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水·南阳人

2015-01-08 06:27鲁钊
躬耕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南阳移民文化

鲁钊

她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走来,孕育生命而流淌。她汇聚南阳,脚步踏遍盆地的角落。五十万年前的南召猿人,循水而居,而沐,而饮。明了水滴石穿的道理,七千年前的南阳黄山人,利用水磨制玉钺、玉璧、玉斧、石刀、石铲、石凿等器具,改善劳动生活,祭祀祖宗神灵,成为掌握和拓展文明的先民。

连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南阳的名字,也与水结缘:伏牛之南,汉水之阳,谓南阳。水缘,冥冥中的约定。作为中国最东端的盆地,伏牛、桐柏、大巴三山环伺周围,广袤肥沃,溪泉喷涌,白河、唐河、丹江、淮河、湍河、朝水、灌河、淇水等河流穿越其间,仅河的名字,都那么诗意画景,闻名若睹一湾清丽。现在,山水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把美,把美名,播传全天下。

南阳历史人文,如水,丰沛大美,源远流长。

“(禹)导淮自桐柏……”南阳水自《禹贡》汩汩流出,流铸在夏商周的青铜鼎、尊、鬲、簋、盘、觥、简之上,记载神秘古汉字中人与水的相亲相往。

水盈溢在南阳盆地,人们建起坝、堰、塘、陂、渠,“因其利而富之”。春秋战国时,就在湍河建楚碣兴水利,《水经注》载“楚碣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

因水,南阳的麻、黍、稷、麦、豆获得好收成,嘉禾众生,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物产富饶,“比室殷足”,“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称“郁郁华国”,指田畴凝碧、水烟氤氲、黍稷葳蕤的美好地方,人间乐土呢。

汉朝的水色南阳,与“郑国渠”的关中、“都江堰”的成都并称全国三大水利区。

仓廪丰实,而兴文知礼。南阳的水,湿漉漉就润物无声滋养了南阳文化。

这水,流入《诗经》,《诗经》就如此丰润了。注入《楚辞》,《楚辞》就分外妖冶了。南阳文化经典,是楚风汉韵,而水,使楚风汉韵增加了更多更深更美的蕴涵。

张衡居于淯水畔,爱其水,这水就在《南都赋》酣畅淋漓:“贮水渟洿,亘望天涯”,“开窦洒流,浸彼稻田。沟浍脉连,堤塍相輑。朝云不兴,而潢潦独臻。决渫则暵,为溉为陆。”这是幸福水乡的礼赞啊。

李白亲近南阳水,竟先后五游,戏水留连,“昔在南阳城……白水弄素月”,他倏忽“呼鹰白河湾”,又《游南阳清泠泉》“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再激情《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朝涉白水源……岛屿佳镜色,江天涵清虚。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诗意绽放,李白的飘逸,与南阳水的清逸俨然一体。

繁华的大宋王朝,也看上了南阳水,征士卒修筑京襄运河,大宋的梦亦美丽:“自南阳下向口置堰,回水入石塘、沙河,达于京师……堑山湮谷……”因科学技术限制,且白河暴发洪水冲毁,尔后金兵侵略,千年前的南水北调功亏一篑。

千载以降,时光老去,漕沟旧迹宛在,任草青草黄,期待清水北上,大宋梦华,今偿夙愿。现调水工程,基本契合这一线路。

旷世之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创调水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等二十多项世界之最,贯穿豫京四地联系江淮黄和海河四大流域,长1432公里,为沿线20座大中城市、一亿多人口供水,对人类文明贡献是深远的。南阳,是主水源地、渠首所在地和干渠经过地,南阳因水而更驰名。

南阳城北,白河清澈流淌,与调水干渠相聚处,有浑圆如珠产“东方翡翠”的独山,形成“双龙戏珠”地理奇观,梦幻绮丽,富智慧和禅意。思无涯,面壮观,我想,若张衡看到此奇景,《南都赋》岂不更“金彩玉璞,随珠夜光”?

山莽莽,水泱泱,古韵琅琅,今程煌煌。

南阳是楚文化发源地,也是地理淮河和淮河文化策源地,文化多样性鲜明,河洛文化、荆楚文化、秦巴文化、江淮文化,包容四方在此融汇发展。南阳,一方康乐祥瑞的福地,一片文化浓郁的沃壤。

如此文化灵气之泽,南阳人就乘风破浪风生水起了:谋圣姜子牙的妙略、商圣范蠡的机警、智圣诸葛亮的聪慧、医圣张仲景的悯爱、科圣张衡的全才,“五圣”熠熠史册。二十四史记载南阳名人800余,地级市最多……南阳人,创造着中国文明史不曾陨落的风流。

文化之魂侵染,思想薪火承传,南阳全民向善,忠诚仁义,忧民忧国。

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发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范仲淹在花洲书院谱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篇。

勤奋智慧、敦厚慷慨的南阳人,愿意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以小我,利天下。

南阳人做到了。粮食,“中州粮仓”南阳奉献全国1.1%多,棉花,全国1.6%;油料,全国4%;肉类,全国1%;药材,全国25%;果蔬类也奉献重要份额。南阳黄牛为全国五大品系最优,餐桌首选。南阳矿源丰富,已探明80余种,天然碱、红柱石储量亚洲第一,蓝晶石、金红石、蓝石棉、银矿、高铝矿全国第一,铜矿、石墨全省第一,黄金、石油全省第二,且分布集中组合良好,极具开采价值,有力支援全国工业建设。南阳独玉列四大名玉,绝无仅有的天然宝石,装扮美化了生活。

枯躁的数字,佐证着南阳人的巨大付出。

现在,南阳人又为北方的渴望,义无反顾给予宝贵的清水。

为了聚水,护水,输水,南阳人一直在牺牲奉献。

丹江水库初建,淅川和邓州十万干群参加会战,百余人亡残,移民20.2万,淹没最为富饶的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362平方公里,占库区67%,超过当时全县耕地面积一半,元气大伤。

时光流逝,南阳人愈加怀念那片丰壤。大坝加高,淅川仍是主淹没区和移民区。新淹144平方公里,肥沃良田几乎殆尽,3.7万人后靠,16.5万移民,远超小浪底移民最多新安县、三峡库区的万县市,损失百亿余元,居豫鄂两省六县市之首,相当湖北五县市总和。

库水清漾,映照大爱。为赶工期,南阳人四年任务两年就,集中和谐搬迁如期实现,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和安全无事故,规模之大任务之多难度之高,世界水利移民史绝无仅有。

不到南阳,不知移民辛酸,不识南阳人胸怀。永离偎水乐栖的祖居,先后40万人飙泪背井离乡,牺牲几代人幸福。这是为民族利益顾全大局的舍弃,感天动地的奉献。

——“为国家,我随时可再搬家!”淅川沿江村何兆圣是移民“标本”,他23岁移民青海,28岁返迁安家,30岁南下湖北荆门,75岁北渡黄河落户新乡。穷家难舍,他一生都在为水舍家让路。埋骨黄河之北,死的姿态亦在励志后人。

——“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移民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华,没有轰烈的英雄壮举,他牺牲自家利益作表率,进门入户谈话到个人,用细致入微的说服,使全村舒心安全搬迁,践行了庄严承诺。

——“群众是父母,移民是亲人,只要付出真心,大家会理解、支持的。”时任淅川移民最多的大石桥乡长的向晓丽,有次被困瓢泼大雨10个小时吃不上饭,衣服淋透,嗓子喊哑,冻饿直哆嗦,仍耐心向移民讲解政策。她包容宽厚博大无私的人格魅力,赢得了移民信赖。

……

南阳水,使南阳而兴、而美、而灵、而智、而重。南阳人珍惜水、保护水、奉献水,向京津输送一渠绵绵不断的南阳情。

南阳水,带着深邃的历史味文化味永续北去。我望,北国在开怀酣畅时,饮水思源,心中,留一丝位置,安置南阳人的无疆深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阳移民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谁远谁近?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