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六十年

2015-01-09 01:44
文艺争鸣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余华的“卡夫卡主义”——论余华八十年代“先锋时期”的写作观念》/张伟栋

【摘要】对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家而言,非常明确的是,卡夫卡几乎充当了这一代作家的文学导师的角色,残雪、格非、余华、苏童等都写过向卡夫卡致敬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先锋作家的叙述方式、构造的主题和情节的展开,都带有着“卡夫卡主义”的特征。论文以余华的“先锋时期”创作为个案,详细分析了“卡夫卡主义”对余华创作的影响。

《余华与“先锋文学史”》/李雪

【摘要】论文将余华与“先锋文学”的关系作为共识性的背景,通过对余华在写作上的一次次选择和调整,反思“先锋作家”余华的创作历史,发现他的写作特质,讲述一个关于余华写作的故事,并指出余华在创作中的主要困难在于想要“正面强攻现实”,却在自己的创作史中缺乏对“写实”的训练。

《“怀旧”何以成为“先锋”一以余华<古典爱情>考证为例》/李建周

【摘要】论文以余华的《古典爱情》为例,详细分析了在寻根文学中失效了的“小镇”,是如何在余华笔下复活的过程。在城市改革的社会结构岩层中,余华对“小镇”经验的“怀旧式”奇异书写,使得“小镇”在“先锋”文学的消费中获得了再生。“怀旧”的文本具有了令人惊异的“先锋感”,并顺利进入文学批评的流通领域,成为具有支配性话语的“硬通货”。如同自己的“震惊式”阅读一样,余华对“怀旧式”故事进行了“震惊式”书写。

主持人:程光炜

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性的探讨。这项工作,是当代文学“历史化”的前奏和铺垫。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兴起,逐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高水平的学科方向,根本的原因来自于它的“古典文学化”。也就是,不单把现代文学看做是一种活动的历史,同时也把它看成是一个可以稳定下来的历史现象,按照研究古典文学的方式,对之进行长时期的资料收集和积累,进行大量和丰富的具体作家作品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把现代文学变成一种有历史来路、前后传承和看得清楚(吴福辉教授语)的文学史现象。在我们看来,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在进行初步的问题、边界和方法的探讨之后,应该向着“现代文学化”的目标前行。中国当代文学虽然具有自身历史的独特性,但是不可能脱离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的血脉联系而存在。在漫长的历史链条上,当代文学也许只是现代文学、古典文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是无尽止的中国文学历史道路的一个小小的驿站。重建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之间的历史关联,在学理上逐步完成相对完整的叙述,使当代文学不仅是一个可批评的对象,同时也是一门历史脉络和看得清楚的学问,这一长期、繁琐和细致的研究工作,需要当代文学史研究同仁的共同努力。

本栏目面向海内外,面向所有关心大中华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者,每期采取由相关学者组稿、并以研究专辑的形式陆续推出。栏目前将署上组稿教授的名字,以示对其辛勤工作的尊重和感谢。显而易见,这种试图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学问化”的尝试肯定问题不少,难题不少,敬请各位同行给予指导。

本期推出的是“余华研究专辑”。

海南师范大学张伟栋副教授组稿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更正说明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