。当天中午,两人宴请李长志在酒店吃饭,饭桌上,郑得安频频敬酒以表谢意,弄得李长志有些不好意思。

填了表又交了钱,王霜自认为儿子择校的事肯定万无一失。几天后,心情大好的她,向单位请了一周年假,趁儿子入学前,带着儿子去了四川旅游。

然而,8月中旬,正当王霜满心喜悦等待李长志通知她带儿子去报名时,她却被意外通知儿子要到所居住的片区小学上学。王霜顿时蒙了,赶紧打电话追问李长志原因。李长志无奈地告诉她,自己当初找的校领导,因被人举报停职,新调来的领导根本不买这个面子,好几个交了择校费的学生都被清退回片区了,而且当初上交的择校费和好处费也都打了水漂。

王霜伤心不已,李长志也万分愧疚。想来想去,他自己凑齐了8万元,准备归还给王霜。同时,他还不断地发短信安慰王霜,让她先在片区学校上一个学期,等下学期他再想办法帮孩子转学。

尽管王霜很失望,但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只得去找李长志拿回了自己的钱。还钱当天,王霜开着车,儿子郑子聪也在车上。到了李长志家的楼下,王霜让子聪在车上等她。李长志下楼后,他一边将钱交给王霜,一边说着对不起。临走时,情难自禁的他,还抱了一下沮丧的王霜,以表安慰。不想,这一幕被跟来的孩子看到了。王霜上车后,似懂非懂的郑子聪好奇地追问王霜:“妈妈,那个叔叔怎么要抱你?”

面对孩子的追问,王霜忙岔开话题搪塞。但她毕竟又有点心虚,不忘对孩子叮嘱说:“叔叔抱妈妈的事,回去不要告诉爸爸。”没想到,子聪对于妈妈的叮嘱,根本就没放心上。

那天晚上,王霜正在厨房做饭,郑得安陪孩子在房间里玩。郑得安问儿子:“妈妈今天带你去哪儿了?”郑子聪在描述中,将李长志抱王霜的事情告诉了郑得安,还不忘补上一句:“妈妈叫我不要告诉你。”孩子的话,让郑得安顿时疑窦丛生,他暗中偷看妻子的手机,发现妻子的手机里竟真有几条李长志发来的暧昧短信。郑得安怒不可遏,当即把王霜叫出来质问。见丈夫从自己手机中发现了未及时删除的短信,又有儿子“作证”,王霜自感无法否认,只得如实说自己是为了孩子择校,在醉酒状态下被李长志“非礼”了,她一再恳求丈夫原谅。

可郑得安哪里受得了这份羞辱,夫妇俩为此大吵。王霜见丈夫不依不饶,反过来责怪郑得安,说他作为男人,连自己孩子上学的事情都解决不了,反让她受尽屈辱。王霜的反驳,让郑得安哑口无言。

之后,郑得安越想越觉得窝囊,夜里常常起床抽闷烟。9月8日,愤愤不平的他直接找到李长志家里,质问他为何骗财骗色。面对郑得安的质问,李长志很不安,一再解释自己是诚心帮忙,绝无骗财骗色之意。但郑得安根本不信,揪着李长志的衣领说要去找他的领导告状,让他身败名裂。李长志非常看重自己的声誉,面对郑得安的拉扯,他极力推阻。可郑得安动作越来越大,拼命把他往门口拉,又气又怕的李长志,情急之下,随手拿起放在茶几上刚刚用过的一把老虎钳,对着郑得安头上一连砸了数下。没想到,其中几下砸得结结实实,把郑得安的脑袋砸出一个窟窿,顿时血流如注,郑得安当即倒地,抽搐了几下后,便一动不动了。

住对门的邻居听到声响赶过来,见此情景,赶紧拨打120急救。李长志自感大事不好,主动拨打了110报警。接到报案的鼓楼区警方当即赶到现场,将李长志带走讯问,李长志如实交代了事情始末。

2012年9月16日,经检察机关批准,福州市鼓楼警方以故意杀人罪对李长志实施批捕。案发后,李长志的领导、同事、家人都对此事甚感意外,在他们眼中,李长志为人亲切正直,前途无量,如今却成为了杀人犯,令人惋惜。

该案发生后,在当地引起不少热议。在择校热潮中,执著的王霜为儿子上学竟丧失底线,最后失去丈夫失去了幸福的家庭,令人痛惜;而李长志作为一个前途无量的中层领导,没能抵御诱惑坚守原则,最终毁人毁已,酿成大错!

(本文除犯罪嫌疑人外,其余人物为化名) □

编辑/罗婷 胡献锦

猜你喜欢
王霜潜规则片区
王霜:中国女足的头号球星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区地图
“亚姐”王霜的故事
“亚姐”王霜的故事
择校的风月荒唐案
清代阅卷潜规则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