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0例临床观察

2015-01-09 08:18徐永亦廖穆熙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痉挛性中医药大学痉挛

徐永亦廖穆熙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浙江宁波31501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0例临床观察

徐永亦1廖穆熙2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浙江宁波315010;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000)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各4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变化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2组Ashworth量表等级评分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毫火针组为87.5%,优于普通针刺组的75.0%;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毫火针组优于普通针刺组。结论:毫火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风 痉挛性偏瘫 毫火针 中西医结合疗法 痉挛量表等级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本研究采用毫火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0例,临床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宁波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毫火针组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8.3±7.8)岁;病程3~24周,平均病程(20.2±4.6)周;脑出血18例,脑梗死22例。普通针刺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7.4±8.1)岁;病程2.5~23.2周,平均病程(19.6±4.3)周;脑出血19例,脑梗死21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者[1];(2)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于1996年制订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者[2];(3)偏瘫侧肢体属于痉挛状态,且Ashworth分级为1~4级者;(4)病程2周~6个月,年龄小于80岁者;(5)生命体征平稳,无肝、心、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6)可接受毫火针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2)中风后偏瘫侧肢体不属于痉挛状态者;(3)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4)依从性差,恐惧毫火针或针刺者。

2 治疗方法

2组均依据患者基础病给予相应西医治疗,如血压高者予降血压治疗、血糖高者予降血糖治疗、血脂高者予降血脂治疗等。

2.1 毫火针组 取穴:百会,太阳(双),风池(双),风府(双),极泉,尺泽,曲泽,内关,大陵,合谷,后溪,急脉,阴谷,阴陵泉,三阴交,商丘,太冲,委中,丘墟,照海。头项部穴位采用毫针治疗(治疗方法同普通针刺组)。上、下肢穴位采用毫火针治疗:将穴位严格消毒后,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针,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直刺10~20mm,随即出针,出针后若有出血则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止血。

2.2 普通针刺组 取穴同毫火针组,选用30号1~1.5寸不锈钢毫针(天协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批号090220),进针得气后均用平补平泻法操作,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

2组均隔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应用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患肢痉挛情况[3]。显效:MAS等级评分较前下降2个级别以上;有效:MAS等级评分较前下降2个级别;改善:MAS等级评分较前下降1个级别;无效:MAS等级评分无下降。(2)患肢运动功能判定标准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2组Ashworth量表等级评分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Ashworth量表等级评分疗效比较 例

3.3.2 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

表2 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毫火针组普通针刺组例数 治疗后48.6±5.9 47.3±6.1 40 81.1±4.9*△40 70.5±5.6*

4 讨论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发病率高,常表现为患侧上肢肘关节屈曲,下肢膝关节僵硬或强直甚至畸形,严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存质量。本病属于中医学“痉证”的范畴。有医家认为本病主要由阳气不足,不能温通经脉,导致阴脉挛急所致[4-5]。《灵枢·经筋》指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故应采用温通经脉的治疗原则。毫火针是将毫针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火针的一种,将针刺与灸法相结合,同时发挥针刺与灸的作用,对某些疑难杂病、顽固性疾病有独到的疗效[6]。将毫火针应用于治疗中风痉挛状态,通过温热刺激相应穴位及病变肢体,可起到温经通阳及疏通局部经络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毫火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用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肢痉挛状态的治疗效果,毫火针治疗组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患肢运动功能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治疗后2组均有明显改善,但毫火针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普通针刺组。综上,毫火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较佳,且毫火针相较于传统火针具有针刺治疗部位准确、创伤小、安全性高、不易感染、操作方便等优点[7],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l9(1):55

[3] 窦祖林.痉挛评估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l

[4] 李志燕,易琼,潘军,等.大灸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中医药导报,2013,19(6):55

[5] 杨昆鹏.灸法治疗中风痉挛2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7):575

[6] 毛湄,黄石玺,王映辉.“毫火针”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探讨.针灸临床杂志,2008,24(7):32

编辑:华 由 王沁凯

R743.305

A

1672-397X(2015)02-0063-02

徐永亦(1979-),男,本科学历,主治中医师,针灸推拿学专业。xyyyi1280@126.com

2014-07-18

猜你喜欢
痉挛性中医药大学痉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痉挛性斜颈伴焦虑状态案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湖北中医药大学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